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一个夏日,上海一户宁波籍家庭中诞生了一个女孩子,她就是钱曼华。蜜色的肌肤与琉璃般明亮的眼睛,透露出她骨子里的古典气质。
从小,钱曼华就表现出极强的表演欲望,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还是文艺活动中,她总是第一个自告奋勇站到台前的。
尤其是每当有民族歌舞的节目,钱曼华总能凭借着与生俱来的音乐细胞和表演天赋,将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
16岁那年,一次文艺汇演中,钱曼华扮演了民族歌剧《红霞》的一个片段。当她身穿民族服饰,双手紧握,眼神凝重而又慷慨激昂地演唱时,台下师生们都为之惊叹。
那天晚上,几位观看汇演的专业演员找到了钱曼华,称赞她不仅长相出众,更兼具演唱家的潜质,建议她立刻前往考音乐学院的附属歌剧演员训练班。
得到鼓励的钱曼华欣喜不已,毅然决定踏上歌唱家的道路。
然而,真正进入专业学习后,钱曼华才意识到自己和那些歌喉极佳的同学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原来,她天生的条件并不算太好,嗓音较小,音域也比较窄。
这无疑是她成为歌唱家路上的障碍。但是,钱曼华并没有气馁,而是抓住了老师给她的每一个机会刻苦学习、努力进步。
在老师悉心指导和大量重复训练下,钱曼华的嗓音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她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歌唱,逐渐成长为一位初具歌唱家风范的青年演员。
22岁那年,钱曼华顺利从音乐学院毕业,并被分配到了上海歌剧院工作。这里汇聚了当时国内最出色的歌唱演员,朱逢博就是其中当仁不让的台柱之一。
初入歌剧院,钱曼华感到无比光荣的同时也深感压力。她时刻提醒自己,要谦虚学习,追赶前辈的步伐。
1971年,在一次大型交响乐《智取威虎山》的演出中,钱曼华出色地诠释了小常宝这个角色的独唱段落。她甜美、 清亮而又洪亮的歌喉,立即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从此,“小常宝”这个角色便与钱曼华紧密相连。 乐评人盛赞她不仅活泼可爱,而且将这个小兵形象刻画得十分传神。
这也是钱曼华在歌坛上第一个成功的角色。
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电影制片厂计划陆续拍摄多部题材各异的影片,需要大量具有感染力的电影插曲。此时,钱曼华的歌声已经获得许多专业人士的认可。
她也得以在多部知名电影中担任主题插曲和副歌的演唱工作。无论是激昂慷慨的《一兰永远不变心》,还是婉转缠绵的《小船,请告诉我》,亦或是热情奔放的《啊,故乡》......钱曼华如泣如诉的演唱都为影片增添了深刻的情感色彩。
尤其是在1981年大热的电影《庐山恋》中,她与朱逢博携手演绎的经典老歌,更是将整部电影的感染力推向了高潮,与女主角张瑜、郭凯敏默契的演技产生了强烈的音画效应。
这也是钱曼华歌唱生涯的代表作品之一。
然而,就在钱曼华的歌唱生涯达到顶峰之时,命运却开了一个玩笑。原来,她患上了一个叫“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难治疾病。
这种疾病不仅使她的关节和肌肉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更严重的是还导致她的甲状腺严重肿大,直接压迫到了声带部位。
这无疑是对一个歌唱家的致命打击。起初,钱曼华还强忍病痛,尝试继续在舞台上演出。然而演出的效果却远不如从前,高音区更是不复存在。无奈之下,她只能红着泪眼,与自己最心爱的歌唱事业说再见。
远赴香港静养之后,钱曼华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歌坛上也失去了她动人的歌喉。
多年来,钱曼华一直深居简出,鲜有消息传出。歌迷们无数次询问她的近况和再次复出的可能,却都石沉大海。直到20多年后,大家才在一个与故乡有关的电视节目中,再次见到了钱曼华。
镜头中的她,已经白发苍苍,满面沧桑。但是那双博爱的眼眸,依然闪耀着谦和的光芒。79岁的钱曼华,已释怀地将人生的遗憾抛诸脑后,过着平静而知足的生活。
尽管年过古稀的钱曼华已永远远离舞台,但她那些脍炙人口的老歌至今仍在民间传唱,歌迷们常会在音乐会、毕业party或KTV里重温她的歌声。
更让人难忘的是,许多钱曼华参与配唱的电影至今还在电视台重播,那些深情款款的金曲再次唤醒了一代人的记忆。
比如在经典的爱国主义电影《傲蕾·一兰》的结尾,当伤感的旋律《一兰永远不变心》响起时,观众们还是会被女主人公痛失父亲的一幕所震撼;又比如浪漫动人的《等到满山红叶时》中,钱曼华婉转温柔的歌声将男女主人公凝望巴山夕阳的场景推向高潮......这些已成经典的电影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一代人集体的美好记忆。
其中,最令无数人难忘和热泪盈眶的,还属《庐山恋》中那首赞颂家乡美景的《啊,故乡》。那似穿过时空的悠扬歌声,与女主角眺望庐山美景的镜头交相呼应,不知感染了多少人的心灵。
而如今的钱曼华,已淡然地将这些成就和荣耀抛诸身后,过着寻常的晚年生活。然而她的歌声将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和她配唱的电影经典也必将流传千古,这就是她给文艺事业留下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