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闲时翻书君
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
——《一个人的朝圣》
记得看过一句话叫“施比受,更有福”,施与和接受如果能在双方都为此感到满意的情况下进行,无疑是最好的了。
如果从得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给予和接受无非是某种有价值之物所有权的无偿转让,一者失去,一者获得而已。
所以世上很难有真正的“慈善家”,施与的,不过是九牛一毛,于受者有福气,于施者无害而已。
但如果从心灵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会有所不同,给予多少成了次要问题,内心秉持的观念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不妨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世上所有的施与都是出于有余者对弱势者的同情怜悯之心,换句话来说,这是一种纯粹的给予了。
但这就是给予和接受的终极含义吗?
“同情心”是经不起细致地考察的,因为这里面隐晦地含有某种上下尊卑的背景噪音,施与的行为让施与者获得某种心理上的安慰,这难道就是施与者的福气吗?
当然不是这样的!
完整的给予和接受是出于人对人的共情之心,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怀有全人类皆为兄弟姐妹的想法,他才真正懂得给予和接受的意义。
给予者等同于资助自己,而接受者亦心无所愧。
这样的事情可能发生吗?当一个人突破了个人的狭隘时,便有此可能。
诗圣杜甫曾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真正的悲悯真心,是没有“我”这个疆界存在的。
——
文字中的美,感谢你来阅读。欢迎点击关注,每日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