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罐车偷工减料、转运化工油,这盆脏水泼得食用油界灰头土脸
慌了!各路油企赶忙撇清关系,纷纷亮出自家的"食安大法":不用问题罐车,从收油储油到灌装一体化,管控严格不输包装油...看来,为了守住咱老百姓的胃,油企也是蛮拼的!
先来听听鲁花的振臂一呼,这"四个必须"喊得振聋发聩:必须专车专用、必须彻底清洗、必须GPS全程监控、必须严格验收,谁敢放马过来一决高下?
不过,同样身处风口浪尖的金龙鱼也不示弱
一纸声明发出,字字铿锵有力:"我司对食用油运输监管严格,有完善的集团制度,一直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寥寥几句话,仿佛一位信誉楷模的自我剖白。
京粮控股则以"自查"的名义,展示了一番"技术流"操作:检查清洗记录、验车查铅封、取样品检测...一板一眼,让人不禁想给个赞。只是,这样的自查自纠,在公众看来,究竟能自证清白到何种地步?
西王食品则另辟蹊径,先是自曝家底
公司主打包装油,散装油占比小,运输以厢式货车为主。随后,又晒出内部规章制度,细化食用油运输各环节质控要求。这番表态虽略显官僚,但至少让人相信,西王不是个两面三刀的主。
相比之下,道道全的态度就比较佛系了。业务重心在上游压榨和成品包装,原料采购、生产、销售一体化,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个"油老大"。从战略布局上看,这样的自我定位确实比单纯的"严把运输关"更高一筹。
总的来说,面对满天飞的质疑之箭,头部油企虽然表现各异,但都在极力撇清与劣质散装油的关系,展示品控实力。无奈的是,一次次自证清白的承诺,能否真正助力食用油行业重建公信力,恐怕还有待时间检验。
更重要的是,光靠企业单打独斗,显然无法从根本上祛除散装油领域的"行业沙德"
食用油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每一个生产流通环节,都需要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履责、社会共治等多方协同发力,织密织牢食品安全防护网,让安全和信任成为压倒一切的硬通货。
或许,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让食用油告别"黑油车",最终还是要依靠企业练好"内功",把好"入口关"、管好"出口关"。愿各家油企莫忘初心、砥砺前行,以"严"抗"信任危机",以"责"护"民生福祉",让"中国好油"成为一个个"金字招牌",而非街头巷尾的"笑柄"。
面对食用油罐车丑闻带来的信任危机,仅靠企业表态自证清白够吗?
除了收运储存等硬件升级,营造公开透明的质量信息链、健全社会共治机制,是否更有助于重塑行业公信力?作为消费者,你还需要油企拿出哪些切实行动,才能吃得更放心、更安心?这场餐桌安全保卫战,你我应该怎样发挥监督作用?不妨留言聊聊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