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過生日,往往也要舉辦宴會,“親表聚集,因成宴會”,
到了唐宋時期,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無不崇飾此日,開筵召客,賦詩稱壽”,
雖說是心意更為重要,但為主人祝壽的人,幾乎沒有空着手來參加宴會的。
而在文人衆多的北宋時期,常見的壽禮有兩種:
一種,是壽星圖;另一種,便是詩文。
這樣的壽禮寓意好,又很高雅,起初“壽星”們也是眉開眼笑的,
但是,久而久之,問題就來了——送壽星圖的人實在太多了,
而且畫作内容也都是千篇一律,
于是有人就公開表示:隻收詩文,畫作一律原封不動地退回。
近世長吏生日,寮佐畫壽星為獻,例祗受文字,其畫卻回。
但是,也有人偏不,這人不是别人,正是王安禮。
說起北宋小縣官王益的三個兒子——王安石、王安國、王安禮,
真是各有各的詩情,各有各的特色。
即使王安禮,不如兄長王安石知名度高,但是他從未活在王安石的光芒下,
他敢于仗義執言、不畏權勢,是北宋秉公執法的一位好清官,
就連宋神宗都忍不住誇贊他“安禮能勤吏,駭動殊鄰,于古無愧矣!”
王安禮也因其雷厲風行的作風,官位一路扶搖直上,
元豐年間已拜尚書右丞,後遷左丞(副相),
宋神宗為了重用王安禮,還曾假裝過自己“失憶”——“上默然久之”(宋神宗好可愛)
為他頂住了來自宰相王珪的阻礙。
元豐間王岐公作宰相,王和父安禮尹京,上眷甚渥,且将大用。
岐公乘間奏曰:“京師術者,皆言王安禮明年二月作執政。”
神宗怒曰:“執政除拜由朕,豈由術者之言。他日縱當次補,特且遲之。”明春安禮果拜右丞,圭曰:“陛下乃違前言,何也?”
上默然久之,曰:“朕偶忘記,信知果是命耶。”
——高齋漫錄
但是,好景不長,
三年後,王安禮終因多次谏阻攻打西夏之事,跟宋神宗鬧崩了,被貶回地方,
先後任揚州、青州、蔡州、舒州等知州、永興知軍。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王安禮在舒州任知州時,在他生日宴上,
發生的一起官場老油條的“翻車”事件。
這一天,是時任舒州知州的王安禮的生日。
按照舊例,當地的大小官員紛紛帶着壽禮,到王安禮家中祝壽,
大家帶的壽禮也沒什麼創意,都是“壽星圖”和“詩文”老兩樣,
也正因為這樣,壽禮出了纰漏。
怎麼回事呢?
原來,官員們都是順手拿了個“壽星圖”就出門了,幾乎沒人打開畫軸看過,
這些“庫存”也多是他們過生日時别人送來的“壽禮”,
因為太多了,從來沒人打開一一看過。
哪想到這位王知州不按理出牌,
在宴會現場突發奇想,命人把字畫作啟封,挂在廳堂裡展示,
并且命人把獻字畫人的名字标注在畫軸下面。
然後.......招呼大家一起來觀賞.......
可是,現場氣氛為什麼突然變得很“詭異”?
官員們的臉上各個寫着大寫的“尴尬”二字,都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怎麼回事呢?
再看廳堂中挂着的那些“壽星圖”:
有的是佛像,有的是神鬼,
掃遍全場,竟沒有一幅壽星圖......
唯獨一幅崔白畫的兩隻貓,還算個像樣的“壽禮”。
.......就這樣,一群官場老油條們不約而同地集體“翻車”。
王安禮看到這樣的情形,驚得目瞪口呆.......
但讓他崩潰的事還在後面,
小吏手裡還拿着一個繡囊,都不敢挂出來,
王安禮臉色一抽,問小吏怎麼不打開,心裡也有了一絲不好的預感,
小吏吞吞吐吐地說:“回大人,繡囊裡裝着一份墓志銘.......”
王安禮:呃.........
許久,無言以對。
近世長吏生日,寮佐畫壽星為獻,例祗受文字,其畫卻回。王安禮自執政出知舒州,生日屬吏為壽,或無壽星者,但以他畫軸紅繡囊緘,謂 必退回。王忽令盡啟封,挂于廳事,标所獻人名,引客共觀,其間無壽星者,或佛像,或神鬼。惟一兵官乃崔白畫二貓。或雲,時有囊緘墓銘者,吏不敢展。——萍洲可談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