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個細緻的人,父母的生日雖然記得清楚,卻總是趕在周末,待大人、孩子都有空時一起湊個熱鬧,很少能給他們過正日子,父母也習慣了,從來不計較。至于母親節、父親節,這種洋節,實在是沒有花過心思去記,也就從來沒記住過。
倒是幸好都在周末,也偶爾就趕上了回老家的日子。去年母親節,就正是回了老家,村子裡正搞美麗鄉村建設,街道上堆放的柴草被清了個幹淨,胡同裡也難得一年來,頭一次看了個通暢。正是因為如此,停在村裡的大車小輛也一覽無餘,真的像是在慶祝一個很隆重的節日。
中午,買醬油的母親帶饞嘴的孩子們從小鋪回來,說起了新鮮事:“東頭那個曹老三家,新媳婦從濰坊回來了,給她婆婆抱那麼一大抱花,電視上演的那種,就是那種稠花瓣的石竹子……”“什麼啊,外婆,那是康乃馨!還有百合,今天是母親節!”還是國中生的外甥女比較在行。“媽,咱怎麼不買?”女兒問。
“别,别,花大些錢,不中吃不中喝的,還糟蹋花!”母親一向勤儉,但若知道了那花束不菲的價格,必然要發類似“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的感歎和“罪過”的佛語了。除了兩個花季的“敗家”小妮,誰也沒覺得有買花的必要,雖然,母親很喜歡花,雖然,我們也都讀得懂她眼裡的豔羨。
從記事起,家裡就有不少花。母親喜歡養,海棠、月季、大頭蘭……沒有名貴的,但是母親卻十分寶貝,喝罷的殘茶葉、炒菜剩的生雞蛋殼,都給扣在花盆裡。冬天,大家都習慣了火爐子旁總是圍一圈的花盆,父親戲稱“你的花榨子”。
天氣一暖和,母親就開始盼着她的大頭蘭能冒出新箭了。每逢有人來家玩,就拉着人家誇她的各色的海棠,開的時候如何如何美不勝收,人家說一兩句贊美的話,便高興的不得了,最後往往是,掰了一兩根最得意的枝條送給人家去扡插,人家盛情難卻,接了走了,她反倒又心疼起來。
後來,見的名花多了,也就覺得母親那些花,真的太普通,野草一樣,沒有人在意了。
周末的清晨,去早市買菜,竟有老太太帶了一大筐鮮切的芍藥花苞在兜售,鮮亮亮的葉子,朱唇輕啟的花朵,晶瑩的露珠,“一塊錢一把了!”我想象用剔透的寬口玻璃瓶注滿清水,把她們插起來的樣子,想象她們盛開的樣子,想象母親愛不釋手的樣子,我買了一大抱!今天就回老家!
就把今天當做母親節吧!想媽了,天天都是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