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去村裡上“開學第一課”

“文化力量的注入,為村子發展帶來了哪些直覺的變化?”

“村裡人多起來了,大家種的瓜果蔬菜有銷路了,還興起了‘采摘遊’熱潮呢。”

“大家的參與度怎麼樣?”

“各類文化活動更多了,大家經常聚在一起看電影、演出。我也去學了跳舞、茶藝、制作咖啡這些。”

……

這段學生與村民間的問答,是9月10日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資陽校區)公共藝術系“開學第一課”上的一幕場景。

走!去村裡上“開學第一課”

觀看晏家壩宣傳視訊。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課堂并沒有設定在學校裡,而是“搬”到了距離學校30多分鐘車程的晏家壩村;授課者也不是學校裡的教師,而是村裡的一草一木,以及村民的生活點滴。當天課堂上,同學們通過實地走訪、入戶串門等方式,與當地村民面對面交流,共同探尋鄉村發展脈絡。

為何将課堂“搬”到晏家壩村?原來,本學期伊始,川音成都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與晏家壩村達成校地合作,創新性地将區域文化研究、公共藝術辨別設計、公共藝術環境設計以及公共藝術實踐成果展示四門課程遷移至鄉村一線。課程貫穿今年下半年,力求在公共藝術與鄉村振興之間尋找最佳結合點,為鄉村公共文化建設帶來新的活力與視角。

走!去村裡上“開學第一課”

入戶串門,與村民面對面交流。

記者了解到,公共藝術系課程主要圍繞公共藝術、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三大闆塊來開展,本學期課程重點為鄉村振興。“我們這次課題主要是調研晏家壩村本土曆史文化特色、非遺文化建設等情況,引導學生從中得出有價值的結論。”公共藝術系副主任潘雪梅介紹,這次課題聚焦晏家壩村的區域文化研究,并關聯九三學社資陽市委員會從社會服務角度來共同開展,旨在為鄉村公共文化的深入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學生周鹭對這樣的“開學第一課”充滿興趣。“感覺村民們生活得很惬意、多姿多彩,他們平常也有很多愛好。”由于從小生活在北方,這次實地走訪晏家壩村,她對這裡錯落有緻的建築、豐富多彩的村民生活印象很深刻。和周鹭一樣,同學們都表示收獲頗豐,他們認為公共藝術課程主除了關注城市,還要深入鄉村,以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走!去村裡上“開學第一課”

參觀晏家壩村。

作為此次校地合作的“橋梁”,晏家壩村鄉村文化空間不在小院主理人範彬彬告訴記者,合作的核心在于互動與共創,意在将公共藝術與本土文化相結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我們不僅希望學生在這裡學習藝術,更希望他們能與村民進行深度互動,共同參與公共藝術項目,創造出能代表鄉村特色文化的作品,這将是一次雙向的文化交流和成長。”範彬彬介紹道。據悉,預計在今年12月,校地雙方将在晏家壩村共同策劃推出公共藝術實踐成果展,集中展示學生們的實踐成果,用藝術為鄉村振興添彩。

全媒體記者 李好 劉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