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将于9月22日启动。 去闵行看航天航空、去虹口了解绿色低碳和航海……上海16个区将发布创意十足、各具特色的“科普地图”,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科普资源导航,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孩子们可以在“牛顿苹果树”下做科学实验、还可以在Game for Good“科普+游戏”互动体验展里体验原来科普真的很好玩。
发布“科普地图” ,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
如今,全市共有64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8家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305家市级科普基地,这些科普基地为市民提供了了解科学、探索科学之门。
为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打通科学普及“最后一公里”,启动仪式上,上海16个区发布创意十足、各具特色的“科普地图”,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科普资源导航。
例如,闵行区围绕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未来概念飞行器科普基地等打造航天航空特色主题科普路线;虹口区以绿色低碳和航海科普主题分别形成特色科普地图;黄浦区以“中央科创区”为主题绘制科普行走手绘示意图……一个个科普基地、一所所科技类博物馆串起了上海这座科学之城的“科学基因”,缓缓渗透进城市的精神脉络。
各类企业、园区立足科技创新资源,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有序开放企业展示场馆。如,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展示中心将向公众推普及 5G 和 AI 前沿科学知识,通过运用智能融合、弧形投影、实物投影等技术,全方位展示紫竹高新区 发展轨迹及独特魅力,让创新成果走向公众,推动科研、科技成果科普化。
随着启动仪式的举行,“第十六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推优选树活动”也正式发布。与往届相比,增设了大众科学传播作品与科技志愿服务两大全新板块,全面覆盖科普创作与科普服务领域,“矩阵式”多方位提升公民科学素养。
科言科语,实现科普知识“零距离”
从深奥的宇宙探索到身边的生活科学,从古老的文化传承到现代的科技创新,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的一系列科普讲座成为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的舞台,助力公众感受科学魅力、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创新思维。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大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新质生产力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联系,激发听众的深入思考。
“惠民科普直通车”——“全国科普日”专线针对社区老年居民,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等7所医院的医生专家,组织开展“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我的腰痛要紧吗?”等主题的科普互动讲座。针对青少年群体,邀请中科院上海分院和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的科普讲师团专家,组织开展“好习惯成就好儿童”、“用魔法打败魔法,科学家‘以虫治虫’”等趣味科普讲座,将优质的科普活动送到市民大众的身边。
此外,“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国防科普报告团以“大国重器——翱翔海天长空,承载光荣与梦想”为主题,通过大国重器,逐梦深蓝——航空母舰“酷”吗?远望号追过的那些“星”等主题活动,以讲座+体验的方式,充分打造场景式课堂科普体验。市民除能参与多场科普讲座外,还将登上远望1号测量船,由专家分享远望1号的故事,了解远望1号建造以及装备情况、远望1号的科研方向和任务。
除市级的科普讲座之外,上海各区也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科普活动。
松江区打造“3D智造工程师”“遨游神秘太空 致敬中国航天”系列科普课程,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宝山区举办国产“ AI+机器人”科普知识主题展,聚焦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展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愿景与发展蓝图。
长宁区依托VR(虚拟现实技术)技术,开展“红色记忆”VR云游红色科普场馆活动,通过模拟参观国内各类红色场馆及红色教育基地,让党员和白领身临其境接受红色教育,助力“新时代”应用“新科技”讲好红色故事、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有趣有料,科普盛宴汇聚多元体验
今年的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汇聚多元沉浸式科普体验,为热爱科学的青少年打造一场难忘的科普盛宴。
数月前,一棵承载着科学精神与智慧传承的“牛顿苹果树”落户上海科学会堂。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株既有“英国出生证”,又有“中国户口本”的“牛顿苹果树”。9月22日,2024上海“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牛顿苹果树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在此举行。小朋友们将沿着“牛顿苹果树”,参观享誉国内外科技届的“上海科学会堂”,聆听先辈的声音,传承科学家精神,并通过“脑电对抗”、“神奇的偏振现象”等多场精彩有趣的科学体验活动,畅游科学世界,与科技前沿“零距离”接触,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科学的种子。
上海正向数字化技术研究院旗下Game for Good(G4G)平台将在科学会堂国际会议厅举办“科普+科普”互动体验展,以游戏化的形式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趣味科普体验。本次互动体验展将重点展出G4G与新华网、上海天文馆合作的《我是航天员》及《星火之旅》系列游戏化科普项目,为观众带来还原空间站环境的趣味拍照打卡区、航天知识有奖问答等互动玩法,寓教于乐,用游戏实现趣味科普、弘扬科学精神。
相融相织,艺术之光照进科学之城
“科学是探索未知的火把,艺术是表达梦想的画笔。”“科幻不仅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更是对未来的想象,对科技的探索,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启动仪式上,《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制片人龚格尔以及科普图书《宇航员的终结:谁将飞往无人星际》的译者宁理分别送上寄语,期待有更多人延续对科学与艺术的热爱,拥抱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教授汪品先院士的新作《科学与文化:院士谈创新源头》将于科普日期间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新书发布会。
将于9月24日举办的上海科学会堂草坪音乐会邀请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越剧范派传人韩婷婷、中国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联袂献演,以音乐为桥梁,促进科学与艺术的深度融合。
普陀区科协联合上海艺助行公益促进中心开展“非遗竹文化科普+DIY动手做”活动,以非遗文化碰撞科普知识,同时开设科普动手艺术体验,努力营造历史与现代的对话、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杨浦区通过让市民体验古法草纸花灯制作,带领他们回溯历史,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