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錢載其人和他的殘碑硯

錢載其人和他的殘碑硯

帶有銘文的殘碑

前年中秋前夕,學友連春兄來家探望,将自己珍藏了數十年的一方古石硯贈送給了我。

我見此石硯由斷碑做成,正面為硯面,首端以行楷字型刻詩:"一園松竹半天青,曉起焚香戶不扃。試煮新茶重訂譜,頻題視碑好镌銘。寫生書訪瓯香舘,訪古碑藏墨妙亭。"落款:"退谷堂曉起 勒銘于蘇門"。左下側又題:"雲蒸露湛(篆書),秀水錢載玩研"等行楷字。硯的背面則刻有正楷銘文,從不連貫的字句推測,大緻是記載募捐之事。

如此的優雅詩句和清秀镌刻令我驚羨,隻是由于硯面局限,七律詩少了二句結尾。同時生出二疑:一是此硯石隻是一塊殘缺的石碑,原主人為何選此石為硯?二是秀水錢載究竟為何人,此硯是否确曾為他所用?

經查,才得知錢載其人,原來非一般之人也,他的故事還不少呢!

錢載其人和他的殘碑硯

錢載硯硯首題詩(局部)

史稱錢載生于1708年,卒于1793年,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萬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曾是清朝官吏、詩人、書畫家。乾隆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散授編修,後授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上書房行走,《四庫全書》總纂,山東學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貧,晚年卻因貧困,以賣畫為生。

錢載其人和他的殘碑硯

錢載年譜

錢載出身于官宦和書香門第。本姓何,世居海鹽甘泉鄉。其祖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因養馬不報,被遷去守衛邊疆。何家遂将後人托付給姓錢的大戶撫養,遂改姓錢,後遷秀水(今嘉興)。這就和硯面落款"秀水錢載"完全相對應了。

錢載其人和他的殘碑硯

錢載的畫

錢氏高祖錢嘉征,曾抗擊魏黨,選授松溪知縣,旋擢山東道監察禦史。其清廉奉法,不畏權勢,恪守忠孝的品行對錢載有很大影響。到錢載父輩,家道漸落。錢載父錢炌,平生心慈口直,面責人過而不記仇恨,為人稱道。

錢載其人和他的殘碑硯

錢載畫的蘭竹

錢載年幼即聰慧好學。幼時錢載見曾叔祖錢綸光妻陳書字畫皆工,山水、人物、花草皆清迥高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雍正七年錢載鄉試落榜,開始臨摹陳書畫,并自出新意,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其畫具有簡淡古雅,不假雕飾的特點。

  錢載七歲時,拜曹檟為塾師。曹檟通五經,主理學。錢載在曹檟的教育下,很早就接觸了理學。康熙五十七年,錢載父親自京師歸,又親授錢載理學。雍正五年錢載又拜師桑調元。桑調元主理學的思想對錢載産生較大的影響。

  雍正三年,錢載與朱沛然、陳向中、祝維诰、王又曾等文友合五家詩鈔為一集曰《南郭新詩》。錢載還與汪孟鋗、汪仲鈖兄弟、萬光泰、朱休度、諸錦、金德瑛等交往,談詩治學,形成詩歌創作上有共同創作傾向的流派——“秀水派”。

  雍正十四年,錢載經浙江總督程元章保舉赴京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不中。作為一介書生,無謀生能力,家境日窘,隻得到德清授課。其母因勞累成疾,病故。六年後,父喪。乾隆十七年中順天鄉試,八月參加會試,庭對,中二甲第一名,改庶吉士,是年已四十五歲矣!實屬不易。錢載的仕途總體還算比較順利。乾隆對其優渥有加。錢載多次充鄉試、會試考官,曾奉命祭告陝西、四川嶽渎及曆代帝王陵。官至禮部侍郎。

錢載其人和他的殘碑硯

錢載的扇面字

然而,錢載的剛直不阿性格也給他帶來麻煩。他祭告陝西、四川嶽渎及曆代帝王陵歸來後,奏考堯陵應在平陽,而不應在濮州。此論一出,引起軒然大波。雖然經大學士、九卿議駁後,錢載依舊一而再、再而三堅持上奏,遭到乾隆怒斥。因為如果依錢載所言,豈不說明以前乾隆所祭堯陵為誤?這還了得。幸虧乾隆惜才,僅以錢載所議為"考據不實",處之。

錢載其人和他的殘碑硯

錢載的詩文集

乾隆四十八年(1783),錢載以原品休緻。歸田後,錢載生活漸貧,以賣畫為生,後中風,半身不遂,家徒壁立。一位官至二品、屢掌文衡的人,竟清貧如此!故同時考取進士的清代名士袁枚稱其為"真古人也”。錢載不以貧為然,寄興山水之間,自得其樂。祭祖立義田,以贍族人,留下一世清名。

由此可見,晚年清貧又專注于書畫藝事的錢載取殘碑為硯石,完全在于情理之中。且從殘碑硯詩文的雅緻及書法精湛角度來看,也與錢載自身的藝術造詣相吻合。再看殘碑硯本身,石質堅硬細膩,形态和包漿自然,毫無矯糅造作之嫌。三是殘碑原有刻字,刀法娴熟,文句自然斷缺,非後人可刻意制作。以此推斷,此殘碑硯應是二百餘年前錢載之原物無疑。

(文中圖檔除殘碑硯自拍外,其餘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