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落于山東省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園。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園前身是始建于1948年的周村革命烈士陵園。1999年,經山東省政府準許,遷建于周村城區東南的大埠山上。2000年3月,周村革命烈士陵園更名為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園,它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機關。淄博市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在陵園所在的大埠山之巅,碑高19.99米,寓意建于1999年;碑身似3把利劍,象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和和平建設3個時期;下面是3層大小不一的底座,象征已被推翻的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周圍是3條斷開的鎖鍊,象征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英勇鬥争而掙脫的鎖鍊。碑身正面大理石上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镏金大字,側面是碑文,全文如下:
周村,以“天下第一村”名揚海内,飲譽古今。百年風雨,災難深重,民生凋敝,長夜難明。公元一九四五年八月,首獲解放,後曆經三失而三得。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山東兵團第九縱隊,以風卷殘雲之勢,一舉殲滅守敵,周村終獲解放。直至和平建設時期,無數英雄人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欣逢盛世,人民安居樂業;飲水思源,銘記先烈偉績。爰立此碑,以勵後人。
周村區人民政府
公元二零零零年元月立
碑文概述了淄博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不畏強敵、英勇鬥争的光輝曆程,緬懷了在戰争中犧牲的革命英烈,歌頌了一代代革命先烈矢志不渝、前赴後繼的犧牲精神。敬讀碑文,承先輩之遺志,深感吾輩責任重大。
“一馬三司令”。“一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一心打鬼子,救咱老百姓”,這是抗戰時期魯中大地上流傳的一首歌謠。“一馬三司令”,是指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三支隊司令員馬耀南、渤海軍區第六軍分區副司令員馬曉雲和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第一支隊司令員馬天民三兄弟。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占領淄博,先後制造了謙益祥慘案、河東慘案、鐵山慘案、周村大尚莊慘案等10餘起慘案,犯下了滔天罪行。長山中學校長馬耀南積極擁護抗日,受到山東省委高度重視,并派遣姚仲明、廖容标、趙明新等同志到長山中學,籌備魯中地區抗日武裝起義。1937年12月26日,100餘名抗日志士在黑鐵山腳下的太平莊舉行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廖容标任司令員,姚仲明任政治委員,趙明新任政治部主任。幾天後,馬耀南攜帶籌備的糧款和彈藥趕到黑鐵山與起義部隊會合,擔任臨時行動委員會主任兼第五軍參謀長。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拉開了魯中地區抗日救國的大幕,與膠東天福山起義、泰安徂徕山起義并稱山東抗日“三山起義”。
1938年6月,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改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三支隊,馬耀南任司令員。1939年7月22日,馬耀南和楊國夫率領部隊移防桓台牛旺莊時遭敵人包圍,馬耀南艱難突圍至大寨村後壯烈犧牲。10月14日,馬天民到長山縣大新莊搜集槍支時,被叛徒出賣以身殉國。他的頭顱被日軍殘忍地割下,懸挂在長山縣城城門上達數日之久。1944年8月10日,馬曉雲在青城王家莊戰鬥中壯烈犧牲。1947年春,三烈士墓遷往周村北旺村馬家茔地。1961年1月,濟南軍區、山東省民政廳出資将三烈士墓移葬于周村革命烈士陵園。
周村三次解放。1945年8月28日,八路軍對占據周村的日僞軍發起進攻,周村獲得第一次解放。9月,駐紮濟南、青島的拒降日軍在國民黨山東省政府策動下,沿膠濟鐵路從東西兩側向淄博進犯,相繼占領了周村、張店、淄川、博山等地。1946年6月7日夜,魯中軍區第9師在渤海軍區警備第7旅第15團配合下向駐紮周村的敵人發起進攻,經過一夜激戰,掃清了外圍敵人,但未能突破城牆。8日黃昏,第9師再次向周村之敵發起進攻,部隊攻入城内,守敵棄城而逃,周村獲得第二次解放。6月23日,國民黨徐州綏靖公署第二綏靖區司令員王耀武指揮駐濟南、昌濰、青島的5個軍約10萬兵力,向膠濟鐵路沿線解放區大舉進犯。7月3日,國民黨軍再次占領了周村。1947年2月20日至23日,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在萊蕪地區全殲李仙洲軍團,取得萊蕪戰役的勝利。華東野戰軍乘勝北上,相繼收複了博山、淄川、張店、周村等地,周村獲得第三次解放。7月,國民黨軍集中兵力進攻魯中解放區,周村又一次被敵人占領。
打響解放山東第一仗。1948年3月11日,許世友、譚震林率領華東人民解放軍山東兵團第七、第九縱隊打響了膠濟鐵路西段戰役。第七縱隊率先包圍張店,斃傷敵人500餘名、俘虜2500餘名,張店獲得解放。12日淩晨,第九縱隊向周村之敵發起攻擊,殲滅國民黨整編第32師師部、第141旅、新第36旅一部共15000餘人,俘虜2名少将軍官、114名校級軍官,周村獲得解放。張店、周村解放之後,駐守膠濟鐵路西段的敵人開始全線動搖。3月22日,膠濟鐵路西段戰役勝利結束,收複張店、周村、淄川、博山、鄒平、章丘、萊蕪等重要城市11處,共殲敵3.8萬餘人。許世友把這次戰役評價為“解放全山東作戰計劃中的第一仗”,為解放全山東并最終解放全中國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