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濰坊,是世界聞名的風筝都。以前,我對風筝這一傳統文化的代表元素了解不多,在參觀風筝博物館後,我增加了不少關于風筝的知識。例如:最早的風筝是用木頭做的,被稱為“木鸢”。
風筝在中國有着很久的曆史,關于風筝的起源,有着不同傳說。一種是鬥笠說:據說古時候有一位農夫正在耕地,忽然一陣大風吹起了他的鬥笠,農夫趕緊去追,一下子抓住了系繩,正好這根繩子很長,鬥笠便在空中飛舞,農夫覺得很好玩,于是便經常給村民放鬥笠。還有一種樹葉說,來自我國南方地區。說的是很久以前,人們對風卷起樹葉漫天飛舞的現象十分崇拜,就用麻絲拴樹葉放着玩,逐漸形成了放風筝的活動。
博物館裡的風筝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有展翅欲飛的“雄鷹”,有長達十米的“蜈蚣”,還有五彩斑斓的“鳳凰”。最有趣的就是“悟空背桃”了。風筝紮制成孫悟空的樣子,背着一個非常大的桃子,好像剛從蟠桃園回來,要請你品嘗美味的仙桃。各式各樣的風筝擺滿了八個展廳,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風筝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世界的科學發明之一,幾千年來,風筝在許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熱愛家鄉,更熱愛家鄉的風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