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风·长安书房】白鹿原葡萄絮语

■王心剑

   已亥年深秋,应灞桥几位挚友相邀,前往白鹿原一家葡萄园采风。

  一

   驱车驶离薄雾笼罩的长安古都,盘旋上原渐见风清日朗。登临西汉三陵顶端极目远眺,顿觉天高地迥,碧宇寥廓,山川逶迤,浐灞泾渭尽入襟怀之中。原坡上下,层层叠叠,草木摇曳,霜叶渐红,野菊簇簇绽黄,遍地幽幽芬香。长空湛蓝如洗,雁阵排排飞过,嘶鸣声声入耳。秋天到这里观赏秋色秋韵秋景,确实能怡性情,悦身心,忘烦忧,令人气清神爽。难怪白乐天来此一游,会有“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任马行”的感慨;王摩诘打马观猎归途于斯,能催生出“回望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古唱绝响。

   葡萄园位于白鹿原腹地,门口竖一半月栱型门楼,题名“白鹿原葡萄主题公园”。这里离我的老家不远,大约七八里之遥。公园初建时,曾和家人旁边路过,走马观花看过一回。记得园子一角有座漂亮的城堡式西洋建筑,前面一片大水塘,里面芦苇疏秀,荷花濯清。

   葡萄园占地数千亩,颇有公园韵味,环境设计独特,里面阡陌纵横。每一片葡萄种植区属同一品种,走过多少个种植区,便晓得有多少个品种。每个品种株植的高低,行距,枝叶稠密程度,蔓长与造型,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排列极其整齐,棵棵就像训练有素肃装待命的阅兵式士兵。这些葡萄来自世界各地,都是最优异的品种,譬如夏黑、美人指、巨峰、户太八号、摩尔瓦多、欧古斯特、里扎马特等。数十种葡萄姿态各异,优势互见,让人赏心悦目。有的葡萄藤蔓像田里的庄稼,比较低矮;有的葡萄藤蔓极其高大,搭着钢筋架棚,从下往上看如同画廊;有的葡萄藤蔓竟建构成房屋造型,坐在下面就像进入家庭。游人从葡萄长廊下走过,仰头瞅着一串串黑色的、紫色的、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葡萄,颗颗晶莹如宝石,流光溢彩似琥珀,顿时垂涎欲滴,馋相毕露。有位伟人曾经说过,劳动创造艺术。到了葡萄主题公园,你就会知道,种植葡萄,无处不艺术,这种艺术也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二

   听说葡萄园主是个怪人,一辈子就爱葡萄,一辈子把全部身心全部心血都投入进葡萄栽培种植这一项事业中去。有人说,人一生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便是艺术家。那他就是葡萄艺术家。他栽种的葡萄,有的一亩地只种一棵,枝蔓便能把数百平方土地覆盖住;有的一亩地要种五百棵,每棵上面只准挂一串葡萄,目的是为了保持葡萄独有的优异品质。他在引进国内外这些优质葡萄品种时,克服了异地栽种成活率低的难题,解决了病虫害防治的各种难题,就拿引水灌溉这一点来看,就颇具心计和奇思妙想。白鹿原上自古缺水,难以大面积种植葡萄,只因这里的土质是竖茬子,即土壤裂缝是端直朝下,任你浇过多少水,水都会迅速渗入地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引水浇灌常常得不偿失。园主通过反复试验实践,最后采用了节水细密灌溉技术,沿着一行葡萄拉一根塑料水管过去,在每个葡萄根部留有滴水眼,需要灌溉时细细的水线便会源源不断地浇淋着葡萄根部,既节水又能起到灌溉作用。

   我既为土生土长的白鹿原人,对白鹿原上作物栽培的种种难处,自然有着深刻的记忆。听着园主在培育葡萄上所付出的智慧与辛劳,立即断定这是个真正的果树栽培高手,名副其实的农技专家,心里便有了见他一面的欲望。

   跟葡萄园主郭缠俊见面是在他家待客的圆桌上。

   一行七八个人围住圆桌坐定,出面做饭招待的是他妻子,好像里面还有一两个姐妹做帮手。正吃饭间,一个黑粗矮胖满脸胡须茬子的关中庄稼汉子,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放上桌,憨厚地眯笑着叮咛众人吃好喝好。

   旁边的人低声告诉我这就是葡萄园主老郭,我惊讶得差点没把眼镜掉到地上。平时见惯了腰缠万贯颐指气使的土豪暴发户,也没少接触过西装革履装腔作势的大老板,做梦也没想到一个拥有几千亩葡萄园的庄园主,竟然是给自己下厨做饭的大师傅。记得刚才在参观路上,还曾经碰见他开着一辆观光车,迎面而来接送客人,当时心里就犯嘀咕,说这个园主怎么了,开观光车也不聘请个帅哥靓女,从哪里找来这么个丑陋汉子做门迎。这回傻眼了,人家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同凡响。

   我一下子对他有了亲切感,就差称兄道弟了。

   经了解得知,他是灞桥乡党郭渠村人,跟我一样,小学没毕业碰见文革,就回家放羊种庄稼。我比他幸运一点,后来稀里糊涂地混进戴帽高中,高考时便没被数学难住,侥幸进了大学。他则与高等教育擦肩而过,先在村里喂猪,后进实验站做技术员,再后来还到区办五七大学学习过一年半载。大概因为务庄稼务得出名,竟然以农代干,领上工资坐进乡科技办公室。他从小就爱种果树,尤其喜欢栽种葡萄,曾在郭渠村自家地里,栽种葡萄成为万元户,带动了一方百姓都种葡萄。过几年又费尽千辛万苦,到白鹿原做成了这个葡萄公园。他说他是想通过自己种葡萄,为老百姓致富趟一条路子。他做好了肉身饲虎的准备,要是把葡萄的事弄成了,就手把手教乡党奔富裕;如果把事弄塌伙了,所有损失自己来承受。

   我听着听着,心里便有了一丝感动。

  三

   我当年和他一样,也曾经是热血青年。高中毕业回到农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我也进过村里的实验站,当过农技员。我还曾经因为村里缺水打过井,那井挖到五六十米深,站在下面望井口只有茶杯大小,一块土崩塌下来,就得死于非命。打出水的那一刻,我蹲下来慢慢看着泥浆漫过脚面,渐渐被清流冲淡冲稀,一时泪如泉涌。我还参加过洪庆山白鹿原平地大会战,三伏天在烈日照射下,脊背晒得黝黑脱皮,手掌心裂开口子,用手绢一裹继续挥汗如雨。然而我最终没有能够改变农村面貌,直到我离开农村那阵子,老百姓仍然吃不饱肚子,手里照样没钱花。我是带着遗憾进入了大学,然后想通过文学创作探索农村农民农业的出路。大学毕业分配我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想看看农业科学家是想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后来便以此为题材写了长篇小说《生民》,认定农业科技是实现兴农致富的最佳途径。

   我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上是个思索者,郭缠俊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上是个践行者,我俩对路子!

   问及葡萄园一角的城堡式建筑和那个漂亮的荷花池咋不见了?答曰前不久拆违建被拆了。

   我听罢愕然半晌。

   大概出于对农民出路的长期思考,我每到一个欧美国家,对那里的农业生产方式总是格外留意。到美国西海岸那帕考查葡萄产地时,曾经参观过许多葡萄酒庄。那些酒庄无一例外都有古老的城堡,或者有景观建筑——毕竟葡萄成熟了要卖出去,要卖出去就得招徕游客,游客来了就得吃饭,有的留恋田园风光还要住宿,配套的建筑设施必不可少。谁都知道,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风险大,周期长,挣钱少。只有红花配绿叶,把葡萄业、旅游业、服务业三者融合,产业才能兴旺发达。

   我也清楚十八亿亩农田是铁律,不可逾越;也见过不少富有心计的商人,借田园项目为幌子,囤积土地,待价而沽;甚至更多的人在可耕地里盖房,先自住,后民宿,再酒楼,接着开发别墅。这股风气绝对要遏制,不遏制子孙后代就怕没饭吃。只是具体到种葡萄的郭缠俊和他的主题公园,却像一场飓风刮过,不小心把他鸟窝里的蛋也吹落了一颗。

   想想都叫人肉疼。

   葡萄果皮很光鲜,给人以美的享受;葡萄果肉很甜润,入口过喉回味悠长。但说起种葡萄人心里的酸甜苦辣,憨厚的老郭深感一言难尽,一时竟找不着头绪。

   他这个人凡接触过的,都夸他是个好人,一辈子不嫖不赌,不抽烟不喝酒,几乎没有坏毛病。据说他一辈子也没多少积蓄,至今只有一套房子,是园丁小区别人转让的福利房。他一辈子受过的挤兑不计其数,经历过的痛苦不计其数,这些不计其数叠加一起,足以把他击倒。可他一看到葡萄,就又活过来了。看到他勤劳、朴实、辛苦地躬耕田亩务作葡萄的身影,让人不由得想到《灌园叟晚逢仙女》里的灌园叟,当然他也确实有个仙女陪伴,那个仙女就是他老婆。

   他在经管和经营葡萄公园中所遇到的难关数不胜数,且不说天空的飞鸟要叼,地上的虫子要治,不知从哪儿来的病菌要防;也不说葡萄要剪枝,要套袋,要除草;单是应付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尤其是与土地承包村民的矛盾,就足够让他头疼。

   葡萄主题公园的土地是转租附近村庄的,每亩地按照粮食产量折价赔付,一年一清。此外,他答应村民的合作医疗缴费由他承担,合作医疗缴费每涨一次,他就跟着涨一次。让他痛苦的是支出费用都在涨,葡萄产量无法再涨,葡萄的价钱也不能涨,如果哪一年遇到一场冰雹,他还会颗粒无收。

   从葡萄主题公园出来,朋友忧心忡忡地说,这个公园举步维艰呀!我听罢心里一沉。衷心祝福郭缠俊,祝福葡萄主题公园,既然是朵心血浇灌的鲜花,就别让它枯萎了!

  >>作者简介

   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人,西安石油大学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与文艺评论,出版专著及中长篇小说多部,代表作《生民》获陕西作协2014年度优秀长篇小说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