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俊逼人却坎坷
1933年的一 个金秋时节,江 苏南通 一对平凡 的夫妻迎来 了他们的 独子——王 毅。尽管生活拮据,但满怀希望的父母仍为儿子取了一个充满魄力的名字。
王毅生来相貌英俊,一表人才,令父母见之欣慰。然而好景不长,王毅仅仅16岁便辍学投军,加入南京军区文工团,当起了演员。
1958年,当王毅得知北京著名的八一电影制片厂面向全国选拔演员的消息时,他毅然决定前往试镜。当这名相貌出众的25岁青年出现在面试官面前时,众人均为之一亮。
最后,王毅如愿以偿入选,成为八一厂的新人,美好的电影生涯由此开始。出道之初的王毅被定位为“英俊小生”,与当红影星王心刚并驾齐驱,两人水火不容。
起初王毅凭借帅气的外形和优秀的演技获得众多主角机会,一时间名声大噪,前途无量。然而这束耀眼的曙光转瞬即逝,王毅很快便沦为王心刚手下的配角,只能在其围绕的星系里打转。文革来临,王毅的表演生涯宣告中断,返回农村,一度前途茫茫,心如死灰。
转型南腾再起
1972年,王毅在农村过上了漫长而枯燥的6年。这6年里,对表演艺术的热爱一直支撑着他活下去的信念。有一天,一个电话打断了王毅劳作的身影,原来是广州著名的电影制片厂——珠影厂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诚意邀他加入。
电话那端的邀请犹如春雷激荡在王毅心间,让他久违地热泪盈眶。第二天清晨,王毅便匆匆打点行装,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广州。
来到珠影厂,王毅放下了演员的身段,开始了导演生涯。起初,他选择拍摄一些传统的革命题材,譬如1976年的代表作《山里红梅》。
通过不断摸索,王毅逐渐找到感觉,成功转型。
80年代中期,随着动作片的兴起,王毅敏锐地捕捉到机遇,果断调整策略,执导了多部打斗动作片,如《瓜棚女杰》等,一时好评如潮。
尽管票房并不理想,但在这个全新的领域,王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勇于创新,不断尝试新题材,矢志不渝地追逐电影这一梦想。
老当益壮树人材
在珠影厂,王毅第一个重要的职务是担任了电视部主任。尽管只是部门主任,但王毅工作起来却是勤勉负责、任劳任怨。
在他的带领下,电视部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电影人才,为珠影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血。王毅常常身先士卒,不辞劳苦,与年轻人并肩作战在拍摄一线。
有一次,为了赶拍摄进度,王毅竟然连续工作了两个昼夜,直到精疲力竭跌倒在地,被同事背到医院。但是他很快便在第二天继续返回片场,重新投入繁重的工作。
90年代以后,王毅年近古稀,逐渐退居二线,成为电影界的长者。每每有后生前来拜访或请教,王毅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与心得。
他常常谆谆教导年轻人要坚持梦想,才能走得更长远。也正因为有了王毅这些老前辈的倾囊相授,中国电影在世纪之交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今天的王毅已是一位皓首苍髯的老人,但他从未放弃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与电影之间50载情谊,依然铸就他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结语
王毅的人生历经沉浮起伏,最终却以蜕变的姿态完成了华丽转身。当年八一电影厂的“英俊小生”,经过文革的洗礼,在南国再度绽放异彩。
他勇于改变,不断创新,从影星转型至导演,再到电影界教头人物。虽然王毅的前半生充满坎坷与不幸,但在命运的安排下,他终于铸就出一段传奇与辉煌,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余生,回望往昔,饮一壶清酒,笑谈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