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門空山,與道遊遨——元朝新安理學家、教育家陳栎簡介

杜門空山,與道遊遨

--元朝新安理學家、教育家陳栎簡介

陳栎(1252-1334),字壽翁,學者稱“定宇先生”,徽州休甯陳村人。陳村在休甯縣城的西部,又名藤溪。藤溪陳氏始祖名禧,是為避黃巢之亂從桐廬遷至陳村的。根據《休甯名族志》的記載,從紹興辛未(1151)尚忠、尚文兄弟倆同登進士到開慶元年(1259)陳宜孫登第,百餘年間,藤溪陳氏一族一共出了十位進士。是以揭傒斯(1274-1344)說,陳村“世多通人顯士”。

兩宋陳村十進士:

陳尚忠,紹興辛未(1151)進士;

陳尚文,紹興辛未(1151)進士,陳尚忠之弟,以杜鵑詩知名,人号陳杜鵑,著有《漫翁集》;

陳孚先,紹興甲戌(1154)進士,新淦宰;

陳嘉善,隆興元年(1163)癸未特科進士;

陳篆,乾道八年(1172)壬辰進士,餘杭知縣;

陳唯,慶元二年(1196)丙辰進士,應城縣尉;

陳卓,慶元五年(1199)己未進士;

陳明,字伯問,陳篆之子,嘉定元年(1208)進士,廣南路市舶提舉;

陳慶勉,字志問,紹定五年(1232)進士,福州判,著有《陳通守集》;

陳宜孫,号弗齋,開慶元年(1259)進士,著有《弗齋集》、《汴梁吟稿》。

(來源:《休甯名族志》)

陳村十進士中陳唯是陳栎的從曾祖父,陳慶勉是陳栎的從祖父,都不是陳栎本支。陳栎的祖父陳慶大遭家中否,遷居休甯五城,借助妻子吳氏财力貸人并售藥以活。陳栎的父親陳源長自幼勤學,但沒能蟾宮折桂,以塾師為生。

南宋末年的徽州,當然是個科舉社會,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通過科舉來改變家庭困境。陳家家境貧寒,幸好聯姻的兩個家庭倒還富足。陳慶大娶的是休甯渭橋吳氏,陳源長娶的是休甯旌城汪氏,都是達禮知書的書香紳族。

陳栎的祖母吳氏“自幼知書,《孝經》、《語》、《孟》,皆誦甚熟”,陳栎回憶說:“栎之幼也,未嘗學前,祖妣已口授《孝經》、《語》、《孟》矣,故栎五歲已能背誦《論語》及歌行、古文,實祖妣之訓也”(陳栎:《本房先世事略》)陳栎還回憶說,他的外祖父汪公是個有學有文的人,其母舅汪定老,弱冠即攻舉子業。

陳栎的父親陳源長以塾師為業,“力學不倦,以《麟經》教授,師之者衆,有董生下帷之風”。是以,陳栎雖出身布衣寒門,但卻有一個非常好的家學氛圍。汪炎昶(1261-1338)在《定宇先生行狀》中說:“先生之學,得于家庭講貫為多。”

陳栎16歲時,跟随黃智孫學習舉業。黃智孫,字常甫,休甯人,人稱草窗先生。

黃草窗簡介

黃草窗(1226—?),名智孫,字常甫,休甯五城人。祖黃發,以文行,為時耆儒,學者常百人,築翠岩書院處之。生子四人,皆能世其學。曰雷益,以鄉貢補太學上舍,未仕,卒。先生,上舍公子也。

時婺源和叔、文叔二滕公講明理學,戶外之履常滿。公之先大夫璘、珙為徽國文公之高第嫡嗣,學之有源委者也,先生往從之學。

景定甲子(1264),始由郡庠貢京師,入太學,即升上舍。先生獨用心于朱氏之學,同舍鹹笑其迂,先生持之愈确。丞相馬廷鸾素多其學行,将薦之于朝。是時似道專國,貪風大肆,先生歎曰:“時可仕乎?”乃謝病告歸,杜門不出,遠近仕子從之遊者霧滃雲集。

所著書曰《<易經>要旨》十卷,《<春秋>三傳會要》三十卷尚未脫稿,《草窗集》八卷,《四書講義》二百篇。滕公和叔《書傳注》先生纂輯折衷之力居多。

--摘自《新安學系錄》之 程以忠:《黃草窗行實略》

黃草窗之學出于星溪萬菊先生滕钲。滕钲,字和叔,著有《尚書大意》。滕钲是滕璘之子,滕家與朱熹淵源極深。這樣陳栎就通過黃草窗、滕钲建立起了通往朱熹的學術譜系。

杜門空山,與道遊遨——元朝新安理學家、教育家陳栎簡介

章毅《理學、士紳和宗族--宋明時期徽州文化與社會》考證萬菊先生滕和叔是滕璘之子滕钲,不是滕鉛。

《宋元學案》将陳栎列入《滄州諸儒學案》,為朱熹的四傳弟子。隻是《宋元學案》把星溪萬菊先生滕和叔說成是滕珙之子滕鉛,卻是錯誤了。據章毅《理學、士紳和宗族--宋明時期徽州文化與社會》考證,滕和叔乃滕璘之子滕钲。(至于朱熹與新安二滕的淵源,有機會以後再說吧。)

南宋的徽州社會,科舉特征十分突出。據統計,唐朝,徽州僅有5人登科;北宋,徽州共産生進士118名;而到了南宋,數目則增至432名(一說427名)。趙汸在《商山書院學田記》中說:“休甯之學特盛,歲大比與貢至千人”。陳栎《雜識》追憶:“聞之方陳氏人物盛時,村無二姓......讀書者比屋,各家之老,遇風月良夜,杯酒相叙。飲罷步街上,聽子弟弦誦聲,自村首至尾,聲東西相震,以是快惬為樂事。每歲秋賦終場,可讀之卷幾七十。”但是宋元鼎革之後,科舉不行,徽州科舉社會模式就被颠覆了。

陳栎因為科舉之路斷絕,隻得重複父親的道路。他的一生基本以家塾教育為業。根據陳嘉基《定宇先生年表》,陳栎15歲開始坐館于團圓山,16歲坐館于湖幹,19歲坐館于鄉族,24歲坐館于江潭(是年科舉廢),25-32歲坐館于詹溪程氏,40歲坐館于畢梧山氏,52歲坐館于江潭葉氏,58歲坐館于蕖口汪恕齋氏,63-78歲坐館于璫溪。是以陳栎可以說是徽州塾師的代表性人物。

但是陳栎并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教師,揭傒斯在《定宇陳先生栎墓志銘》中說,科舉廢後,陳栎“慨然發奮聖人之學,涵濡玩索,廢寝忘食,貫穿古今,羅絡上下......”汪炎昶《定宇先生行狀》:“至若朱子《四書》,則貫穿出入,尤所用意。”陳栎認為,朱熹的學說代表了儒學的完成:“文公書即換凡骨之仙方也”,“不敢一毫不祖述于朱子”。是以他的興趣點是通過廣泛采集朱子論著、文集、語錄中的說法,互相發明,用以羽翼、延展、充實朱子的經學著作。對于諸家之說,“畔于朱子者刊而去之,其微辭隐義引而伸之,其所未備補而益之,于是朱子之學煥然以明。”(揭傒斯《定宇陳先生栎墓志銘》)

陳栎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對《四書》最為用功,其《四書》學著作以朱子為指歸,著有《四書發明》。在《書》學方面,陳栎早年有《書解折衷》,晚年有《書集傳纂疏》。《易》學方面有《百一易略》、《讀易編》。《禮》學方面有《<禮記>集義》。《詩》學方面有《詩經句解》、《詩大旨》。

揭傒斯在《定宇陳先生栎墓志銘》中對陳栎的概括非常準确:

先生之學,既博且約。先生之行,既專且靜。

不為利疚,不為名高。杜門空山,與道遊遨。

其書孔富,其後孔茂。八帙非壽,與天地久。

陳栎卒于元統二年甲戌(1334)二月十四日,享年83歲,在他死後五日,元配朱氏也無疾而終,享年79歲。朱氏是休甯廻溪人,廻溪即朱升的家鄉,距離陳村5公裡。

杜門空山,與道遊遨——元朝新安理學家、教育家陳栎簡介

廻溪、陳村現屬休甯縣陳霞鄉,即将被月潭水庫所淹,休甯西鄉“五裡一潭溪”估計也沒了。

杜門空山,與道遊遨——元朝新安理學家、教育家陳栎簡介

廻溪(截圖)

杜門空山,與道遊遨——元朝新安理學家、教育家陳栎簡介

陳栎23歲迎娶回溪朱氏,24歲由五城挈家還陳村。“朱氏有賢行,家政無钜細,皆身理之,不以勤先生。”朱氏生二子:照、勳;女一。1296年,陳栎45歲的時候,建“勤有堂”于東阜之下。是以,他又自稱“東阜老人”。他與方回(1227-1305)、曹泾(1234-1315)等前輩學者有交往,與胡一桂、胡炳文、汪炎昶、黃一清、唐元、洪焱祖等同輩學者交契很深。這些交遊研學情況可參看《元代徽州理學群體與新安理學的傳承發展》一書。陳栎的學生主要有朱升、倪士毅,是下一代新安理學的中堅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