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九年(613年),繁華的長安城内正在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婚禮。
時年十三歲的長孫家之女嫁給唐國公家的二公子李世民,這本是一場普通貴族的聯姻,卻成就了一段傳奇,李世民做了皇帝,長孫成了皇後。
但對于唐太宗來說,長孫皇後不僅是自己的皇後、妻子,更是自己一生的知己和靈魂伴侶。
自唐太宗十八歲起兵以來,長孫皇後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援和協助他,甚至在生死存亡的玄武門之日,她親自沖到前線,以振奮軍心。
《步辇圖》,圖中為唐太宗
而在唐太宗患病的時候,長孫皇後衣不解帶悉心照料,甚至表示“若有不諱,亦不獨生。”
這樣的賢妻良母,唐太宗怎能不愛,可以說他們的同生共死,早就超越了愛情、親情,夫妻徹底成為一體。
然而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情深而不能共白首了,自貞觀八年(634年)之後,長孫皇後身體一直不好,愛妻心切的唐太宗不顧民力,一口氣為愛妻修葺了392座廟宇,可以說在帝王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而且不止一次。
甚至在長孫皇後去世後,都為愛妻修廟祈福,一直持續到病逝那一年。
可以說為了隻要長孫皇後可以康複,唐太宗可以不顧一切,哪怕是背上“昏君”的名聲。
其實唐太宗沒有登基前,就寄托佛寺為愛妻祈福了。
長孫皇後
武德六年:去長孫皇後出資修葺的石壁寺祈福
武德六年(623年),唐太宗為了防突厥人,正鎮守并州,在和家人的通信中得知長孫重病了,唐太宗恨不得立即回去,但軍務在身,不能輕動,隻能去佛寺祈福了。
當時并州有一座寺廟,名叫石壁寺,說起來這座寺廟和長孫有些淵源,石壁寺原名叫玄中寺,是佛教淨土宗的發源地之一,後改名為“石壁寺”。
石壁寺後來又改回玄中寺
大業年間,李淵打下長安後,将太原的家眷接到長安,長孫途中路過石壁寺,就出資修葺了這座寺廟,是以唐太宗得知愛妻重病後,立即趕到石壁寺“解衆寶名珍,供養啟願”,為長孫祈福。
萬幸,長孫皇後痊愈了,這算是唐太宗寄托于寺廟之始。
貞觀五年:先後為長孫和李承乾祈福
貞觀五年(631年),唐太宗在昭陵修建了一座瑤台寺,召高僧玄琬在苑内德業寺為皇後寫佛藏經祈福。
也是在這一年,太子李承乾病重,愛子心切的他立即想到了寺廟祈福,而且這一次還包括了道館。
唐太宗先找道士祈福并且修了西華觀,後找高僧昙藏為太子授菩薩戒,建普光寺。
唐太宗
為了給太子增加功德,唐太宗又釋放不少囚徒為太子祈福,可以說對于這位太子,唐太宗也是愛子心切。
隻是沒多久,李承乾再次生病,且在貞觀七年(633年)連續病了好幾個月,這一次唐太宗召印度僧人波頗來為太子祈福。
貞觀八年:重修善寂寺,為長孫祈福
貞觀八年(634年),長孫再次重病,且這次病的似乎很厲害,藥石罔顧,唐太宗隻能求助重修寺廟為皇後祈福了,而且這次重修了不少,其中一座寺廟為益州徳陽縣的善寂寺,後來王勃還撰寫了《益州徳陽縣善寂寺碑》。
不僅如此,唐太宗又找來此前為太子受戒祈福的昙藏,将希望寄托于昙藏身上。
除此之外,太子李承乾認為此前大赦天下有效果,上書唐太宗,以大赦天下為母親祈福,對于這個要求,唐太宗表示了同意,但長孫皇後卻沒有同意。
好在最後長孫皇後還是病愈了,也讓唐太宗認為重修寺廟是祈福的好辦法。
貞觀十年:唐太宗一口氣重修392座寺廟
貞觀八年(634年)病愈後,長孫皇後還參與了親蠶,但次年又開始生病,唐太宗召法常為長孫受戒祈福,并且升法常為空觀寺上座。
然而這次似乎病的太厲害,長孫身體一直未見好,甚至越來越重,這讓唐太宗開始心急起來。
一開始,唐太宗打算大赦天下的,但被長孫勸阻了,然後唐太宗折中,打算重修寺廟祈福,且大修特修。
既然一座寺廟不夠,我就多修幾座,而且佛道一起來。
伉俪情深
就這樣,在貞觀十年(636年)的時候,唐太宗一口氣重修了392座寺院廟宇,希望佛神能夠挽救他的妻子。
要知道唐太宗是一個愛惜民力的君王,而且身邊還有一幫盯着他勸谏的大臣,此前隻要唐太宗有一絲奢侈耗錢的行為,就瘋狂上書,逼得唐太宗認錯忏悔。
但這一次,沒有人上書,包括勸谏最狠的魏征,也預設了唐太宗這次瘋狂的行為。
要知道392座寺廟的重修,需要的财力和物力将是一個天文數字,放在其他朝代,花費這麼多,妥妥要被罵為昏君的。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一年,唐高祖李淵駕崩,唐太宗卻沒有給父親有這些祈福待遇,可見唐太宗愛妻心切。
但他們都默許了,因為他們知道,長孫皇後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而且長孫皇後對大臣們都不錯,大臣勸谏引唐太宗震怒的時候,長孫皇後還在後宮幫着說好話,因而如果真的能救回長孫,他們還是很樂意的。
況且,他們知道,因長孫病重,唐太宗的精神狀态很不好,萬一勸谏,難保唐太宗作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出來,因而出奇一緻的同意了。
然而這次奇迹不再,幸運之神沒有眷顧長孫皇後。
同年六月,長孫皇後病逝于太極宮立政殿,終年三十六歲,唐太宗悲傷不已,趴在長孫面前嚎啕大哭,整個大殿上都沉浸在悲傷和痛苦中。
長孫的離世,不要說唐太宗了,就連滿朝文武和後宮妃嫔們都悲傷難過。
昭陵
而在長孫臨終前,要求唐太宗對其薄葬,但對于愛妻的離世,唐太宗難以做到這個承諾,将昭陵修的氣勢恢宏。
除此之外,他又怕愛妻在昭陵孤單,在昭陵外修建了不少房子,派宮人居住,且安排宮人如長孫在世的時候一樣去問候和侍奉她。
然而,即便如此,依舊不能表達自己對長孫的思念,他又在宮内修建一座塔,隻要登上去,即可一眼看到昭陵了。
盡管重修佛寺給長孫祈福,未能有奇迹,但此後唐太宗依舊重修寺廟祈福。
貞觀十五年:為長孫皇後追薦冥福積功德
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四月親臨弘福寺,弘福寺是當初唐太宗為母親太穆皇後修建的寺廟,意義深重,因而唐太宗也在這裡,為去世的長孫皇後追薦冥福積功德。
可惜這本《大般涅盤經卷》流落日本
同時讓佛教南山律宗開山祖師道宣法師為長孫皇後追福寫了《大般涅盤經卷》。
值得一提的是,幾年後玄奘法師自西域歸來後,帶回的舍利、佛像、大小乘經律論都置于此寺。
除了唐太宗親臨寺廟祈福外,魏王李泰也為母親祈福,在龍門山為母造像追福,而落成之後,唐太宗還親臨。
長孫皇後
當然,李泰此舉固然有追憶母親的舉動在内,但更多的還是為了争寵。
此時唐太宗非常寵愛李泰,其待遇基本和太子李承乾一樣,引起了李泰争儲之心,因而李泰處處讨唐太宗的歡心,也知道長孫在唐太宗心目的地位,這才投其所好為母造像追福。
除此之外,李泰還修了《括地志》等等,都是為了讨唐太宗歡心。
李泰造的佛像
貞觀二十二年:李治為母親建造慈恩寺
此前李泰的争寵之心引起了太子李承乾的危機感,密謀叛亂,事後李承乾和李泰都失去了儲君的資格,最終唐太宗以晉王李治為太子。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李治深感母親當年對自己的愛和感懷母親,奏請太宗敕建佛寺,名為“慈恩寺”,唐太宗欣然應允,并大力支援。
大慈恩寺大雁塔
為了建造慈恩寺,唐太宗還下至度僧三百人,請五十名高僧大德入寺,以玄奘為首座,并為玄奘舉辦的入寺升座儀式。
而這算是唐太宗生前最後一次大規模為長孫祈福了。
次年五月,唐太宗駕崩于含風殿。
我想,駕崩前的唐太宗應該是笑着的,雖然放不下偌大的帝國,但現在能和朝思暮想的愛妻在下面見面了。
說實話,封建時代,帝後很難有真感情,即便有,也一般都是微末時期的相濡以沫,比如漢宣帝和許平君,比如朱元璋和馬皇後等等。
但論感情,或許還是唐太宗和長孫皇後以及朱元璋和馬皇後這兩對了,不管生前還是死後,都給予了足夠的愛戀。
而其中翹楚,應當是唐太宗了。
長孫皇後去世後,唐太宗給了長孫皇後所能想到的一切。
首創對待死去的人像活着的時候供奉,首創死後同穴合葬、首創修高樓供皇後遠眺、首建立樓望昭陵、首創皇後死後親自撫養二人的子女,也是曆史上唯一親自養育女兒的帝王。
更别說自長孫去世後,再也不立皇後。
要知道此時的唐太宗還未到四十歲,完全可以在立一個皇後,但在唐太宗心裡,他有且隻有一個皇後,那就是長孫皇後,而且此後,僅有一個孩子出生。
《貞觀之治》裡的唐太宗和長孫皇後
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長孫死後的十幾年裡,唐太宗的内心是如何的孤單,身邊再也沒有一個可以體己說話的人,而後将對妻子的愛又傾注在幾個孩子身上。
畢竟最懂他的人已經走了,留給他的隻有回憶和幾個孩子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唐太宗冊立長孫為皇後的時間。
武德七年(624年)八月八日,唐太宗登基,八月二十一日,立長孫為皇後,前後相隔十三天,這也是他們結婚的第十三年,而此時,突厥正在寇邊,這波操作真是浪漫又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