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健康乡村建设不仅是健康中国建设在农村地区的具体实践,更是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 李海楠
在“健康中国建设”这场于中国大地实施的生动社会实践中,建成健康乡村必不可少。14个部门就此献出集体政策“智慧”,共同绘制了一条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康庄大道”。
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
《意见》围绕“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健康保障”的健康乡村建设总体目标,瞄准2030年、2035年阐述了具体目标,并围绕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乡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强化乡村中医药服务、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改善乡村健康环境、普及乡村健康生活方式、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健康产业、防止规模性因病返贫致贫等八个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
由于有着详实的任务部署和明确的目标安排,《意见》也被认为给健康乡村建设施划了“路线图”。要知道,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健康乡村建设不仅是健康中国建设在农村地区的具体实践,更是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这无疑为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意见》可谓“心领神会”,通过将一系列改革要求分解部署于八方面重点任务中,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为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健康乡村提供更加具体的路径。
近年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具体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乡镇卫生院33753个,床位150.5万张,卫生人员160.5万人,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9万张,人员增加7.5万人。
但即便如此,大陆农村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相较于城镇地区仍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在满足乡村居民的健康需求上仍有不足,加之农村健康环境亟待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尚需进一步普及等多重因素影响,持续发力加码健康乡村建设时不我待。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可见,实现全民健康,决不允许农村居民出现“缺位”。而健康中国建设,“共建”当属路径,“共享”必是归途。
现阶段,积极推动健康乡村建设,补齐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短板至关重要。落实《意见》明确的各项任务,同样有必要围绕解决好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实现共同建设健康乡村的初衷和目标。
健康乡村建设要通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竭尽所能均衡区域医疗资源与医疗人才。其中,医疗资源与医疗人才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互为一体、紧密相关。
一方面,要积极通过建立医联体,推动市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牵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农村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包括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及改善健康环境和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要加强医疗人才培养与留住人才,以乡村医疗人才振兴不断筑牢农村健康事业基础。这需要制定激励政策,建设培养基地,改善工作条件,加强社区合作,以吸引、培养和留住更多的医疗人才,为农村医疗事业注入更多活力与希望。
与贯彻健康中国2030战略须“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一样,健康乡村同样有赖于打通多部门、多层级的政策通道,促成政府、社会、个人多方参与、合力推进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乡村发展模式,力促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从而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差距和居民健康水平差距,最终建成健康乡村。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陈 波 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