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水千山隔不断的血脉亲情,87岁台湾老兵成功寻回失联70年的黑龙

引言:万水千山隔不断的血脉亲情,87岁台湾老兵成功寻回失联70年的黑龙江亲人

一个跨越时空70载的寻亲故事,见证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力量。一个87岁的台湾老兵矢志不渝地寻找他在大陆的亲人,最终在两岸志愿者的助力下,终于与黑龙江亲人团聚。这对分隔两地的亲人来说,是多少年的盼望?又经历了多少艰辛和挣扎?他们的故事蕴含着怎样的离合悲欢?

1949年,那是一个风云诡谲的年份。国共内战硝烟四起,硝烟滚滚。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火中,黑龙江小伙子杨柱国命运也遭遇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杨柱国祖籍黑龙江肇东,家中除了双亲之外,还有一个亲妹妹常被亲昵地称为"丫头"。尽管家境贫寒,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相依为命。可好景不长,1949年的某一天,杨柱国适逢年龄遭到国民党征召入伍,匆匆离开了家乡和亲人。

说来也是命运的一个巧合,当时部队败退的方向正是台湾。就这样,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伙子,杨柱国被卷入了这场旷世大变革的漩涡中。战火连绵,家书突然间也就此中断。杨柱国只能日夜思念着远在大陆的亲人,却无计可施。

而在黑龙江家乡,杨柱国的父母和妹妹"丫头",也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一开始,他们还抱有期望,以为孩子只是临时被征召,很快就能复员回家。谁知时日一长,孩子的音信越来越少,最后竟然就此杳无踪迹。每每夜深人静,妹妹就会偷偷地掉眼泪,双亲的头上也添了一头白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丫头"开始怀疑,哥哥那边是否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将她们这些老亲人抛诸脑后。她多次央求父母,允许自己外出寻找哥哥的下落,但每每都遭到了拒绝。那个年代,女儿家出外游走实在是太过不安全了。

就这样,家人的音讯仍旧断绝,日子一天天地在痛苦的等待中度过。直到五六十年代时,老两口相继离世,等来等去也未见杨柱国的踪影。妹妹"丫头"含泪将父母的骨灰安葬在家乡的坟冢里,又在旁边为自己留了一块地方。她恳切希望,等有生之年,能将失散在外的哥哥杨柱国也安葬在这片亲人的坟地里。

跨海来到台湾后,杨柱国并未就此安顿下来。作为一名军人,他随部队辗转于台湾各地,直至1953年才在桃园定居。这座临近台北的城市,后来成为了杨柱国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1954年,26岁的杨柱国在桃园结识了一位姓陈的女子,不久两人就纳踞为妻夫。陈太太出身自一个小地主家庭,家境算是相当殷实。婚后,夫妻二人在桃园租下一处民房,日子过得还算体面。1956年和1958年,陈太太先后为杨柱国诞下一双儿女,一家人的生活也就慢慢步入了正轨。

万水千山隔不断的血脉亲情,87岁台湾老兵成功寻回失联70年的黑龙

不过,即便桃园已成为杨柱国新的家园,但他对祖国大陆的眷恋之情却从未磨灭。每当夜深人静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当年父老亲情的身影。有时他也会不由自主想起妹妹"丫头"那张年轻时候的娇俏模样,以及她下巴上那颗独特的痣。

或许是因为家庭曾经遭受分离的缘故,杨柱国格外珍惜如今的这个小家。他不仅自己勤勤恳恳工作赚钱,还时时叮嘱妻子要节俭持家。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抱着孩子们,反复讲述自己在大陆时代的往事。

儿女们虽然年纪尚小,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诉说的内容,但杨柱国就是乐此不疲。他希望藉此将家乡的风土人情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也期盼他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柱国终于在台湾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经过十几年的打拼,1970年他在桃园买下了一处小房子,算是为妻儿们搭建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就在这一年,杨柱国也正式退伍,从此过上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退伍的第二年,杨柱国加入了一个职业工会,在那里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至少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支。不过,虽然在台湾可以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但事到如今,杨柱国仍旧无法忘怀大陆那边的亲人。只是眼下两岸局势剑拔弩张,缺乏有效的联系渠道,寻亲之路也就陷入了僵局。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转眼间,杨柱国已从当年那个大老远离家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翁。而他对大陆亲人的思念之情,却仍旧未曾衰退半分。随着年岁渐长,失而复得的机会也就越发渺茫,杨柱国不禁开始感到日渐焦虑与彷徨...

时光飞逝,转眼间杨柱国已是耄耋之年。但尽管脑海中的记忆渐行渐远,那个素未谋面的妹妹"丫头"的模样,却始终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

杨柱国虽然无法记起妹妹的名字,但那个被家人亲昵称作"丫头"的小妹妹的形象,却从未在他的记忆中消逝。他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丫头"生得皮肤白皙,眉清目秀,一双大眼睛黑白分明,就像一只机灵可爱的小鹿。

每逢佳节时节,父母都会为"丫头"精心打扮一番。她那时就显得格外漂亮,额前的几绺青丝被妈妈精心盘起,露出光洁的小脸蛋,嫣然一笑时,下巴上那颗独特的痣也随之若隐若现。

是啊,正是那颗微微凸起的小痣,成了杨柱国对妹妹印象最为深刻的标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人们都习惯性地将妹妹与这颗小痣联系在一起,时常打趣说"丫头"长大后可得小心了,免得被人家认作是长了个永不消褪的斑点。

"丫头"自己似乎也很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小特征,常常对着镜子把玩自己的小痣,神态间透露出些许小小的骄傲。杨柱国不止一次看到妹妹对着镜子傻笑,忍不住便会走上前去,用手指头戳一戳她的小痣,惹得"丫头"咯咯直笑。

万水千山隔不断的血脉亲情,87岁台湾老兵成功寻回失联70年的黑龙

就这样,妹妹下巴上的那颗小小的凸起,终于在杨柱国的印象里根深蒂固,刻画出她独一无二的模样。后来,这个小特征也就成了杨柱国对妹妹永恒的记忆符号,提起"丫头"时就会不自觉想起这个独特的部分。

时光飞逝,年岁渐长。即便阔别了大半个世纪,即便早已忘却妹妹的名字,杨柱国对她的音容笑貌却始终恍如眼前。他总能清晰地在脑海中勾勒出妹妹年少时的模样,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那嘴角含羞带怯的笑意,还有下巴上那颗与众不同的小痣。这一切,都已深深地印在杨柱国的记忆深处,成为他永不磨灭的珍贵印记。

或许,正是这个独特的小印记,令妹妹在杨柱国的记忆中变得鲜活无比,宛如仍在眼前。只要一闭上眼睛,他仿佛就能看到妹妹那张甜美可人的小脸,看到她眨巴着黑溜溜的大眼睛调皮地朝自己笑。对于杨柱国来说,这或许就是他永远也无法忘却妹妹的最大原因。

好景虽已逝去,但杨柱国对寻亲的信念却从未动摇。在台湾,他结识了一位同乡好友周善余,两人渐渐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周善余也曾在旧社会被迫离乡背井,最终流落到了台湾。因为有着相似的遭遇,两人对寻亲的事都格外上心。

1988年,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汲取了一些寻亲信息后,杨柱国和周善余毅然决定踏上寻根之路。首站他们选择了大陆的福建,因为在那里有些远房亲戚曾与杨柱国有过通信往来。然而一去三个多月,寻亲之路却一直徘徊在泥淖之中。当时大陆条件相对艰苦,加之年事已高,两人的行动相当不便。

好在老友们并未就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寻回亲人的信念。1989年,两人再次毅然踏上了寻亲征途,这一次他们走遍了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多个省份,只为了能找寻到一线寻亲的线索。期间两人不时会受到一些善心人士的帮助,也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寻亲同路人。

大约在1994年左右,当时已年过八旬的两位老人仍在孜孜不倦地奔走于两岸之间,不曾半分松懈。在台湾一侧,他们于1995年成立了"两岸亲人寻根会",希望借助这一平台汇聚更多的力量。许多年轻的寻亲志愿者也纷纷加入进来,为两位老人的寻亲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两位老人和志愿者们也将寻亲的渠道延伸到了网上。通过新浪微博、人人网等平台发布寻人启事,试图获取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果然,2015年底一位热心网友在浏览微博时无意中看到了杨柱国发布的寻人帖,随即主动与老人取得了联系。

经过一番努力沟通,这位网友终于查找到了一些线索,指出杨柱国的妹妹"丫头"当年的确留在了黑龙江,而且极有可能一直生活在那里。杨柱国获知这个消息后,当即定下决心再次前往黑龙江,不遗余力地将妹妹找回来。

就这样,在台湾寻亲志愿者的大力协助下,2016年3月,时年87岁高龄的杨柱国怀揣着复杂的心情,再次踏上了归途。这一次,他将重返肇东故里,把那个朝思暮想的妹妹"丫头"definitively找回来,弥补两人数十年来的遗憾。

2016年3月的黑龙江依旧寒意阵阵,但这并不能扑灭杨柱国内心的热情。在台湾志愿者的全力支持下,他终于再次踏上了家乡的土地,开启了将近70年来寻找亲人的最后一程。

万水千山隔不断的血脉亲情,87岁台湾老兵成功寻回失联70年的黑龙

这一次,凭借着之前获取的一些线索,杨柱国的足迹很快就延伸到了肇东市区。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他们联系上了一位姓张的老人,这位老人或许就是杨柱国朝思暮想的亲妹妹"丫头"。

张老太太如今已年过八旬,老当益壮。她独自一人住在肇东市区一处老旧的平房里,靠微薄的退休金度日。得知有台湾亲人前来寻根后,张老太太显得相当激动。在年轻时,她就一直耿耿于怀,无法探知已离乡多年的哥哥的下落。如今终于有了确凿的消息,她是无比期盼能与哥哥重逢。

很快,双方就见上了面。87岁的杨柱国头发花白,虽然满脸的皱纹昭示着年岁的沉重,但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里却依然透露出几分稚气。张老太太看到杨柱国那熟悉的眼神和面容时,瞬间泪如雨下,低声呜咽了起来。多少年来,她一直怀抱着重逢的希望,今日终于如愿以偿。

事实证明,张老太太正是杨柱国离别已久的妹妹"丫头"。见到张老太太时,杨柱国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她的下巴上。是啊,就是那颗细小的痣,那个他印象犹新的独特印记,无疑证实了张老太太就是自己当年的亲妹妹无疑!

时隔70余载的重逢,让双方真是喜不自胜。杨柱国拉着张老太太那双布满沟壑的手,眼睛里噙满了泪花。生平第一次,他对妹妹说出了"丫头"这个叫法。在之前,他由于健忘竟已遗忘了妹妹的名字,只能依稀记住这个昵称。张老太太听到这个久违的称呼后,更是潸然泪下,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两人的童年时代。

随后,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双方开始交换起各自这70年来的经历。张老太太讲述了自己如何在战乱年代默默等候哥哥归来,又是如何艰难度过那段特殊的岁月。杨柱国则讲起了自己被征召入伍后在台湾的生活,以及一路寻亲的艰辛历程。交谈间,双方不时会感叹命运之神对他们的安排,竟如此曲折离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