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參議員梅嫩德斯等人4月8日抛出《2021年戰略競争法》,呼籲拜登政府對中國采取全面的"戰略競争"政策。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當天發表聲明稱,這代表着"史無前例"的兩黨合作,美國将動員一切戰略、經濟和外交工具來對抗中國。與拜登政府此前宣布的"競争中的競争,合作後的合作"戰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法案試圖将美中關系推向全面競争和全面對抗。這種趨勢被認為是非常危險的。美國國内外許多發人深省的政治家和學者都建議美國更加關注和解決自己的國内問題。美國能源部長霍爾姆8日感歎國内政治分歧嚴重,使美國失去了在新能源等領域競争的機會。她談到了她之前與中國市長就美國新能源計劃通路中國的情況,這讓她對"慢慢"這個詞感到"陷入和平"。前新加坡駐聯合國代表、外交官馬啟洙寫道,特朗普當年試圖利用貿易戰削弱中國,但統計資料顯示,這沒有效果。"如果拜登政府繼續走特朗普對中國的舊道路,美國将陷入災難,"他警告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官員應該關注中美關系。客觀理性的關系,停止推進負面法案。
"全面對抗中國"
"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一項兩黨法案,以加強與中國的整體戰略競争。美國之音表示,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梅嫩德斯8日提出《2021年戰略競争法》,新法案在與外交事務委員會首席共和黨參議員利施協商後,是民主派和共和黨首次與北京共同發起戰略競争的重要法案。該報告稱,該法案的首要任務是確定美國有能力在未來幾十年内"在國家和國際權力的各個方面"與中國競争。重新确立美國的上司地位。該法案定于14日由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審議和投票通過。
"與中國全面對抗",西方媒體立即解讀了該法案。彭博社說,美國參議院的反華政策正在形成。這份長達283頁的法案呼籲美國政府采取與中國進行全面戰略競争的政策,以"保護和促進我們的核心利益和價值觀"。
"我自豪地宣布,這種前所未有的兩黨合作将調動美國的所有戰略、經濟和外交工具,以實作印太戰略,使美國能夠真正面對中國對我們國家和經濟安全構成的挑戰......并使美國能夠真正面對中國對我們的國家和經濟安全構成的挑戰,"梅嫩德斯在一份聲明中說。共同努力,最終解決"美國面臨的最嚴峻挑戰"。裡施還發表聲明說,該法案包含一項"強大而可行"的計劃,這将是確定美國在未來幾十年内"與中國采取競争立場"的重要一步。
路透社稱,該法案包括與中國的經濟競争以及對人權和民主價值觀等"普世價值"的投資。該法案呼籲授權廣泛的"人權和公民社會措施",包括"支援香港的民主",以及對新疆強迫勞動和強迫絕育等涉嫌違法行為的制裁。在軍事方面,該法案強調"優先考慮對軍隊的必要投資,以實作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目标",以及確定聯邦預算與中國的競争戰略"相比對"的必要性。該法案提議在2022年至2026财年之間向印太地區提供總計6.55億美元的外國軍事援助,同期共為印太海上安全倡議和相關項目提供4.5億美元。
南韓《國民日報》稱,美國參議院法案不僅将中國定性為戰略競争對手,還準備繼續在新疆、香港、台灣等問題上向中國施壓,勢必引起中國的強烈反應。該法案包括特朗普時代向中國施壓的各種工具,如果特朗普政府之前的措施是武斷的,那麼現在很明顯,國會希望将其合法化。
它會壓縮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靈活空間嗎?
關于美國參議院提出的涉華新法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9日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中方堅決反對有關立法者提出的相關法案,中方對中美關系的立場。關系與經貿、邊境、香港、台灣等問題一直一貫。我願重申,中方緻力于同美方發展非沖突、非對抗、互相尊重、共赢的合作,同時繼續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拜登上台後關于對華政策的講話對中國有較強硬的一面,但也繼續發出一些合作信号。拜登在國内顯然是一個軟弱的總統,需要國會的合作和幫助來推進國家的議程。他說,美國國會的一些議員希望将拜登的對華政策推向完全的競争和對抗。這種内部壓力将大大壓縮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靈活空間,使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越來越具有競争性和對抗性,甚至包羅萬象,這種趨勢"非常危險"。
美國參議院為加強與中國的全面競争和對抗而出台的《2021年戰略競争法》,令台灣當局和"台獨"勢力興奮不已。支援綠色的自由時報(Free Times)週一表示,美國法案稱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部分」,並呼籲與台灣建立更強大的夥伴關係,不應限制美國與台灣官員的互動。台灣外交部發言人說:"感謝美國國會議員近年來繼續利用友誼。台灣将繼續關注此案的進展...我們將穩定深化台灣與美國在各個領域的夥伴關係。"
台灣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肖恒中在《中國時報》新聞網撰文稱,美國過去曾對台灣使用"戰略模糊",在不承認"台灣獨立"的情況下向台灣提供政治和軍事支援。文章說,美國政府現在希望在特朗普政府的上司下繼續擴大對台灣的政治支援,但這種政策變化可能會激怒中國。"國際政治是現實的,夾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台灣不應該粗心大意。
趙說,美國立法者應該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國的規定。聯合公報,摒棄冷戰零和博弈心态。
走特朗普的老路,美國将走向災難
"拜登政府在制定對華政策時必須回答的最重要問題很簡單:他的前任特朗普在對華政策上是對還是錯?"新加坡外交官馬啟洙在《全球亞洲》季刊上撰文說,華盛頓的共識是,即使特朗普在所有其他問題上都錯了,但他對中國的看法也是對的。但現實情況是,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損害了美國的地位,但并沒有對中國造成真正的傷害。美國政策制定者應該反思一些重要數字:2009年中國市場規模為1.8萬億美元,而美國為4萬億美元,是中國的兩倍多;"如果拜登政府繼續走特朗普對中國的舊路,美國将陷入災難。
根據蘭德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美國及其盟國夥伴在與中國的戰略競争中有效合作的能力是成功的關鍵。報告稱,大多數國家現在将經濟發展置于安全關切之上,他們并不擔心中國的軍事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聯盟是脆弱的。
"成為美國的盟友仍然很難,"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首席執行官理查德(Richard)周三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志網站的一篇文章中抱怨道。拜登上任後立即與加拿大總理通了電話,但很快就取消了管道項目。到目前為止,美國一直保留對其歐洲盟國征收的鋼鐵和鋁産品的關稅,并威脅要對德國的Nord Stream-2天然氣管道實施制裁。香港《南華早報》7日稱,在澳洲最近對中國對美國的憤怒之後,澳洲對中國的煤炭出口自去年10月以來一直被中國拒絕,但美國煤炭行業抓住了澳洲在過去五個月中騰出的機會。"澳洲的虧損使美國實作了盈利,"一位分析師憤怒地表示。
美國的一些清醒者看到,疫情已經造成超過57萬人死亡,國内政治分歧,種族緊張局勢和基礎設施薄弱,美國需要首先處理國内問題。美國能源部長霍爾姆8日在白宮新聞釋出會上表示,8日拜登的基礎設施計劃,清潔能源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遇,中國正在積極進軍,并"樂見美國停滞不前"。她談到了自己在上次通路中國期間與中國市長交談的"心動"經曆。"你認為美國什麼時候會提出清潔能源戰略?"這位中國市長在與她談論新能源時問道。"我不知道,美國政治太分裂了。在國會很難達成共識。聽完,中國市長笑着說:"慢慢來!對此,格蘭特霍爾姆表示:"中國将美國的這種被動視為機遇"。
事實上,美國國内也有反思,李說,一方面,這種全面的戰略競争将推動中美關系。關系陷入危險境地,另一方面,與中國的戰略競争并不能解決國内和世界各地的許多實際問題,包括美國經濟的快速複蘇和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反應。他說,中美這場較量的未來結果,最終将取決于中國能否繼續發展自身,穩步增強實力,最終能否達到以實力為主的平衡。隻有到那時,美國才能最終坐下來,在平等的基礎上與中國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談判。
環球時報記者 肖大清木 陶短屋 張偉鴿 張天航 陳康 王偉 劉玉鵬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