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位新晉諾獎得主都是“半路出家”:一位算術不好放棄天文學,一位就業後受科學雜志啟發重返科研之路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将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科學家維克托·安布羅斯和加裡·魯夫昆,表彰他們發現了微小RNA(micro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兩位獲獎者将平分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863萬元人民币)獎金。

兩位新晉諾獎得主都是“半路出家”:一位算術不好放棄天文學,一位就業後受科學雜志啟發重返科研之路

10月7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現場。(圖源:新華社)

據悉,微小RNA是一類在基因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小型RNA分子。兩位科學家的發現引入了一種新的基因調控原理,這對于多細胞生物至關重要,揭示了人類基因組編碼超過一千種微小RNA。這一發現為了解生物體功能及其如何發育開辟了新的次元。

基因、RNA等學術名詞離我們或許很遙遠,但兩位科學家的經曆卻吸引了不少人的興趣。據了解,兩位獲獎者其實都算是“半路出家”,青年時期都不是研究基因領域的。

兩位新晉諾獎得主都是“半路出家”:一位算術不好放棄天文學,一位就業後受科學雜志啟發重返科研之路

維克托·安布羅斯(圖源:央視新聞)

公開資訊顯示,維克托·安布羅斯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從小受其父親的影響,他喜愛閱讀及動手制作一切他認為新奇的小玩意兒,是以長大之後,他想成為一名科學家。

20世紀60年代,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成功,如同那個年代的很多年輕人一樣,安布羅斯也想成為一名宇航員,直到1971年他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天文知識時,發現自己的實體算術能力一般。睡在他旁邊的室友好幾個晚上與他深夜讨論分子生物與基因組學,于是他把興趣愛好又轉移到了分子生物科學,繼而在博士期間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戴維·巴爾的摩,從事線蟲相關的研究。

兩位新晉諾獎得主都是“半路出家”:一位算術不好放棄天文學,一位就業後受科學雜志啟發重返科研之路

加裡·魯夫昆(圖源:央視新聞)

另一邊,他的搭檔魯夫昆一開始也不是研究基因的。公開資訊顯示,魯夫昆1952年出生于美國加州伯克利,父親是土木工程師,母親是家庭主婦,他們樂觀開明,都很支援魯夫肯對科學特别是空間科學方面的熱情,并在他很小的時候給他買了望遠鏡和顯微鏡。

1973年,魯夫昆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實體專業畢業,随後在俄勒岡州找到了一份工作。然後他又花了大約六個月的時間在南美各地旅行。

有一天,魯夫昆偶然發現了一堆《美國科學雜志》。回憶當時的感受,魯夫昆曾說道:“有時候,我會想念科學,是以我花了一天時間閱讀那些雜志。”而當他看完這些雜志後,内心是如此地充實滿足—— “哇,這太棒了。我想現在就回去。”

就這樣,魯夫昆回去後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擔任核醫學技術員,之後前往哈佛大學學習分子生物學。

1982年,魯夫肯獲得了哈佛大學博士學位,随後,1982年至1985年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并于1985年成為麻省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首席研究員,現為哈佛醫學院的遺傳學教授。

兩位新晉諾獎得主都是“半路出家”:一位算術不好放棄天文學,一位就業後受科學雜志啟發重返科研之路

10月7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現場。(圖源:新華社)

1993年,安布羅斯和搭檔魯夫昆在Cell雜志上背靠背發表了他們對于lin-4(第一個miRNA)的研究成果。安布羅斯發現lin-4線上蟲中存在(Lee et al., 1993),而魯夫昆證明該miRNA通過與靶基因(lin-14)信使RNA結合抑制其翻譯的調控機制(Wightman et al., 1993)。

安布羅斯的發現,開拓了科學家們對細胞内非編碼RNA,也就是不參與編碼蛋白質的RNA,生物學功能的認識。不過在當時,該研究成果并未被重視,直到2000年,第二個miRNA let-7被發現,人們終于開始意識到miRNA對基因調控具有普遍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給了安德魯·法爾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們在RNAi領域作出的貢獻。有學者認為,首次發現miRNA的安布羅斯理因應在諾貝爾獎的曆史上留下名字,18年後,在諾貝爾獎的曆史篇章中,這份遺憾終于被填補了。

極目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封面新聞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