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吴飞|这个时代如何理解学术生活

吴飞|这个时代如何理解学术生活

人文学院2023级研究生教育论坛暨“导师学校”系列讲座第四讲《这个时代如何理解学术生活》在屏峰校区郁文楼A304顺利举行。

吴飞|这个时代如何理解学术生活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秩序缺失的动荡时代。如何在动荡的时代沉下心来坐“冷板凳”,是学术新人必修的课题,也是学者们内心的自我鞭策。

吴飞|这个时代如何理解学术生活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传媒学院院长吴飞教授

为什么做学术?

学术在人的生命整体中,价值何在?

第一、实用性的价值。能够帮助人们“计算”。学术能通过证据和分析来辨析自身状况,来看清自身处境,权衡利弊、控制行为。

第二、思想方法的价值。学术在方法论的意义上,能成为扩展思考的工具。

第三、使人头脑清明。韦伯说:“学术解决不了‘诸神之争’,学术无法解除我们抉择的负担,无法代替我们承受抉择的责任和危险,但提供了对行动手段的认识、对可能结果的预期,有助于我们在抉择之后更为清醒而明智地行动。”

吴飞|这个时代如何理解学术生活

该有什么学术心态?

一、星空

学术新人在入门阶段做学术时,仿佛初次见到壮美风景,有许多前辈学者的科研成就摆在眼前,一时觉得星河璀璨,光彩夺目,令人应接不暇,在学术巨幕前顶礼膜拜。有如黄庭坚诗云:“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嶒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

在进入学术之门后,不能只有顶礼膜拜,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的勇气和志向。一如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提到:“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在做学术的过程中,应该具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和气概,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这也是科研人在学术追求上的最高境界。

与此同时,研究生在专业领域的研究中,要对经典与权威祛魅,实事求是地、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戴维·卡德说:“非经济学家对经济学家感到生气的一点是,经济学家总是无比确信自己了解所谈论的东西,而事实上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这些内容。”而卡德本人就提出了与经典模型完全不同的研究结果,这最终也成就了他的学术生涯。

吴飞|这个时代如何理解学术生活

二、大地

如今知识分子在追寻学术理想中肆意生活,在谨慎生活中拓展学术边界。以“学术为业”的生活,研究者要面对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以恰当的方式将科学问题呈现出来,并对它们进行独立思考。这对研究者来说是唯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艰难的任务。

第二、研究者必须能够承受存在于一切科学工作中的风险。

第三、涉及到学术伦理问题,学者最高的伦理原则就是“智性的诚实”或者“思想的诚实”。要揭示真相,无论真相多么严酷,但不被严酷的真相吓倒。

学术的界定性特征是理性化和理智化,是让世界从纷乱的迷雾状态变成可理解、可言说、可论证的事物。所以作为研究者,要在看清世界的真相之后,仍然有所作为,投身应当做和能够做的工作。

吴飞|这个时代如何理解学术生活

如何做学术?

培根曾提过: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又将人们带回宗教。那么学术的思考尽头,其实是从表面的数据量化、理论构造到社会性的大我,再到人本身的自我,最后到宗教性意义的探讨过程。

关于如何发现问题,进一步推进传播研究,吴飞教授表示要回到“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上,要认真回答人类生活“如何可能”,又“如何是好”的问题。

从个体的维度出发,我们是止于一种欲望的存在,还是追求一种意义的存在?从群体的维度出发,我们是否应放弃一些作为纯粹个体的自由?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在传播学派包括芝加哥学派、哥伦比亚学派等经典之作中,都有所解答。

当今社会,传播沟通得以化解人类面临的种种苦难、战争与冲突;媒介化社会下传媒也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未来,当人机共生进一步发展,我们以往的思考事都需要重新来过?这些都值得传播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吴飞|这个时代如何理解学术生活

人文学院研究生教育论坛暨“导师学校”系列讲座旨在拓宽研究生新生的学术视野,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此次讲座是面向2023级新闻与传播、新闻传播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学术性讲座,吴飞教授对“这个时代如何理解学术生活”发表了许多专业且充满哲思的见解,为同学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空间,同学们对学术新人的身份认同及专业价值方面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文转自 | 日新人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