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做了一个实验。
他挑选了几个实验对象,让大家不要去想一只白色的熊。
结果适得其反,大家的思维里都有一只白熊,一时半会都不能忘记。
以此类推,失恋的人逼着自己忘记对方,但怎么也忘不掉,还很痛苦;失眠的人要尽快入睡,反而更睡不着了。
以上描述,就是“白熊效应”。主要观点就是:越是不让做、不要记的事情,往往越会做,越会想。
把白熊效应放到育儿的过程中,也是很有意义的。
父母拼尽全力让儿女去做什么,但是儿女的行为是相反的,终究让父母失望。
父母越不希望儿女变成什么样子的人,他们还真的变成这样的人了,父母是悲痛欲绝。
解铃还须系铃人,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出了问题,怎么教育,都是不对劲的。
若要孩子长大后很出色,那就要父母积极改变自己,教育的过程中,要懂得顺着来。
01
“这不行,那不行”的教育,让儿女失去方向。
诗曰:“父母之爱子,心乎惟疾忧。”
父母恨不得一天二十小时,都在保护儿女,不让儿女触碰到任何危险的地方,也要远离那些潜在的危险。
就是儿女把衣服弄脏了,父母都很难受,认为儿女不懂事,不听话,不能爱干净。
若是儿女很任性,去追一种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父母就觉得天崩地裂了,要马上去纠正。
反正,父母是过来人,有经验。却不知自己进入了“经验的误区”,或者说,自己的认知有限,导致对儿女的教导,也是有限的。
在电影《雄狮少年》里,咸鱼强一直有一个梦,就是变成舞狮子的高手,因此他努力练习,在当地小有名气。
忽然,他的妻子当头棒喝:“舞狮子有什么用?不能当饭吃。”
是的,这个爱好除了花钱,就没有别的好处,名声都是虚的,不能养家糊口。
咸鱼强顺着妻子的话,就放下狮子头,卖鱼去了。
大人还好,被身边人提示,就会顺着来,毕竟生活是现实的,能理解。
但是孩子呢?若是父母劝说孩子“不行、不能”,就有了叛逆的行为。父母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作家“亮叔”,小时候励志做一个诗人。
父母说:“写诗,能当饭吃吗?不能,还做什么梦。”
梦想碎了一地,诗句写得没有心情,但是学习也懒得去了。当初,还坚持学习,就是为了写好诗。
我们还会见到一些城里的孩子,到了农村,被父母禁止去田野抓蝴蝶,挖泥鳅,更不能游泳。但是孩子脱离父母的视线,马上就去了田野和溪流。
孩子认为,自己反抗了父母,这是快乐的事情。
随着孩子在长大,父母反对的力量越发强大,那么孩子就一直惦记“反对的事”,变成迷茫的人。他要做的,父母认为不对;他怎么做,父母都不认可。
这一切,如思想家布鲁诺说的:“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02
“这要做,那要做”的教育,让儿女疲惫不堪。
父母难免有控制欲,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因此会逼着孩子去做“所谓正确的事情”。
在其过程中,父母往往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也不能引导孩子的心理。
见过太多的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三岁的孩子,就去学国学,能够让孩子更加礼貌,懂得礼仪。
四岁的孩子,一大早就去学跳舞,下午还得去奥数班。
五六岁的孩子,练习书法,弹钢琴,跳舞,英语......所有能想到的,都一拥而上。
十几岁的孩子,父母就更着急了。除了课堂上的内容,还得另外学点什么吧。周末是不能休息的,假期是用来“弯道超车”的。
我见过本小区的一位母亲,为了孩子上学,她辞职了。
孩子到了初中,成绩很普通,母亲就哭诉:“为了你,妈妈都辞职了,你那么不省心?”这是道德绑架吗。
孩子也很痛苦,因为一天到晚的安排很满,看起来很有规律,但是很乱。
孩子真的不是天才少年,也没有大富大贵的潜质。可是父母不明白,就认为孩子是可以上清华北大的。
什么都要做,这是父母的教育;什么都不想做,这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对比之下,这教育的失败,就显而易见了。
在《三湘都市报》上有一个例子:小宇是雨花区的六年级的孩子,周末下午四点多,被安排去上英语课。
孩子很难受,就躲到小区其他单元楼梯里,到第二天才被找到。
非常明显,小宇已经没有了主观能动性,如父母手下的一颗棋子。但是从本性来说,孩子是不同意变成棋子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03
有一段时间,“女孩路边练舞狮,偶遇舞狮队敲锣助威”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都为女孩点赞。
女孩林熙悦是揭阳榕城人,父母开小店。
谈起女孩的成功,父亲林凯荣说:“她是发自内心地喜欢,经常放学后自己练习,逢年过节也会给家人表演。”
当有舞狮队邀请女孩去互动学习,父亲非常肯定地说:“熙悦就非常期待。”
舞狮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父亲没有这样想,而是坚持鼓励,期待梦想成真。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仗剑走天涯的梦,我们为什么要去扼杀呢?既然反对是错的,那就鼓励,只要梦想不是恶劣的。
所有的父母,都能对儿女提出要求,但是要求要不违背孩子的理想,不是强加于人。
父母不要总是说:“孩子,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长。”应该看到自己也有认知短板。
爱孩子,从来不是左右孩子,而是托举孩子去高处,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调整。
父母要常常这样想,孩子行不行,走着瞧,坚持就行。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