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汤斌是清官,但不是好官

文\陆生作

三岁看老,这四个字能断了一个人的前程。

话说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江西南昌的少年,他父亲在京城做官,所以他跟着父亲住在京城。为了方便讲述故事,我们给他起个诨名:小南昌。

有一天,小南昌去逛书店。书店里人不多,有一个老头坐着看书,有一个少年站着看书,店小二倚着收银台看书,加上小南昌,总共四个人。不一会儿,少年看中了一本《吕氏春秋》,准备付钱走人,他掏钱时,不小心掉了一枚铜钱到地上。掉钱的少年一点感觉都没有,眼疾脚快的小南昌,已经把这枚铜钱踩在脚底下了。他若无其事地站着,假装看书,等那少年一走,他就弯腰捡起铜钱,心满意足地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坐着看书的老头把这一幕看在眼里,他特意问了小南昌的姓名,然后呵呵一笑,走了。

若干年后,小南昌长大了,考到了功名,被任命为江苏常熟县的县尉。学而优则仕,这是古代读书人的黄金法则。小南昌高兴地备了行李,先到了江苏苏州,送上自己的名片,拜见当时的江苏巡抚汤斌。可汤斌避而不见!小南昌很纳闷,汤大人为啥不见我啊?他天天去巡抚衙门问:“汤大人什么时候见我啊?见了我,我赶着去常熟任职呢!”哪晓得巡抚衙门的门卫给小南昌浇了一盆冰水:“大人说了,你不用去常熟了,直接回家种红薯吧,他已经写奏章弹劾你了。”

“我犯了什么错,干吗要弹劾我啊?”小南昌有点蒙。

“大人说你贪污!”

“这,这怎么可能呢?我都没上任,怎么可能贪污呢?一定是搞错了,烦请大哥再通禀一声,新任常熟县尉求见汤大人。”

“大人说了,当年在书店里,人家掉了一枚铜钱,你趁机用脚踩住,等人家一走,你就把钱捡起来。如此小钱你都设计贪墨,而今做了一县之县尉,你还不大肆收刮民财,中饱私囊?”

小南昌想起当年书店那一幕,猛然间明白,那日问他姓名的老头——正是汤斌!小南昌只好回家去了,羞愧、悔恨都来不及了!

汤斌是清官,但不是好官

这故事被江苏吴县人沈起凤写成了小说,题为《一钱落职》,收录在《谐铎》一书中。故事虽然好看,但看完总觉得脊背上发凉!汤斌就像一架监控,拍下一段录像,好多年后翻出来,秋后算账。小南昌确实不该贪钱,但当时他还是个少年,汤斌能不能趁机教育教育他?而不是“特意问了姓名,呵呵走了”。我们应该给犯错的人一个机会,而不是武断地认为三岁看老。要知道,寒窗十年,苦读出功名是很累的,就因为小时候犯下的一个错,就把人给废了,是不是太狠了点?我们是不是应该心存一点善良?

反过来说,当我们为小南昌抱不平的时候,更应该从他身上吸取教训——我们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人品面前无小事。

汤斌是清官,但不是好官

(三汤青天)

再来说说汤斌。他28岁时去陕西潼关任职,为了不打扰当地百姓,他带着仆人,买了三头骡子,主仆各骑一头,剩下一头驮着两床破旧的棉被和一筐书,就这么去了。每日三餐都以豆腐汤为菜,得了个“三汤青天”的雅号。60岁时,他死在了工部尚书这个工作岗位上,积蓄仅有八两银子,靠朋友仗义疏财,才办了丧事,入土为安。从这点点滴滴中,我似乎可以明白汤斌为什么要那样对待小南昌了。你明白吗?

汤斌是清官,但不是好官
《吕氏春秋》 书名中的吕氏指吕不韦。他是个买卖人,花重金把在赵国当人质嬴异人推上了秦国王位,从而华丽转身,当了相国。有了权势,他想写写书,可文化不高,只好请门客们张罗,编了本《吕氏春秋》。书编好之后,他做了一个极牛的广告策划:一字千金。谁能为《吕氏春秋》加一个字或删一个字,赏赐千金。这下,全天下人都知道吕不韦出书了,直到今天为止。
汤斌是清官,但不是好官

(吕不韦)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但是,其实,我们才是孩子的未来! 我国有极好的民间故事,你讲给孩子听过吗? 孩子作文写不好,你有能力指导吗? 订阅本头条号,看民间故事,学写作方法,让玩头条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