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的賢相之光:先憂後樂傳千古,清正廉明載汗青
一代名相範仲淹:心懷天下憂與樂,志在社稷安與危
範仲淹(989 年 10 月 1 日 - 1052 年 6 月 19 日),字希文,曾用名朱說,谥号文正,被後世稱為“範文正公”。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市吳縣)人,祖籍邠州(今陝西省彬州市)。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慶曆新政”的發起者。
範仲淹畫像
一、生平事迹:
- 幼年經曆:範仲淹先祖為唐朝宰相範履冰,唐末時家族移居南下。其父範墉為武甯軍節度掌書記,宋太宗端拱二年(989 年)範仲淹生于徐州節度掌書記官舍。次年,範墉因病卒于任所,範仲淹幼年喪父,其母謝氏改嫁長山朱氏,他更名朱說。範仲淹自幼好學,生活勤儉,曾求學于應天府,師從戚同文,晝夜苦讀,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激勵自己。
- 仕途生涯:大中祥符八年(1015 年),範仲淹以“朱說”之名考中進士,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曆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期間因直言敢谏多次遭貶谪。宋夏戰争爆發後,他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對慶曆和議達成有卓越貢獻。慶曆三年(1043 年),範仲淹因西北邊事緩和被召回京城,授樞密副使,後拜參知政事,主持新政變法,因新政反對聲浪過大,于慶曆五年(1045 年)正月自請赴地方任職,新政失敗。此後先後在鄧州、杭州等地任職。皇祐四年(1052 年),範仲淹在前往颍州赴任途中病逝于徐州,同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陽縣尹樊裡萬安山下,加贈兵部尚書,谥号“文正”,後屢次加贈為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追封楚國公、魏國公。
範仲淹畫像
二、做官為官思想:
- 以民為本:範仲淹關心百姓疾苦,主張為官者應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如他在地方任職時,積極組織群眾興修水利、治理災害,解決百姓的生活難題。
- 清正廉潔:他以身作則,堅守清廉,不貪圖私利,對A錢腐敗現象深惡痛絕,認為官員應做到廉潔奉公,對得起自己的俸祿和百姓的信任。
- 直言敢谏:範仲淹不畏權貴,敢于向朝廷直言進谏,指出朝政的弊端和問題,即使面臨被貶谪的風險也毫不退縮,如多次上疏勸谏皇帝改革吏治、減免徭役等。
三、主要貢獻:
- 政治方面:發起“慶曆新政”,針對内憂外患的現狀,提出澄清吏治、改革科舉、整修武備、減免徭役、發展農業生産等十項改革綱領,雖然新政最終失敗,但開創了變法革新先例,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鋪墊了道路。
- 軍事方面:在宋夏戰争中,與韓琦共同負責西北戰事,采取有效戰略鞏固邊防,培養了狄青、郭逵等名将,使得邊境局勢得到穩定。
- 文學方面:他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其作品風格清新、剛健,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代表作《嶽陽樓記》,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境界,展現了他的高尚情懷和遠大抱負,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
範仲淹畫像
四、後世影響:
- 精神榜樣:範仲淹的高風亮節和高尚節操,如“先憂後樂”的思想,成為後世仁人志士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楷模,激勵着無數人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奮鬥不息。
- 文學典範:他的文學成就對後世文學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其作品被後人廣泛傳頌和學習,成為中國文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政治啟示:他的為官理念和改革精神,為後世政治家提供了借鑒和啟示,對于推動政治體制的完善和社會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五、經典事件:
- 修築海堤:在泰州西溪鹽倉監任上,範仲淹痛陳修築海堤的利害,建議沿海築堤,重修捍海堰。後征集兵夫四萬餘人興築海堰,雖在母親病逝時辭官守喪,但仍将工程托付給他人,最終海堤由張綸主持完成,當地人将其稱為“範公堤”。
- 直言勸谏:天聖七年(1029 年)冬至,範仲淹上疏勸谏宋仁宗不應率領百官在會慶殿為太後祝壽,認為此舉貶低皇帝權威、于禮法不合;天聖八年(1030 年),他又上疏勸太後劉娥還政仁宗;明道二年(1033 年),劉娥駕崩後,宋仁宗想立養母楊太妃為太後并讓其參與軍國大事,範仲淹勸谏說頻立太後會讓天下懷疑皇帝不能親自主政;同年七月,江淮及中原等地爆發旱災和蝗災,範仲淹上疏直谏質問宋仁宗,并負責赈災工作,還将災民用于充饑的野草帶回朝廷警示王公貴族戒除驕奢之風。
- 景祐黨争:範仲淹不滿宰相呂夷簡獨斷專行、把持朝政、培植黨羽等行為,與之爆發沖突。他寫出《帝王好尚》《選賢任能》《近名》《推委》四篇奏章,批評呂夷簡用人規則,并勸谏宋仁宗制定官僚任免制度。後向宋仁宗進獻《百官圖》,對呂夷簡言行進行批評反駁,因言辭激烈觸怒宋仁宗被罷黜,外放到饒州任知州,此事件中衆多為範仲淹說話的大臣也遭貶,影響頗大。
範仲淹畫像
六、現代意義:
- 為官之道:其清正廉潔、直言敢谏、以民為本的為官思想,對現代官員樹立正确的權力觀、價值觀和政績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提醒官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廉潔從政,敢于擔當責任。
- 社會責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激勵着現代人們在面對社會問題和困難時,要有擔當精神和奉獻精神,積極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 教育價值:範仲淹勤奮好學、堅韌不拔的品質以及對道德修養的重視,對現代教育培養學生的品德和意志具有啟示作用,教育學生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努力學習,為實作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而不懈奮鬥。
七、範仲淹的“先憂後樂”思想對後世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精神激勵與道德引領:
- 成為後世仁人志士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标杆,激勵着無數人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勇敢地擔當起責任,為了實作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努力。比如,在近代中國,無數的革命先烈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抛頭顱、灑熱血,他們的行為中就展現着“先憂後樂”的精神。
- 促使人們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和貢獻,有助于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和文明程度。
- 士風與文化塑造:
- 改變了宋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使得當時的士大夫往往正直敢言、遇事争先、積極有為。這種風氣影響了宋代的政治生态和文化氛圍,推動了文化的繁榮和思想的交流碰撞。例如蘇轼、蘇轍等在文學和政治上的積極表現,就是對這種精神的繼承。
- 在中國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為後世文人争相傳承。從王安石對其精神的贊揚與繼承,到明代李贽主張求新求變,再到清代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思想與範仲淹憂樂思想的一脈相承,都展現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在近現代,這種思想對胡适、錢穆等學者也産生了深刻影響,甚至毛澤東也号召人們以天下為己任,敢做敢為,這都與範仲淹的“先憂後樂”思想有着内在的聯系。
- 政治理念與實踐啟示:
- 對後世的政治家和官員起到了重要的啟示作用,提醒他們要心懷天下,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僅僅追求個人的功名利祿。在制定政策和施政過程中,要以大局為重,考慮長遠利益,為國家和人民的福祉盡心盡力。
- 為社會改革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思想支援。每當社會面臨變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先憂後樂”的思想都能激發人們的勇氣和決心,推動改革的進行,以解決社會問題,實作國家的長治久安。
範仲淹畫像
八、範仲淹的“先憂後樂”思想和精神對現代人具有多方面的現實意義,具體如下:
- 培養社會責任感:
- 激勵人們關注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福祉,而不僅僅局限于個人的得失。在現代社會,無論是面對環境問題、社會不公平,還是公共衛生等挑戰,都需要人們具備這種以大局為重、為社會整體利益着想的責任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志願服務等,為解決社會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
- 促使各行各業的從業者堅守職業道德,對工作認真負責。比如,教育工作者以培養優秀人才、推動教育進步為憂,以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樂;醫護人員以患者的病痛和健康為憂,以能為患者提供有效治療和護理為樂,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心盡力,為社會創造價值。
- 樹立正确的價值觀:
- 引導人們在面對物質誘惑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确的價值判斷。“先憂後樂”精神提醒人們,不應過度追求物質享受和個人名利,而是要将精神追求和對社會的貢獻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追求内心的充實和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 有助于培養人們的感恩之心和知足常樂的心态。讓人們懂得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同時也關注那些處于困境中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幫助他人改善生活,進而營造更加和諧、溫暖的社會氛圍。
- 增強心理調适能力:
- 教導人們以平和的心态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當遭遇逆境時,不被困難所打倒,而是像範仲淹一樣,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積極向上的态度,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夠克服困難,為未來的美好而奮鬥。
- 在順境中也能保持謙遜和冷靜,不驕不躁。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有助于人們在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中保持内心的甯靜與堅定,避免被一時的成功沖昏頭腦,更好地應對各種變化和挑戰。
- 促進社會和諧與進步:
- 有利于減少社會中的自私自利行為和沖突沖突。當每個人都能以“先憂後樂”的思想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就會更多地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在人際交往和社會互動中更加包容、了解和互助,進而促進社會關系的和諧融洽。
- 推動社會的創新和發展。具有“先憂後樂”精神的人,往往更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思維,他們能夠敏銳地察覺到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和需求,并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方案,為社會的進步提供動力和支援。例如,一些科技工作者為了突破關鍵技術難題,解決國家發展中的“卡脖子”問題,甘願默默奉獻、刻苦鑽研,正是這種精神的展現。
九、範仲淹的經典詩詞有很多,以下是部分作品:
- 《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這首詞是他在西北戍邊時所作,拓寬了詞的境界,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開豪放詞之先聲,對之後的蘇轼、辛棄疾等詞人産生了重大影響。
- 《蘇幕遮·懷舊》:“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是一首寫羁旅鄉愁的詞,範仲淹寫出來卻氣象闊大,上片寫景,下片觸景生情,展現了他詞作中柔媚的一面,在藝術性方面對後代頗有影響。
- 《禦街行·秋日懷舊》:“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裡。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谙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此詞寫秋夜離人相思之苦,情寓景中,婉轉細膩,一往情深。
- 《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鲈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這首詩語言質樸,形象生動,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展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他“先憂後樂”的思想一脈相承。
- 《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隻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争如共、劉伶一醉?人世都無百歲。少癡騃、老成尪悴。隻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一品與千金,問白發、如何回避?”這是範仲淹在被貶之後,在酒席上和歐陽修所寫,看似有些心灰意冷,實則透露出内心的苦悶。
範仲淹雕像
十、在《嶽陽樓記》中,範仲淹表達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人生态度,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展現了他對個人得失和境遇的超脫。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現出一種豁達淡然、不為外界所擾的心境,這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則展現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展現了其愛國愛民、心懷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十一、《嶽陽樓記》的創作過程如下:
- 時代背景:宋初以來,大地主兼并土地日益劇烈,景祐以後,宋夏戰争爆發,加以契丹渝盟,軍費與歲币增加,農民負擔更重,政治腐敗,階級沖突、民族沖突日益嚴重。慶曆年間,以範仲淹為首的知識分子不滿以夏竦、呂夷簡為中心的大官僚地主,要求實行政治改革,史稱“慶曆新政”。但由于遭到許多貴族、舊臣、濫官污吏的不滿和攻擊,慶曆五年,範仲淹等人被迫離開朝廷。
- 寫作緣由:範仲淹的昔日好友滕子京受朝廷裡腐敗官僚的攻擊,被貶到嶽州。到嶽州後,滕子京政績顯著,第二年就重修嶽陽樓,擴大原來的規模,并把唐朝名人和當代的詩賦刻在上面,還向範仲淹寫了《求記書》,請他為嶽陽樓“作文以記之”。滕子京後來又派人将《求記書》和《洞庭秋晚圖》送達鄧州(範仲淹當時被貶在此地)。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範仲淹參考滕子京派人送來的這些資料,寫下了《嶽陽樓記》。
範仲淹雕像
十二、範仲淹的作品在宋代文學史上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 散文方面:範仲淹是北宋傑出的散文家。他的《嶽陽樓記》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其文辭優美,結構嚴謹,将叙事、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境界崇高,展現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和擔當,對後世産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成為了衆多仁人志士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标杆,也為宋代散文樹立了典範,推動了宋代散文的發展。
- 詩詞方面:範仲淹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邊塞詞人”,對宋詞的發展有重要的開拓和推動作用。他一生雖僅留下五首詞,但風格多樣,獨具特色。比如《漁家傲·秋思》,用唐代邊塞詩的創作手法來填詞,全詞描寫邊塞軍旅生活,開了宋詞寫邊塞之先河,其中諸多名句廣為流傳;《蘇幕遮·碧雲天》大氣唯美又帶有兒女情長,是宋詞向着“婉約”轉型的作品。他的詞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宋初詞壇的沉寂,為後來蘇轼、辛棄疾等豪放派詞人以及李清照等婉約派詞人的發展起到了鋪墊和啟示作用,在宋詞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關鍵地位。
十三、範仲淹的文學作品對後世文學發展産生了多方面的深遠影響:
- 主題與思想方面:
- 家國情懷的深化:他的“先憂後樂”思想為後世文人樹立了标杆,此後許多文學家在作品中紛紛表達對國家命運的關心、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如陸遊的“位卑未敢忘憂國”、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等,這種家國情懷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主題之一。
- 道德品格的倡導:範仲淹作品中展現的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心懷天下等高尚品德,成為後世文人追求和效仿的典範,影響了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道德價值的宣揚,有助于培養和弘揚良好的社會風氣與道德風尚。
- 風格與手法方面:
- 散文創作的典範:範仲淹的散文風格質樸自然、流暢明快,骈散結合,既有散文的自由靈動,又有骈文的工整對仗。他的《嶽陽樓記》等散文作品為後世散文創作提供了優秀的範例,推動了散文藝術的發展,後世如歐陽修、蘇轼等散文大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響。
- 詩詞風格的豐富:範仲淹的詩詞内容廣泛,風格多樣,既有豪放沉郁之作,如《漁家傲·秋思》,展現出邊塞的壯闊與将士的情懷;又有婉約細膩之篇,如《蘇幕遮·碧雲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他的創作豐富了詩詞的風格類型,對後世詩詞風格的多元化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 文學流派方面:範仲淹大力推動詩文革新運動,反對當時流行的華而不實的文風,主張文學作品要反映現實、言之有物。他的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對北宋時期的文學流派産生了重要影響,如對後來的歐陽修上司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宋代文學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範仲淹雕像
十四、範仲淹的文學成就對後世文學發展産生了多方面的積極影響:
- 主題與思想方面:
- 深化家國情懷:範仲淹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為後世文人樹立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典範,使家國情懷在文學作品中得到進一步深化。許多作家受其影響,在創作中紛紛表達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如陸遊“位卑未敢忘憂國”、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等,這種家國情懷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主題之一。
- 弘揚道德品格:他作品中展現的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心懷天下等高尚品德,成為後世文人追求和效仿的榜樣,影響了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道德價值的宣揚。後世文學在刻畫人物時,注重展現其高尚的道德品質和精神境界,有助于培養和弘揚良好的社會風氣與道德風尚。
- 風格與手法方面:
- 散文創作的典範:範仲淹的散文風格質樸自然、流暢明快,骈散結合,既有散文的自由靈動,又有骈文的工整對仗。他的《嶽陽樓記》等散文作品為後世散文創作提供了優秀的範例,推動了散文藝術的發展。後世如歐陽修、蘇轼等散文大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響,在散文的語言運用、結構布局、意境營造等方面進行借鑒和創新,使宋代散文呈現出繁榮的局面。
- 豐富詩詞風格:範仲淹的詩詞内容廣泛,風格多樣,既有豪放沉郁之作,如《漁家傲·秋思》展現出邊塞的壯闊與将士的情懷;又有婉約細膩之篇,如《蘇幕遮·碧雲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他的創作豐富了詩詞的風格類型,為後世詩詞風格的多元化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後世詞人在創作中,既可以學習他豪放詞的雄渾大氣,也可以借鑒他婉約詞的細膩柔情,進而使詩詞風格更加豐富多彩。
- 文學流派方面:範仲淹大力推動詩文革新運動,反對當時流行的華而不實的文風,主張文學作品要反映現實、言之有物。他的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對北宋時期的文學流派産生了重要影響,如對後來歐陽修上司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宋代文學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他的影響下,宋代文學更加注重制實意義和文學的社會功能,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文學家和文學作品,推動了文學的繁榮與發展。
- 教育與文化傳承方面:範仲淹重視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和實踐對後世的文化傳承産生了積極影響。他主張“勸學育才”,恢複制舉并使之與教育相銜接,注重對教師的培養和選拔,提倡“宗經”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實用人才。他身體力行,興辦學堂,如在應天書院執教時勤勉督學、以身示教,培養了大批人才。他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為文化的傳承和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促進了教育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使得優秀的文學傳統得以延續和發揚。
範仲淹雕像
十五、曆史評價:
範仲淹在中國曆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得到了衆多正面評價,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傑出的政治家:
- 他為官清正廉潔,體恤民情,緻力于國家的治理和改革。比如在地方任職時,積極改善民生,像在泰州西溪鹽倉監任上,他倡議并參與修築海堤,成功抵禦海潮災害,保護了百姓的生命财産和農田,此堤被後人稱為“範公堤”;在蘇州知州任上,他組織群眾疏通河渠、興修水利,解決水患問題,并開辟“南園之地”為郡學,傳播文教。
- 他直言敢谏,不畏權貴,多次因進谏而遭貶谪,但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例如,他曾上疏勸谏宋仁宗不要在會慶殿為太後祝壽,認為此舉不合禮法;又曾勸太後劉娥還政仁宗;還對宰相呂夷簡獨斷專行、把持朝政等行為提出批評。
- 他具有卓越的政治眼光和改革精神,主持了“慶曆新政”。雖然新政最終因反對聲浪過大而失敗,但它開創的變法革新先例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鋪墊了道路,對北宋的政治制度産生了深遠影響。在新政中,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改革吏治、裁汰冗員、整頓官僚機構、推行科舉制度等,以圖解決當時面臨的社會問題,增強國家實力。
- 偉大的文學家:
- 他的文學成就頗高,詩詞散文俱佳,作品風格清新灑脫、剛健質樸,充滿了哲理和智慧。他的《嶽陽樓記》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不僅表達了他自己的高尚情懷和遠大抱負,更成為了後世仁人志士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标杆,激勵着無數人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奮鬥。
- 他的詞作也别具特色,如《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展現了他在戍邊時的家國情懷和壯志未酬的感慨,拓寬了詞的境界,對後世豪放詞的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
- 出色的軍事家:
- 在宋夏戰争爆發後,範仲淹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讨副使,負責指揮西北戰事。他在軍事上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針,積極加強邊防建設,鞏固軍事防禦,成功抵禦了西夏的進攻,保衛了國家的安全和穩定,為慶曆和議的達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軍事才能和戰略智慧赢得了人們的尊敬和贊譽。
總之,範仲淹以其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德和偉大的精神,成為了中國曆史上備受尊崇的人物,他的功績和思想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後世譽為“文能治盛世,武可鎮山河”的傑出代表,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他的“先憂後樂”思想和高風亮節成為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财富,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不懈努力。
(圖檔源于網絡。創作不易,請勿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