天天看點

桓溫北伐時,名士王猛曾主動投效,為何又毅然放棄對方?

在十六國時期,有這樣一個人,他以漢人的身份成功獲得胡人的重視和尊敬,憑一己之力幫助前秦統一北方,以此有了統一天下的資本。而在其死後,前秦迅速沒落,臨終前的遺言更是精準預言前秦滅亡的罪魁禍首。這個人就是王猛。

桓溫北伐時,名士王猛曾主動投效,為何又毅然放棄對方?

很多人會想,在那個亂世,王猛為何不南下,幫助漢人王朝收複河山,反而要去幫助一個胡人呢?其實在公元354年,也就是王猛30歲的時候,東晉權臣桓溫發起北伐,當時的他正好想要出山一展才華,是以與桓溫有過一次交流,想要看看東晉值不值得自己效忠。

在經過與桓溫的交流後,雖然桓溫對王猛百般重視,禮賢下士,但是王猛最終還是放棄南下的想法,這是為何?

東晉王朝自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世家門閥掌握着朝政。桓溫所在的桓家原本不是如王、謝這樣豪門大族,因為桓溫的父親桓彜幫助晉明帝平定王敦之亂,這才讓桓家在朝中得到一席之地。

桓溫北伐時,名士王猛曾主動投效,為何又毅然放棄對方?

桓溫憑借勇武在朝中有着一定的名聲,後來迎娶公主,受到重用,地位逐漸提高。到了公元345年,桓溫已經是荊州刺史,持節都督荊司雍益梁甯六州諸軍事,掌控長江上遊的兵權。

當時在東晉王朝的西邊,還有着成漢政權盤踞在川蜀之地。成漢政權的當朝皇帝李勢荒淫無道,造成成漢國力衰微。對于桓溫來說,此時正是消滅成漢,建功立業的好時機。

到了2年時間,桓溫消滅成漢政權,幫助東晉王朝收回川蜀之地。這份功勞不僅讓桓溫官至征西大将軍,更是收獲大量名聲。桓溫實際掌控的區域已經不小于東晉王朝所真正控制的區域了,是以他逐漸有了不臣之心。朝廷對于此事也毫無辦法,隻能聽之任之。

桓溫北伐時,名士王猛曾主動投效,為何又毅然放棄對方?

到了永和十年,桓溫已經成為東晉王朝實際的掌控者,他為了日後登上皇帝寶座,是以決定發起北伐,建立功績,好回來行篡位之舉。

公元354年,桓溫對北方的前秦政權發起進攻。北方的百姓一直期盼着王師的到來,是以在桓溫大軍到來後,關中百姓是自願前來勞軍。當時,年過30的王猛已經習得一身本領,他想要出去一展才華,是以前去桓溫大營,想要見見這個東晉真正的掌控者。

桓溫想要篡位,自然需要大量忠于自己的人才,是以對于王猛的到來十分欣喜,同時向王猛詢問他對當今天下的看法。王猛自然滔滔不絕的說起自己對天下的看法,同時向桓溫提出一個疑問,就是長安明明近在咫尺,桓溫為何不去奪回?

桓溫北伐時,名士王猛曾主動投效,為何又毅然放棄對方?

這個問題直接把桓溫問的啞口無言,因為桓溫發起北伐主要就是為了名望,建立一定功績,是為了之後篡位之舉做準備,又不是真的來收複失地的。如果是以消耗自身的實力,反而得不償失。

王猛見到桓溫啞口無言,就已經明白對方心中所想,是以找借口離開了桓溫。

王猛如此毅然選擇離開,一方面他不想成為幫助桓溫行篡位之舉的工具,玷污自己清名;另一方面是因為王猛出身寒門,雖有才華,但是想要在門閥林立的東晉有所作為,那是難上加難。

桓溫北伐時,名士王猛曾主動投效,為何又毅然放棄對方?

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王猛最終沒有選擇南下,他最終選擇了一個氐人。苻堅雖然是一個氐人,但是對于漢人十分尊重,十分仰慕漢人文化,而且能禮賢下士,深得王猛認可。是以,哪怕苻堅不是漢人,王猛也願意效忠對方,最終建立一番事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