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闹饥荒,为何百姓去吃草根、啃树皮,为何不抓河里的鱼虾?

在古代,科技相对落后,生产力也相对较低,再加上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影响,饥荒经常发生。南方地区的情况较好,饥荒通常只发生在严重的洪水期间。相对而言,人口密集的北方地区,无论是洪水还是干旱,都经常发生,这对靠天吃饭的古人来说无疑是一场重大灾难。

对于生活在山区和海边的人们来说,饥荒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山区和海边并不缺乏食物。但对于生活在平原上的古人来说,在饥荒时期很难找到吃的东西。

当平原上的粮食没了后,他们不得不靠草根和树皮生存。即使在今天,许多平原地区仍然有吃槐花的习俗。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在饥荒年中,为什么他们不喜欢去江河里捉鱼虾,而是吃草根和啃树皮呢?当然,这个问题颇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感觉,但其背后其实也有一些隐情。

古代闹饥荒,为何百姓去吃草根、啃树皮,为何不抓河里的鱼虾?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饥荒一直是每个王朝无法避免的噩梦。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全国人口急剧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减少,最终导致收支不平衡的饥荒。

在这场饥荒中,人们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许多人被迫啃草根和树皮,甚至同类相食的方式。

在隋唐时期,战争是导致饥荒的主要原因。由于战争造成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再加上政治腐败和社会混乱,饥荒日益严重。在这一时期,由于饥饿,人们不得不挖野菜来生存。

明末,饥荒再次席卷中原大地,造成这次饥荒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战争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在饥荒的压迫下,人们开始寻找各种食物来源,甚至出现易子相食的悲剧。

据记载这场饥荒持续了四年,第一年,人们还在靠树皮和草根混在食物里勉强生存。但到了第二年,人们的食物供应几乎耗尽了。为了尽可能填饱肚子,有些人把小石子磨成粉,做成糊状。虽然这种方法可以暂时满足饥饿,但也有许多人死于腹胀。

古代闹饥荒,为何百姓去吃草根、啃树皮,为何不抓河里的鱼虾?

第三年,灾民的死亡率开始急剧上升,在这种状态下,灾民起义不断。这场饥荒也可以算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那他们为什么不吃鱼虾呢?

一、封建思想迷信

在古代,当人们遇到自然灾害,特别是严重干旱时,他们信任所谓的“龙王”,认为这是因为龙王不满意他们,所以“惩罚”他们。

他们甚至用动物甚至人的生命来换取心理安慰,祈求龙王的原谅,希望得到龙王的保护。

是不是大家觉得这很荒谬?但这种事情离我们并不太遥远,上个世界都还有很多人相信这种说法。

所以很多人对水里的东西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害怕得罪龙王而受到惩罚。因为没有人知道河里的哪条鱼或哪只虾是“龙子龙孙”,就不敢随便抓。

所以人们不敢赌,如果他们真的出了什么事,会影响到全村。

二、灾害种类多

除了水灾、旱灾等常见灾害外,虫灾、瘟疫等,也常常造成饥荒问题。“虫灾”的危险程度远远超过洪水和干旱。

因为在洪水期间,可以去高地;当干旱来袭时,在深山中可能会有水源,并不是所有地方的粮食生产都会被破坏。只有蝗虫过境,寸草不生。

古代闹饥荒,为何百姓去吃草根、啃树皮,为何不抓河里的鱼虾?

蝗灾对粮食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种情况下,就算生活在江河鱼虾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只能靠鱼虾维持短暂的生命,不是长久之计。

三、烹制技术不够不好吃

鱼虾鲜美,但生吃却难以下咽。据史料记载,汉代,人们的主要调味料就只有豆豉、酱油等腌制食品,在饥荒时期这些物品更是奢侈之物。没有丰富的调味,就算烤熟了,鱼虾也不会有多美味。

而且捞鱼虾损耗的力气与吃它所获得的能量相比,也并不划算。总之,没有不可测的食物来源,人们倾向于选择更省力的野菜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