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PowerAmerica:碳化矽與傳統矽技術之争

PowerAmerica:碳化矽與傳統矽技術之争

集微網消息,12月24日,首屆集微汽車半導體生态峰會以線上+線下形式舉行。PowerAmerica常務董事兼首席技術官Victor Veliadis發表主題為《SiC與傳統矽技術之争:現狀與困境》的演講。

Victor Veliadis開場表示,有能力支撐先進矽晶圓制造技術的企業非常至少,但除了存儲和邏輯晶片,還有很多領域有機會盈利,如物聯網、AI、5G等。在這些領域,成熟制程仍能投入晶片生産。

碳化矽功率器件是大型分立器件,能夠承受大電流和高阻塞電壓。基于電壓、電流、頻率、效率、溫度及特定應用等考量,在較低頻率下,矽基器件占據主導地位,但進入更高頻率時,開關損耗會變大,矽基器件效率将下降,這是碳化矽和氮化镓極具競争力的領域。

Victor Veliadis指出,15-600V範圍是矽基器件頗有競争力的區域,具有可靠、堅固、便宜、大電流耐受的特點;100-900V,氮化镓器件優勢凸顯;900V-10KV範圍,碳化矽器件基本是必選項。而在電動汽車和供電領域有很多應用市場的650V,矽基器件和三代半都非常有競争力。

碳化矽因其頻率高、功率高,在高電壓下,汽車、資料中心、太空領域等都是碳化矽的重要應用場景。根據Yole釋出的技術路線圖,2021年以後,碳化矽的推動力來自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為碳化矽帶來了大規模商業化的機會。

但Victor Veliadis表示,碳化矽在大規模商業化上還存在裝置成本高昂、可靠性問題、人才儲備等問題亟需解決。制造碳化矽襯底的過程比矽襯底複雜很多,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和時間,這将轉為更高的成本。碳化矽起始晶圓占碳化矽器件成本的50-70%,降低晶圓成本是降低碳化矽裝置成本的關鍵。

Victor Veliadis表示,矽晶圓在1992年時就有200mm尺寸,碳化矽晶圓尺寸發展比矽落後30年。而碳化矽元件成本通常比矽器件高3倍,以光伏逆變器為例,以碳化矽為原料制造的逆變器的半導體成本高出矽材料三倍,但總成本卻比矽低。他解釋道,碳化矽可以在更高的頻率下工作,減少了磁鐵的重量的體積,進一步減少了被動元件的成本,進而降低了整個系統的成本。

Victor Veliadis還介紹了碳化矽在制造過程中的不同點與難點,并表示與矽晶圓相比,碳化矽器件在工藝和設計中都存在競争,諸多設計企業、高校和初創企業,都會提供碳化矽設計來幫助想進入該領域的企業更快地進入是市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