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羅敷,生卒年月不詳,史料記載幾乎為零的一個曼妙女子,在民間卻享有盛譽。秦羅敷的故事廣為流傳,後人據此将之改編為樂府詩《陌上桑》,一經推廣,流傳的範圍和影響更加深遠、持久,秦羅敷在古趙邯鄲百姓的心目中,俨然成了古趙邯鄲美女的代表,更是忠于愛情、熱愛家鄉、熱愛生活代名詞。
《陌上桑》第一段: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鈎。頭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為下裙,紫绮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秦羅敷的出身無可考據,但是采桑女的身份卻是一定的。有傳秦羅敷大緻生活在東漢末年。在東漢時期,國家非常重視農桑耕作。秦羅敷從事采桑,有兩種可能,一是自家的桑田來進行采摘;二是受雇與人,身為某家族奴婢從事采桑工作。但是我們從整篇《陌上桑》中推斷出,秦羅敷應該是在自家桑田裡從事的采桑活動。采桑是個體力活,秦羅敷采桑的時候穿着的是什麼服飾呢?秦羅敷穿着的應該是典型的漢服——襦裙,上身穿的紫色短衣和下身束的淺黃色裙子,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如此鮮亮的顔色,還有勞動時候秦羅敷把一頭青絲攏成堕髻,姿色過人的秦羅敷自然更加顯得幹練、惹眼了。
秦羅敷的魅力到底有多大?我們說美不美,不是自己說了算的,是依靠外人評價和回報出來的。秦羅敷的美貌可以說是老少通吃,吸引的不僅是青春少年郎,更有胡須一大把的過來人。年輕人看見秦羅敷,忍不住就把自己的帽子脫掉,整理一下標頭發的軟紗巾,為的隻是提升一下自己的儀表,以期能夠引起秦羅敷對自己的注意,哪怕隻是輕輕一瞥也能讓少年心兒跳又跳;至于過來人,渾然已經忘了已經成家立業,手指頭不停的搓捏着額下的胡須,連走路都失去了興趣,隻會駐身凝望秦羅敷,恐怕連“家中糟糠之妻”、“嗷嗷待哺的幼兒”都要抛之腦後了吧!秦羅敷的美具有很強的殺傷力,能夠阻礙停滞路人行走的腳步,能夠删除記憶忘記耕作鋤田,更能使人“癱坐”心無旁骛隻看自己。
《陌上桑》第二段: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甯可共載不?"
貴為使君,應該說生活圈子、範圍應該很大的,見過的佳麗美人,不說上萬也應該有個千兒八百的,可是獨獨是見到秦羅敷,頓覺“後院粉黛無顔色,眸中止有秦羅敷。”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秦羅敷的俊美确實出類拔萃、無以倫比,尤其是在勞動時的秦羅敷更具青春活力,獨有的勞動魅力讓人眼前一亮,促使使君從衆多采桑女中發現了秦羅敷;二是使君縱是世練通達,對美的追求依然孜孜不倦,涉獵好奇的私欲充斥内心導緻“精蟲上腦”,才引發了使君派人和秦羅敷的對話。從詩篇中我們看不到強權勢力的威猛,隻感覺像是一幕求愛的真情告白。使君關心的是秦羅敷的美貌和年齡,并沒有關心秦羅敷是否已經婚配,家中還有何人等諸多現實問題。這就是“上位者”的心理優勢在作怪,似乎隻要他看中的就一定要奪取到手,于是直接就提出要秦羅敷同自己共載而歸了。
《陌上桑》第三段: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骊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對于強勢數倍于自己的使君來言,秦羅敷貌似沒有什麼解決問題的辦法。聰明睿智的秦羅敷隻有來個“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那就是猛誇自己的丈夫。這頓自誇可以說漏洞百出,卻也是無奈之舉,目的無非是婉拒使君的求愛而已。秦羅敷自誇的漏洞在哪裡呢?一誇夫君本領高強,十五歲當小吏,二十當大夫,三十當侍中,四十當城主,幾乎把夫君誇成了強權勢力的總代表,實際上從使君詢問秦羅敷年齡中,我們能夠推斷出秦羅敷當時隻有十六七歲左右,難道秦羅敷的夫君已經有四十歲了嗎?顯然秦羅敷自誇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二誇丈夫的長相,白皙有須、身材颀長、步态輕盈,多有人誇贊。秦羅敷的夫君名氣如果真如自誇所說,那麼作為使君為什麼不知道他的夫君是誰呢?隻能說秦羅敷“甯做雞頭不做鳳尾”的心理在作祟,這從“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可以看出來。
秦羅敷的結局如何早已成為傳說,從《陌上桑》詩篇中我們學到的應該是秦羅敷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看到秦羅敷不畏強權據理力争的抗争精神,更要牢記“皮囊身外物”、“勞動更重要”,靠雙手和勞動獲得的幸福才是永久的、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