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來源于@什麼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祺鴿咕咕咕
前言
追星人不是娛樂圈那個追星人哈,而是一有機會,天氣一好就忍不住去某個山間角落去拍星星的人。我也是從大學開始拍過星軌,當時沒有什麼管道也沒什麼機會去深山老林拍銀河,包括後來在柳州那邊工作,因為沒有車,也基本沒怎麼出去拍過,隻有在老家的時候偶爾拍拍。直到去年,突然發現在老家去往3級光污染區隻要0.5-1個小時車程,于是就開始了我的“追星”之路。
本篇也主要以我的經曆、經驗來講,肯定有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讨論。
- 目錄:
- 1、 選點
- 2、 天氣
- 3、 裝置
- 4、 參數
- 5、 後期
- 6、 總結
“追星”始終是一件相對來說比較小衆的娛樂,但是當你實際看到頭頂的“銀河”,滿頭的星空,我相信你會喜歡的。而且拍攝裝置也不必是非常高大上的相機,即使手機也可以,最好帶專業模式可以調參數,iPhone支援夜景模式可以調節30s長曝的也可以拍攝。
最後,“追星”不是難在拍攝和後期,而是難在天氣和出發。
選點
點位的選擇就非常重要了,這裡有一個重要參考,那就是光污染。正所謂月明星稀,月亮出來的時候星星是看不到多少的,這時候月亮就相當于一個大的光污染。而沒有月亮的時候,城市内的燈光就成了主要的光污染源。
這是天文通的光污染圖,可以在PC端看,也可以在微信小程式或者天文通的app檢視。
波特爾暗空分類法(Bortle scale)是業餘天文學中用以測量特定觀測點天空亮度的分類法,它量化了天體的可觀察性以及光污染對天文觀測的幹擾程度。一共有9級,不同顔色顯示,級數越大越白,越看不到星星,級數越小越黑,星星也越清晰。
從圖來看整個國内東部亮,西部暗,尤其是西藏、新疆這樣的地方,幾乎就是純黑色。而東部地區基本上隻能見縫插針的找地方了。
像上海市中心就做到了8級光污染的程度,各種顯示不可見,就離譜,不過也有看到在上海靠近海邊的地方拍到了銀河,因為銀心基本上是在東南方向,靠海方向也是光污染比較少的地方。
像江浙滬這一帶,基本上隻能往西走,會有2級的地方,我在金華呆了一段時間直到附近有一些比較出名的地方,比如牽牛崗和太子尖,這些是很多追星愛好者愛去的地方,就是過去都是3小時起步、人多。
去年雙子座流星雨為了追一追,租了一輛車帶着2個小夥伴從金華直奔磐安縣的清明尖,選這個地方主要原因有三個,3級光污染,經驗告訴我,3級已經是不錯的環境了;距離不算太遠,隻要2個小時左右;海拔還算高1314米,可以有效避開光污染和水霧、雲氣(回廣西之後深有體會)。
▲奧林巴斯EM13+松下9mm F1.7銀拱拼接
冬季是深空大佬的最愛,各種星雲出攤就是通宵,不過這個我們這種小卡拉米就先不涉及,這次的目标是流星雨,這裡的流星雨還是給一些沒拍過的朋友辟謠一下:流星雨不是雨。你看到的大佬照片都是同一個機位或者好幾個機位拍到再一個一個摳下來放到一起的。
然後照片底部白色、黃色的地方就是光污染,也可以看到山間有一些霧氣水汽,如果在山下拍就會被擋住,直接翻車。
▲一個一個摳下來放一起
這是我第一次追流星雨,是以拍的不是很好。不過當你擺好相機開始間隔拍攝,你坐在凳子上,仰望星空等待流星,突然一顆流星閃過,你會超級興奮!如果有一群人一起看,就會一起歡呼。另外流星也不是你想看就看得到的,因為它閃過去真的很快,你會懷疑自己看到的是不是流星,我們三個人,我和另一個看到好幾顆了,另外一個看都看不到一顆,過了很久才開張。
▲西南部縣級市郊區(顯示5級,之前是4級)以我的經驗來講,隻要你所在的環境夠黑,沒有很明顯的光污染,或者銀心方向沒有光污染,一般4級可以勉勉強強拍到銀河,但是後期把銀河硬調出來,整個天空的色彩會很奇怪。是以選點的時候光污染等級是首要考慮的。
回到我的西南小縣城之後,拍星變得略微簡單了一些,3級光污染的地方快的話往隆安南邊走,大概隻要半小時就能去到3級區,不過現在也變成4級區了。1小時可以到真正的3級區,1個半小時可以到2級區。根據光污染圖的分布,我能去的地方隻有南邊和北邊,去年南邊成功次數多,但是今年翻車次數多,于是考慮往北邊走,或者往南邊更深處走。
▲EM13+9mm F1.7 手持13秒(中心實,邊緣拖)
當時路邊停下來看到滿頭星趕緊拍,不過看到左側有一大片的光污染,來自隆安縣城,但是銀心方向還是不錯的。
這是我探索北邊的第二個點,坡造鎮的一個前荷花基地,車程一個小時,我觀鳥常去的地方,熟門熟路,伸手不見五指,大半夜還有動物怪叫,一個人去挺吓人,光污染還是有的,不過效果還算不錯。但是這個地方很容易起霧,防霧帶必備。
是以說了那麼多根據光污染選點需要考慮的一個是光污染等級,盡量4級以下,即使是4級,也要看周邊的環境夠不夠黑。另外就是要考慮光污染的方向,盡量避免光污染在銀河方向。能往高處走盡量往高處走,能避免很多環境影響。
還有一個小tips:選好的點不是終點,在出發的路上,随時下窗看看環境,隻要到的地方夠黑了,擡頭有比較明顯的星星,随時可以下車拍,也可以防止到達終點後發現翻車,還能往回走再重新選點拍攝。
這張就是7月7日原本想去坡造那個點拍,結果到位置發現全是雲,以為翻車準備打道回府了,想起來來的路上其實沒那麼多雲,然後決定回程的路上重新找點,然後才有了這一波圖。這裡還有一個小tips:不要像我一樣選這麼個狗屎地景,全是樹杈杈,後期困難,也盡量避免電線。我這是沒有辦法,拍到比拍好更重要,是以先拍再說。如果可以,把地景也考慮進去。
最終tips:如果本地有拍星群,加進去,等人分享實拍圖,出擊!
天氣
風光佬拍景天氣是第一要素,追星人拍星天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沒有雲将直接影響最終的效果和拍攝的心情,是以找一個無雲的天氣就非常重要。之前找天氣我一般都是看天氣預報——晴,加上肉眼觀察是否滿頭星星才決定要不要出發,而且天氣變化快,一般都是到晚上确定沒有雲了才出發。不過現在有一個非常好的參考軟體——天文通(微信小程式)。
天文通的app我下過,沒有小程式好用,是以還是把app删了,主要在微信看小程式。主界面大緻如上,有地點(隐藏了),對應的光污染等級、觀星指數、月相、天氣情況、白天持續時間、無月黑夜和銀河時刻,可以看到8月2日銀河差不多9點可以觀察,一直到淩晨3點。下面還有英仙座預測、空間站星鍊預報,往下還有特殊星象的時間點。
中間圖就是主要的天氣預報,有晴天鐘和小時預報,我一般看晴天鐘,兩者的觀星指數結果都不同,晴天鐘的偏低,15日預報就不用說了,今年廣西好像從5月開始,15天預報全是雨。小時預報可以清楚的看到雲量、氣溫、露點、降雨量、風速,我一般看雲量和露點。再往下是衛星雲圖和光污染圖,我很少看。
對于天氣預報,畢竟隻是預報,目前我呆過的地方隻有江浙滬那一帶是準的,說晴就是晴,隻可惜出發得2-3個小時,時間成本高,萬一再翻車直接寄。而廣西呢,就一言難盡了,為什麼廣西氣象的關注量這麼高,我現在刷dy也會認真聽廣西氣象的預報了,不過依然隻是參考。
最終還是得出門看看天,如果真的是滿頭星,無雲,我會立刻出發前往選好的點。
▲帶雲的銀河,基本也是翻車
▲siril後期,這樣看好像也不錯
▲拍星佬的堅持——見縫插針
另外還可以結合Windy檢視天氣情況,不過這個軟體不太好看,有條件的就下來試試。可以預測未來好幾天的天氣,而且預測内容很多,至于準不準不好說。
是以天氣方面一個是要看好預報,也不要無腦沖,浪費時間和精力,即使80-90%的觀星指數,到了現場還是有可能翻車,做好翻車的心理準備。另一個就是路上随時觀察天氣,為翻車留下退路。
裝置
關于裝置,環境好的情況下手機也是可以拍的。是以手機黨不用擔心,大膽出發大膽拍。拍之前最好準備一個三腳架,因為拍星都是長曝光,稍微晃動都會毀掉整個畫面。如果沒有,找個盒子石頭之類的墊一墊也能用。
手機要先備一個手機夾,帶1/4螺孔,友善接三腳架底座。
三腳架
如果要求不高,買個小腳架擺地上或者車頂就可以。
願意下點本的可考慮這類,我剛摸相機的時候也買過這類,也陪了我一段時間,就是比較大不好收納,穩定性方面一般,對于手機、小相機問題不大。
一般好一些的相機選這款的挺多的,含雲台總重量2kg左右,鋁合金材質,承重15kg,收納高度61cm,展開最大高度173cm。收納高度影響收納,最大高度影響使用過程的舒适度,畢竟都有腳架了還得彎腰或者蹲着用就比較難受了。
我自己用的是富圖寶MGA-684N+62Q,2.2kg左右,收納47.5cm,最大高度174.5cm,承重12kg,鎂鋁合金,用到現在7個年頭了,除了重其他ok。
後來圖友善我買了一個富圖寶的空氣三号lite,這個腳架淨重0.81kg,真的非常輕。收納高度40cm,最大高度151.2cm,放背包壓力小點。不過問題也是有的,雲台不好用,尤其是豎拍,重量輕的另一個問題是不太穩,大風天還是挺懸的。平時不是什麼惡劣天氣我基本必帶,輕是第一要素,雲台我也想換一個。哦對了,富圖寶這款會送手機支架,算是小驚喜吧。手機
先說說iPhone,最好是支援夜景模式,在界面裡上劃會出現各種功能,有一個像月亮的就是夜景模式,點開可以調整時長,手持狀态下最長10s,效果一般,如果放腳架或者放地方固定,它會變成30秒,這時候才是正确的。然後記得打開RAW,友善後期調色,不開發朋友圈也夠。至于對焦原相機也沒什麼無限遠的說法,交給手機就好,也不要框選對焦點。也可以通過其他軟體實作參數調節自定義。
▲iPhone 15 Pro RAW轉jpg有一說一,蘋果的RAW還是加了很強的降噪在裡面,塗抹感很強,不過發圈是沒什麼問題了。
對于安卓而言,打開相機直接開專業模式,像白平衡、對焦、快門、iso、曝光補償都可以調整,按照手機的情況對焦肯定要調到無窮遠了,其他參數快門,iso一般都先往大了調,全部調到最高試拍,如果能拍RAW就盡量輸出RAW,如果太亮了就考慮優先降iso。
▲紅米手機拍攝
鏡頭
從左到右分别是老蛙6mm F2、松下12-32 F3.5-5.6、唯卓仕16mm F1.8、騰龍28-200mm F2.8-5.6,左邊兩個都是M43的,右邊兩個都是A7C2全畫幅的,都拍過銀河。當然還有其他鏡頭像松下20mm F1.7、奧林巴斯60mm F2.8、适馬35mm F2。
對于拍星來講,鏡頭的光圈、暗角、慧差都會有影響,不過對我來講,光圈大是首要,暗角和慧差都有手段去處理,追求極緻效果,不差錢就直接買最好的鏡頭就是了。
是以拍星光圈至少1.8起步,尤其是對于M43來說,我用過12-40mm F2.8拍過,怎麼拍都不得勁,還是直接拿20mm F1.7拍的爽。對于全畫幅來說,F2.8是能拍能用,是以即使是騰龍28-200這個大變焦頭用28mm F2.8拍星也是可以的,更甚的M43的松下12-32mm F3.5-5.6廣角端F3.5能不能拍?答案是也可以,但是後期要上一些手段了。
大光圈的作用是在快門定死的情況下(防脫線),可以降低iso保證同樣的亮度,以減少照片噪點,畫面更純淨,減少後期難度。
▲3級區 老蛙6mm F2最大光圈,iso3200,快門25s原圖
▲3級區 松下12mm F3.5最大光圈,iso6400,快門15s原圖
▲3級區 唯卓仕16mm F2.8收光圈,iso3200,快門20s原圖
▲3級區 唯卓仕16mm F1.8最大光圈,iso6400,快門13s原圖
▲4級區 騰龍28-200 28mm F2.8最大光圈,iso3200,快門10s原圖
原圖能看到銀心剩下就靠後期了,可以看到3級區和4級區的銀心還是有差距的。
相機部分就不多說了,不管是m43、apsc、全畫幅都能拍,鏡頭選好之後,剩下就是拍了。
參數
對焦
在說參數之間有個事大家一定要注意,就是對焦,先確定你的焦對好了再拍,當然你喜歡那種朦胧美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手動對焦,建議大家把手動對焦和峰值對焦兩個都開起來,找一顆最亮的星對,調整對焦環,一般都是轉到無限遠之後再回轉一點,至于回轉多少,要看到星點(此時應該是紅色)變到最小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對準了,期間可以左右反複旋轉,找差別,确定最小的就行。
然後有一點也得注意,現在基本都是微單,在螢幕上一般都是所見即所得,不過在面對星空的時候,有些老機子就不太行,雖然開了放大和峰值,但是依然看不到星星,完全對不了。如果你的相機支援類似“夜景增強”顯示的功能,建議打開。我在用奧林巴斯EM13、OM1、A7C2就明顯感覺到,像EM13(可能是我沒開)就是螢幕是黑的,放大和峰值毫無作用,而OM1和A7C2是直接所見即所得。雖然奧林巴斯有星空對焦,不過在面對手動頭的老蛙6mm也是用不了的。
當面對放大和峰值不起作用的時候,可以考慮用自動或者手動的方式對到幾百米開外的燈光或者發光體,如果是自動對上之後,記得切回手動,然後調整方向對準星星實拍,确定對上之後就不要再碰對焦環了,如果誤碰又得再來一遍。
在這方面像奧林巴斯和松下的一些機型配合自動對焦的鏡頭就可以開啟星空對焦,這個比較省事,還有像唯卓仕16mm F1.8,它有一個小螢幕,A-B點對焦距離一鍵切換,設定好無限遠之後按一下就可以直接切換到設定好的無限遠位置,非常友善。
▲螢幕和A-B切換
曝光三要素
來源:http://letsfilm.org/archives/501518
曝光三要素主要包括快門、光圈、ISO感光度,對于星空來說,一般使用M檔拍攝,自行調節快門、光圈、ISO感光度。快門一般都是以秒為機關,短則1秒,長則幾十秒,如果借助赤道儀之類的裝置,可以做到幾分鐘,快門越慢,cmos的進光的時間增加,亮度也會更亮。
光圈正常情況下控制景深,也可以說虛化,光圈越小,前後景之間清晰的範圍就越大,不過對于星空而言,光圈怎麼大怎麼來,除非環境夠好需要控制一下暗角或者慧差需要略微縮小光圈,成像也更加銳利。比如我的唯卓仕16mm F1.8縮到F2.8來用。
ISO感光度,相機對光線的敏感程度,ISO值越大,照片更亮,不過噪點也會增加,是以正常情況下不管拍什麼照片,在保證成片的情況下,ISO都是控制得越低越好。星空也是,保證曝光的情況下越低越好,而不是無腦6400。
拍星空對快門的要求其實很簡單,準則就是在确定好的焦距之下,快門盡可能長而不出現星星脫線的情況,這裡有很多法則,什麼500法則、600法則之類的。不過都隻是參考,在參考的基礎上調整,調整到自己能接受的範圍就好。
比如我的老蛙6mm,等效全畫幅12mm,按照500法則,500/12=41.67秒,但實際上你看25s的快門放大100%之後,星星是略微拖線的,能接受的話這個也不錯,即使是300法則,正好是25s,也是拖線。A7C2用16mm長曝20s也是略微拖線,不過也能接受。目前我用過比較準,不拖線的是天文通的計算。
進入天文通小程式之後右下角有個圈圈,裡面有各種工具,主要用到星空攝影防拖線計算,這裡選好相機,鏡頭光圈和焦距,赤緯看情況我之前都是不輸入,預設0。可以看到最大曝光時長是12.8秒,索尼相機裡12.8秒的快門時間附近有10秒和13秒,兩個都試試,再往高點15秒都可以,自己能接受就行。
快門定好之後剩下就是光圈,一般預設最大光圈,比如鏡頭2.8就盡量用2.8,如果是1.4、1.8這類還有縮小空間的再考慮縮小,不然就按照最大光圈去拍。
最後就是感光度,這裡我一般參考曝光提示,因為快門、光圈定好了,剩下就是調感光度了,一般我都會選擇過曝1檔左右。在A7C2裡,曝光提示在光圈和ISO之間,MM+2.0就是過曝2檔的意思,還是挺有用的,是以調節感光度的時候可以考慮參考。如果你的所在地光污染比較強,要自行下調。
像我16mm在2.8的光圈下在3級區ISO3200就足夠了,如果把光圈放到1.8,ISO還能略降。在足夠暗的地方ISO也是随便拉高的,很少出現過曝的情況。
後期
關于後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方法,我的也不一定對,基本都是自己摸索,有用就學,沒用就在評論區教教,不斷進步。
這是一張比較标準3級區的銀河,A7C2+16mm拍攝,光圈全開,快門嚴格按照計算值去拍,感覺是有點欠曝的。
▲邊緣慧差,星星變成了小鳥的樣子
▲縮光圈到2.8邊緣慧差,明顯改善,不過因為時間20秒,有點拖線
正常情況下我會先針對地景稍微調整一下,至少不是死黑,也不是那種亮的不自然,合适就好,也看個人喜好。
然後利用蒙版,自動選出天空部分單獨調整,這裡就暴力一點。
我一般會先拉對比,拉到50左右,如果偏暗就稍微提一提曝光,其它參數就看着調了,自己都拖動拖動,然後拉一拉飽和度和去霧。
曲線部分也按照提高對比度的方式去調整,保持好暗部,高光部分稍微提高一點,可以突出銀河,基本上這張圖就差不多了。當然你還可以用修複工具去掉電線、電線杆。
還有一種比較偷懶的方法就是點一下自動,看看啥情況,再根據畫面去調。
自動的情況下陰影會明顯提亮,天空部分過曝。
單獨降曝光到1,好像挺不錯了,不過銀河還是不夠好看。
這時候拉拉去霧,加一加飽和,基本上也能看了。
AI降噪
▲這時候的噪點情況,還得降降噪
降噪如果想省事就直接去除雜色,這裡比較吃顯示卡性能,數量我一般控制在30左右,點選增強即可,等一段時間。adobe的降噪速度是很慢的,是以單張還能用用,如果是很多張就頭疼了,不建議用。多張可以考慮topaz denoise ai,速度嘎嘎快,效果可選可調,這個大家自行搜尋,篇幅原因就不多說了。
▲左:降噪前,右:adobe 30降噪
▲topaz denoise ai不同模型降噪結果用ai給星空降噪會有一個問題,塗抹感很強,放大看怪怪的,小圖看沒啥問題,發發圈也夠了。
▲成果
堆棧降噪
相比ai降噪,另一個更自然的降噪就是堆棧降噪,不過前期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後期也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但是效果是真的好。
我一般會拍20張左右相同曝光的照片作為一組堆棧,然後在LR裡略微暴力的調整參數,同步到其他照片,然後全部導出tif檔案,16位無壓縮。
然後借助sequator軟體堆棧,先輕按兩下左上角有個紅圈star images,會讓你選擇檔案,選擇剛才導出的21個tif檔案。然後在輕按兩下另一個紅圈output,選擇輸出檔案夾位置和檔案名。
點選composition,在下方選擇freeze ground,再選擇多出來的紅圈sky region,會有類似PS畫筆的東西,然後把天空部分塗滿,滾輪可以調整畫筆大小,塗滿之後會變成綠色,然後直接start即可。
慢慢等進度條走完,然後去輸出的檔案夾,用PS打開tif檔案,還可以進行微調。
▲左:堆棧降噪,右:單張未降噪
進PS打開camera raw濾鏡微調一下,降一降山頂的光污染,然後輸出jpg,收工。
▲成果
最近還學了點siril深空方式的處理,味道完全不同,不過篇幅原因就留下次了。
今年星空圖賞
有一說一,今年拍星的機會非常非常少,一個月能有一次就不錯了,4月和6月沒有一次機會,3月去了一次翻車,5月1次,7月2次,現在8月了,我寫這篇的時候有視窗期,也接近英仙座流星雨,可惜不是周末又要上班,真想拍就犧牲睡覺時間了,真的太難了。
▲冬季銀河
▲應該是5月的銀拱
▲5月的銀河
▲松下20餅的銀心
▲7月的銀拱,已經很高了
▲見縫插針4級光污染
▲siril方式處理的銀河
▲老蛙6mm+siril方式處理
▲2024.8.4拍攝
總結
拍的不好還請輕噴,在3級區肉眼是可以看到銀河銀拱的,就是色彩沒有照片那麼豐富,更像是一條淺淺的白色雲帶,不過滿天星是完全沒問題的,嘎嘎好看,和朋友家人再來個合影留念,那畫面想想也是美好的,星空拍起來真的不難,難的是執行、地點、天氣,這些都ok了,那星空對你來說唾手可得。趕緊打開軟體看看附近的3級區,抽個時間找個好天氣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