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大刀關勝做出違背祖宗的決定,在戰敗後屈身降賊并向盜魁宋江磕頭,那麼原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必然是梁山馬軍五虎将之首。
林沖雖然沒有跟“梁山第一武功高手”盧俊義單挑過,但他帶領的鐵甲騎兵,不但吓得盧俊義“走投沒路”,還把沒羽箭張清“連人和馬都趕下水去了”。
林沖的“八十萬禁軍教頭”名号,在江湖上也很響亮,但卻有人說他就是民間外聘國術教練,沒編制沒品級,甚至連軍籍都沒有。
說林沖沒軍籍沒品級,顯然是沒有細看水浒原著,也沒讀過《宋史》,我們把《水浒傳》和《宋史》對照來看,就會發現八十萬禁軍教頭有多牛:青面獸楊志和急先鋒索超隻能給王進跑腿購物,及時雨宋江和小李廣花榮也沒資格跟林沖交朋友。
宋朝确實有八十萬禁軍,而且有時候禁軍數量還超過了八十萬,但八十萬禁軍有多少教頭,教頭是外聘國術教練還是有品級的正式武官,可能就有人不知道了。
《宋史》詳細記載了宋朝總兵力和禁軍數量:宋太祖趙匡胤開寶年間,全國總兵力三十七萬八千,禁軍十九萬三千;宋太宗趙光義至道年間,全國總兵力六十六萬六千,禁軍三十五萬八千;宋真宗趙恒天禧年間全國總兵力九十一萬二千,禁軍四十三萬二千;宋仁宗趙祯慶曆年間全國總兵力一百二十五萬九千,禁軍八十二萬六千;宋英宗趙曙治平年間全國總兵力一百十六萬二千,禁軍馬步六十六萬三千雲。
據《宋史·卷一百八十七·志第一百四十兵一(禁軍上)》記載,要想成為禁軍,宋太祖時期是身高五尺七寸以上(宋朝一尺約合現在三十二厘米左右,有時長有時短,五尺七寸大約一米八十多,後來降到五尺,也得有一米六以上,看來宋朝禁軍的個頭還真不矮),能引弓二石、弩四石五鬥是最低标準(後來也降低了),隻有達到這個标準,才有資格參選,然後由教頭訓練合格才能正式成為禁軍,禁軍的待遇比廂軍、鄉兵高很多,有的鄉兵根本就沒有軍饷。
很多廂軍是充軍罪犯,鄉兵也叫鎮、砦(寨)兵,都是當地百姓輪番服役,東平府董平、東昌府張清手下的是廂軍,小李廣花榮的手下,則是鄉兵。
廂軍、鄉兵中都是有教頭的,但隻有禁軍教頭是在編的高手,這在《宋史》中也有記載:“凡禁軍教頭二百七十,都教頭三十,使臣十。弓以八鬥、九鬥、一石為三等,弩以二石四鬥、二石七鬥、三石為三等,馬射九鬥、八鬥為二等,其材力超拔者為出等。當教時,月給錢三千,日給食,官予戎械、戰袍,又具銀楪、酒醪以為賞犒。”
宋神宗趙顼熙甯年間王安石變法,保甲制弄得全民皆兵,禁軍數量有所下降,禁軍教頭的标準甚至比宋太祖時期的普通禁軍還低,但禁軍教頭的數量卻是固定的三百人,而且在當時也屬于軍中優中選優的高手,那待遇也是一般将士難以比拟的。
宋神宗趙顼元豐二年,“诏殿前、步軍司兵各置都教頭掌隸教習之事,弩手五營、弓箭手十營、槍刀标排手五營各選一人武藝優者奏補。”
教頭在禁軍中的地位很高、作用很重要,宋徽宗趙佶于大觀元年四月下诏:“諸軍事藝生疏精熟不同,非獨見将官訓練優劣,實亦系教頭能否。”
《宋史》不止一次記載朝廷加大對教頭的獎賞,八十萬禁軍隻有三百教頭,可見他們至少都是千裡挑一的高手,《水浒傳》中王進和林沖,都是殿前司教頭,而且極有可能是全軍隻有三十個的都教頭,這一點我們在水浒原著中也能找到依據。
王進是每天都要到殿帥,也就是殿前司都指揮使高俅那裡點卯的,林沖的徒弟操刀鬼曹正說自己的師父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林沖”,殿前司虞候陸謙奉承林沖:“如今禁軍中雖有幾個教頭,誰人及得兄長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
能跟林沖并列的教頭隻有幾個,說明林沖就是都教頭,配置設定到殿前司的也就是幾個,林沖是最受高俅垂青的,是以林沖才能三番五次去借高俅的寶刀,高俅雖然“小氣”不肯出借,但也沒有下令将林沖“叉出去”,說明他們的關系确實不錯,林沖的地位也不低——您何時見過連長排長有膽子、有資格去借軍區司令珍藏手槍的?
《宋史》中的教頭地位高作用大,在《水浒》原著中,林沖一出場的打扮,就證明了他禁軍軍官的身份:“身穿一領單綠羅團花戰袍,腰系一條雙搭尾龜背銀帶。”
七品以上文武官員才可以穿綠戰袍、官服,林沖身為禁軍教頭或都教頭,戰袍都是朝廷發給的,顔色款式都不可随意,他能紮“雙搭尾龜背銀帶”,說明他是朝廷正授七品以上武職,因為宋朝法律規定,臨時授予七品到五品官,都不得系銀帶,七品以下隻能用犀角帶,貢士及胥吏、工商、庶人服鐵角帶——郓城縣押司宋江要是敢紮着銀帶上街,是要被抓去打闆子的。
楊志以配軍身份進入大名府留守司,是服役也是服刑,他一開始跟周瑾比武,後來又跟正牌軍急先鋒索超打了一場,這三人打生打死,為的就是隻能給禁軍教頭王進林沖跑腿購物的牌軍之職。
牌軍二字在《宋史》中是找不到的,那是因為牌軍并不屬于正規軍官,說他是少尉之下的班長或軍士長也可以。
施耐庵是懂軍事會殺人的(他在《水浒傳》中的很多細節描寫,都說明他在這方面經驗豐富),而且他當過張士誠的謀士,對宋朝的軍隊建制也應該十厘清楚,是以楊志初到大名府校軍場,看到的是這樣一個場面:“梁中書演武廳前下馬,到廳上,正面撒着一把渾銀交椅,坐下。左右兩邊,齊臻臻地排着兩行官員,指揮使、團練使、正制使、統領使、牙将、校尉、正牌軍、副牌軍……”
牌軍地位在校尉之下,在殿帥府就是個打雜的,太尉高俅監視教頭王進,派的就是兩個牌軍,王進使喚兩個牌軍,就像使喚仆人,那兩個牌軍在王進面前,也是自稱小人——他們都知道,雖然王進跟高俅有過節,但也不是他們這種小牌軍可以怠慢的,因為他們原本就是“殿帥府撥來伏侍王進的”。
牌軍是兵頭而不是将尾,宋江是胥吏,連“未入流”都算不上——讀者諸君不要瞧不起“未入流”,因為能混個“未入流”,就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九十的人。
隋唐和明清兩朝除了正副九品十八級(還分上中下,就不止十八級了),還有個“未入流”:宋沿唐制,京師官署吏員(指的是京城六部各司,府縣不算),多以流外官充任,經過考铨以後,可以遞升流内,稱為“入流”。流外官在隋唐宋明清稱為“未入流”,也就是有官身而沒有品級,相當于現在的公務員或事業編,雖然有的連股級也不是,但還是有機會升任九品到三品的。
宋江是郓城縣令聘用的押司,沒有編制,小李廣花榮是“副鎮砦官”,最高能到從九品,也可能是“未入流”,在本縣排名在縣令、縣丞、主簿、縣尉之下,有人說花榮相當于縣武裝部長,那是說高了,因為縣尉才是武裝部長,鎮砦官基本就是民兵營長,他手下的是“土兵”而不是“士兵”。
清風寨副知寨花榮與負案在逃的原運城押司宋江重逢,至少四次下拜磕頭,這一拜,就拜出了他身份的低微:花榮要是真有品級,他對一個胥吏下跪,是要被彈劾“有失官體”的。
宋朝禮法森嚴,如果是被俘乞命并準備落草為寇,拜宋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花榮給宋江磕頭的時候,還有個入流或未入流的官身,是不可以随便磕頭的。
這樣把《宋史》和《水浒傳》結合起來看,我們就會發現施耐庵确實是一位高人,他不但對殺人放火很在行,對文官武将的服色也深有研究,見多識廣的讀者諸君,對梁山好漢落草為寇前的官職,肯定也有準确的評估:在梁山一百單八将中,原本能算朝廷将官的有幾個?哪位降将原來的軍職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