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2元/斤!“战斗鲫”凶猛飙涨,要谨防这种寄生虫病

作者:水产养殖家

鲫鱼价格全线上涨。据了解,由于当前产区大规格鱼存量少,随着消费复苏,需求激增,供应紧缺,各地鱼价格飙涨。其中江苏兴化各规格鲫鱼均明显上调,6两规格鱼涨幅高达1元/斤,而9两规格的鱼则由原来的11元/斤涨至11.5元/斤;广东地区涨势更凶猛,江门地区8两起规格的鱼偶9.5元/斤飙涨至12元/斤,云浮产区则上调0.5元/斤,最新报价8元/斤。

鱼价好,也要养得好。据反映,当前存塘鱼少跟前期鱼病暴发、造成大量鱼损耗有关;而随着气温升高,影响鲫鱼的另外一种寄生虫病害也进入高发期,提前做好防控,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鲫鱼黏孢子虫发病规律大剖析

这个节点预防效果最佳

鲫鱼黏孢子虫病,是异育银鲫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疾病,主要危害鲫鱼鱼种和成鱼,常见于6-7月及9-10月。

生物特性:黏孢子虫属黏体动物(Myxozoans),黏体动物是一类以无脊椎动物和水生脊椎动物为主要宿主的高度特异化的后生动物寄生虫,一般寄生于宿主细胞外,或组织寄生,或腔寄生;组织寄生时,营养体通常位于宿主细胞间,直至发育到大的孢囊期,孢子在孢囊内发育成熟。

同一种黏体动物对不同宿主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或宿主特异性,同一种黏体动物寄生于同一宿主不同部位引起宿主病理变化也有很大差异,即黏体动物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与组织向性。

表一 鲫鱼常见孢子虫

12元/斤!“战斗鲫”凶猛飙涨,要谨防这种寄生虫病

一、发病规律

盐城区域危害鲫鱼养殖的黏孢子虫

① 引起鲫鱼喉孢子虫病的洪湖碘泡虫

该病一般有两个发病高峰,6-7月及9-10月流行水温20-27℃,感染率及死亡率都很高,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② 引起鲫鱼肤孢子虫病的武汉单极虫

该病一般只流行于4-7月份的夏花鱼种养成期。

③ 引起鲫鱼鳃孢子虫病的汪氏单极虫

该病流行期同武汉单极虫,鱼种及成鱼均会感染,流行水温20-30℃。

④ 引起鲫鱼腹孢子虫病的吴李碘泡虫

该病一般发生于7-11月份,但无明显的季节性,终年都能发现,近几年的感染比例呈上升趋势。

12元/斤!“战斗鲫”凶猛飙涨,要谨防这种寄生虫病

由武汉单极虫引起的腹孢子虫病,肉眼可见鲫鱼体表突出物,鳞片下的孢囊乳白色形状近圆形或椭圆形。

12元/斤!“战斗鲫”凶猛飙涨,要谨防这种寄生虫病

由汪氏单极虫引起的鳃孢子虫病,打开鳃腔鳃丝可见明显的乳白色孢囊。患病初期在显微镜下发现针状或线状的孢囊。

在盐城造成经济损失较大以由喉部寄生的洪湖碘泡虫引起的“喉孢子虫病”和由肝胰脏寄生的吴李碘泡虫引起的“腹孢子病”的危害最为严重,在苗种及成鱼阶段均可发生。

12元/斤!“战斗鲫”凶猛飙涨,要谨防这种寄生虫病

由洪湖碘泡虫引起的“喉孢子虫病”打开口咽腔,轻度时可见咽腔上部发红肿胀,严重时孢囊堵塞鱼的咽喉,鳃盖外翻,鲫鱼一侧眼球突出。

12元/斤!“战斗鲫”凶猛飙涨,要谨防这种寄生虫病

由吴李碘泡虫引起的“腹孢子病”患病鱼腹部膨胀,解剖后发现腹腔内大小不等的孢囊,乳白色充塞整个腹腔,严重挤压肝脏、肠道等器官。

二、为何黏孢子虫难治疗

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鱼类黏孢子虫病的巨大危害,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找到有效的鱼类黏孢子虫病药物防治方法。这是因为一旦黏孢子虫在鱼体内形成成熟的孢子和包囊,孢子坚韧的外壳让药物很难进入,几乎任何药物对这个阶段的黏孢子虫都没有疗效。

虽然学术界尚存争议,但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黏孢子虫的发育过程大致为:孢子从鱼体释放到水体后被中间宿主(一般为水生寡毛类)吞食,孢子在中间宿主体内经无性生殖发育成成千上万的放射孢子虫,放射孢子虫释放到水中,遇到鱼体即行感染,在鱼体内经过分裂、发育变成成熟的孢子和包囊。

12元/斤!“战斗鲫”凶猛飙涨,要谨防这种寄生虫病

黏孢子虫的中间宿主“红虫”

三、综合防治

我们可以如何更加有针对性

笔者认为黏孢子虫病的防控需针对流行中的关键和薄弱环节、结合药物防治的方法综合防治措施,根据对黏孢子虫种群生态学(包括“寄生虫-宿主”关系,提出鱼类黏孢子虫病的综合防治要点,供大家参考。

1、防治时间段选择

鱼类黏孢子虫的发育要经过宿主寄生、放射孢子虫、营养体和成熟孢子(包囊)阶段针对水体中感染源的杀灭与对鱼体内感染早期阶段的驱除与杀死,则黏孢子虫将不能生存和致病。由于成熟孢子(包囊)阶段是最难被药物杀灭的,所以不建议在这个阶段进行防治,而应该在放射孢子虫和营养体阶段进行防治。

2、清 塘

鱼类黏孢子虫的发育需要水生寡毛类(水蚯蚓)作为中间宿主,因此,清塘等措施对黏孢子虫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它可以消除水体和底泥中的水蚯蚓和放射孢子虫,甚至可以杀灭水体和底泥中的成熟孢子。

3、发病期避免加水

黏孢子虫的放射孢子虫阶段及其中间宿主(水蚯蚓)可以通过水流传播,(放射孢子不具游动性)因此,在盐城区域每年的发病期避免加水。

4、不同药物交替使用

根据鲫鱼黏孢子虫发育史中的两个薄弱环节:① 放射孢子虫阶段;②黏孢子虫的营养体时期。黏孢子虫感染鱼体后,首先形成营养体,然后通过发育才形成孢子和包囊,黏孢子虫的成熟孢子有非常坚硬的壳片,药物很难穿透,营养体是一个没有壳片的变形体,鱼体内寄生,比较容易死亡,所以内服是杀灭的重点。

盐城区域黏孢子虫病季节动态和流行规律每年在成熟孢子和包囊出现的一个月前,可进行水体中放射孢子虫和鱼体中孢子虫营养体的杀灭。

外用:如环烷酸铜、阿维菌素、敌百虫等。由于中间宿主难以完全杀灭、且新的放射孢子虫会再次被释放到水体中,因不同药物交替使用。

内服:常见的内服中药包括百部贯众散、雷丸槟榔散、苦参末,中科所建议青篙末等笔者不建议在预防中加入氯苯胍,造成黏孢子虫的抗药性。

5、内服方案加入保肝药物

鱼类黏孢子虫病治疗的根本在于如何控制其感染强度及由黏孢子虫的侵染可能引发的继发性细菌性病害实践效果表明,西药的效果通常更为直接显著,但对鱼体本身的毒副作用也很明显,因此建议在内服方案中加入保肝药物,或者在内服治疗方案停止时,即采用鲫健康功能料或肝肠利健内服一个疗程。

6、水质和底质的调节

通过水质和底质的调节,对塘底进行氧化碱化。进水后,少量多次肥水补菌培育池塘水体菌藻,降低池塘有机质,定期使用碳源及水体其他营养元素,维护池塘良好的菌相和藻相,增加池塘溶氧。同时,在投饵方面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喂,保证鲫鱼可以充分摄食,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减少黏孢子虫的感染。

转载声明

来源:海大农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