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我来到江西赣州市的于都(曾经叫雩都)县,来到九十年前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于都河畔。望着宽阔平静的于都河水,凭吊当年红军千军万马夜渡于都河的情景。
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机关,从中央苏区瑞金等地陆陆续续集结到于都县(毛委员也从福建长汀来到这里),准备渡过于都河向湖南进发,与红二、六军团汇合。当时中央红军共集结红军部队、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和中华苏维埃政府随行人员(包括运输大队)共86000人。其中,有17000的于都子弟,也随红军队伍一起,踏上漫漫二万五千里征程。
我小时候住过的一个部队大院,有一位老首长(后勤部副部长)。他家就在于都县的乡下,家中有三个弟兄,他是家里的老二。弟兄三人都先后加入了红军队伍,只有他被留在了当地的红军队伍里,开展游击战。他在南方坚持了三年苦斗,九死一生,最终迎来了国共合作,当上了新四军。后来他又参加了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从枪林弹雨中闯了过来,看到了新中国成立。
他的哥哥和弟弟,与17000于都子弟一起,被编入长征队伍。在中央红军艰苦卓绝的长达一年的长征路途上,两兄弟没能虽队伍走到陕北,不幸倒在了长征路上。17000名于都子弟,最终能够走出来的为数不多,他们绝大部分都牺牲在了湘江两岸、雪山草地。
曾经的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开国少将杨思禄,也是于都子弟。他1930年参加红军,也随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顽强地走出漫漫长征路。他身边的很多于都老乡,都牺牲在了长征路上。
一个小小的于都县,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本身人口也就十几万,年轻力壮的男子更是为数不多。但在红军展开的声势浩大的“扩红”宣传中,很多青壮年都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了红军。在他们中间,绝大多数都是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更有十四五岁的“红小鬼”。当年的他们,虽然不知道参加红军跟随大部队去哪里?要走多远?还能不能回来?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跟随红军队伍,告别家乡和亲人,渡过于都河,踏上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