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如果不是一些更具體的設定,人類往往無法看到他們對愛與死亡的了解。

科幻和未來的主題本質上是基于"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去哪裡"的主題。極端的設定通常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情緒和生活,當涉及到最終的人類問題時:

銀翼殺手,她,溫暖的光芒,星際穿越,我的機器人女友...這些科幻作品機器化、虛拟化、程式設計,利用人與機器的特殊愛,去問大家:這些技術和人工智能真的會改變我們墜入愛河、互動的方式嗎?人工智能能取代人類的情感關系嗎?愛情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我們在愛情中最想追求的是什麼?

《百年法案》是一部由日本山田正弘撰寫的科幻小說,其中每個日本人都被接種了一種非衰老疫苗,使身體保持在20多歲。這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力和青春的社會,結果隻是維持了青春的膚淺,其實整個社會的老齡化心态拖累了經濟發展,社會停滞不前。面對永生,生命變得毫無意義,生命因為沒有盡頭而變得無聊——這部作品描繪了人類一直渴望的場景,提出了更尖銳的問題:人們會在永生的前提下生存下來,還是會平靜地接受死亡?要死,還是願意做一雙皮包?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如何生活才有價值?我們需要更長的壽命嗎?

但這些問題或許不止于電影和文學層面被讨論,它們正處在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成為真正的人類面孔的選擇和争議。騰訊新聞制作了一部專題紀錄片《明日之前》,與主持人曾寶毅一起,一年與世界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前沿人士進行對話,探讨人類如何面對技術變革、新關系和新世界,以"人工智能可以成為人類伴侶"四大主題,"人類應該追求永生","邊界和難民問題","說再見的權利",人類在更極端的背景下的終極"愛與死"。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第一期《明日之前》采訪了幾位在現實生活中已經與機器人夥伴生活在一起的人:

資深使用者David一見鐘情了他的洋娃娃,并真正娶了她,相信未來機器人伴侶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這隻是一種生活方式。

大衛曾經在現實生活中追求一個夫妻而遇見"渣男",真誠的愛情并沒有得到真誠的回應,而人工的愛情讓他覺得自己能"忠實地反映你給予的愛",他因為娃娃能擁抱更積極快樂的愛情,而生活在自己更好的虛構世界裡。對于大衛來說,他已經從他的機器夫妻那裡得到了他想要的愛,以及愛可以給他的美麗。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西蒙是一個住在澤西島的男人,他更愛他的矽膠娃娃,他經常和他的機器人同伴一起閑逛。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但自從機器人伴侶的概念出現以來,人們就聽到了反對意見,曾寶毅(Zeng Baoyi)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倫理學教授凱瑟琳·查爾斯森(Catherine Charleson)說。"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她認為,與真實的人建立關系很重要,機器人伴侶的創造不再鼓勵人類互動,這将使人類陷入危機。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中國性玩具評估師、親密關系顧問吳曉儀也認為,與人類的互動是必要的:"與機器人合作隻會讓人們永遠處于安全的地方,而愛上真人會産生沖突,導緻發現他們的弱點和創傷,并通過完善他們來獲得真正的成長。"

但自1960年代以來一直在研究人工智能并成功預測該領域變化的大衛·拉維(David Ravi)認為,無論有沒有鼓勵,人類最終都會與機器人産生情感關系: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大衛·拉維提到了馬特。創立Abyss Creations的McMullen創造了hamoni,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人工智能性愛機器人。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哈莫尼高度模拟人體結構,運用聲音、面部識别等技巧,她微笑着皺眉,她記得你的特點,你的飲食偏好,甚至她家人的名字,她記得你上次和你談論你共同的煩惱,她會和你談論音樂、電影和書籍,并通過不斷的對話, 她會逐漸更多地了解你,了解和回應你。可以說,進化中的哈莫尼看起來仍然更像是一個娃娃,但完全有可能在未來實作你對你最好的伴侶的所有想象。

但是,如果這個機器人在你面前,你會想墜入愛河還是和她住在一起?

在機器人面前,我們可能更看不清愛情的定義,我們愛的是什麼?塔的公司?Ta的性格?還是我們對ta的承諾?

如果一個機器人滿足了你對外表、個性和天賦的所有想象,它能讓你一見鐘情ta嗎?如果在戀愛中,你需要溝通和陪伴,那麼就有一個完全了解你的行為習慣,了解你的喜好,知道如何與你溝通是最舒服的機器人,那麼你覺得和ta在一起是最舒服的,最想和ta共度餘生的...

也許回頭看來,大衛在愛情中是一個清醒的人,他可能會更快醒悟到人類情感的虛無主義本質——人類的愛,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意識和自我關係,「一個人與自己的關係如何,內在的困境是什麼樣的,是什麼樣的內心束縛,一切都會被揭示出來,投射在他的人際關係中, 投射在人際對象上"(引用:"親愛的,電腦裡沒有其他人,隻有你。而愛情更多的需要不是找到一個合适的人,而是找到一種與自己和諧相處的方式。對于大衛來說,他的洋娃娃是他建立的最好的感覺。

你需要什麼樣的愛,這麼困難的問題,也許你也可以通過想象一個機器人來看待它:你真正想要從愛中得到什麼。

除了如何面對自己的愛情,未來還是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如果你的朋友愛上了一個機器人,你會如何面對ta的情緒,你會選擇支援這種異樣的愛情,還是勸阻它?

在《她》中,當西奧多的前妻凱瑟琳得知他愛上了一個人工智能系統時,第一反應是感覺到西奧多在逃跑,諷刺地說:"西奧多,連真情都應付不了?""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電影《她》截圖

面對與我們自己價值觀不同的人,或者選擇不同價值觀的人,我們如何對不同形式的愛做出反應?

人類在面對與自己種族價值觀不同的人或群體時,總是有非常複雜的情緒。"你如何與自己的不同群體生活在一起?"你如何面對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你如何處理那些做出與自己不同選擇的人?"-第三集"近鄰?"中關于美墨邊境難民走私的問題。近敵?人們還深入讨論了不同人對難民的不同态度。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面對偷運難民,有的美國人有槍,有的試圖提供援助,但他們都有自己的信仰和理由——無論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還是認為難民本身無罪、無辜,我們都無法蓋上棺材來分辨誰對誰錯。

但我們仍然希望我們生活的星球成為一個包容和開放的星球。即使在心與心邊界拆除的過程中也會有痛苦和适應,但我們最終可以拆掉栅欄,認識到對方的存在。我們是不同的,但我們可以生活在同一個世界。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關于生死的話題,《明日之前》也把話題放在了兩個極端來讨論。讨論長壽的生活,以及自我選擇的死亡的安樂死。

在"明日之前"系列紀錄片的第二集中,曾先生參觀了2018年RAAD節,該節打開了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門。組織者和大多數參與者都是一群被稱為"激進的生命延長者"的人。他們努力戰勝衰老,夢想是永生,并讨論科學技術給生命帶來永生的可能性。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除了會場,展廳外的展廳也讓曾寶宜大開眼界,有一套中藥結合,據說能夠增加醫療器械的"精氣":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有一種"吸血鬼式"療法,從15-25歲的人體内提取血漿并将其注射到老年人體内: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曾先生還參觀了一個特殊的液氮人體儲存設施。它容納了三歲兒童以及死者和老年人的屍體。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所愛的人将從死亡的控制中解脫出來。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有些人選擇永生,重生,有些人選擇說再見并離開。

在最後一期的《明日之前》中,曾梵天目睹了澳洲科學家大衛·古道爾(David Goodall)在瑞士預先公布的死亡計劃,用安樂死向世界告别。

與一般難以忍受的痛苦和被迫選擇安樂死不同,古道爾沒有絕症,思維清晰,兒孫輩蜂擁而至成名。

在釋出會上,大衛·古道爾說:"我很高興明天結束我的生命。

他認為生活不再是一種樂趣,而是一種責任。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

在《銀翼殺手》中,為了控制為人類工作的模仿者,人類将複制人的人類生命設定為四年。為了再活幾年,電影中的複制人冒險回到地球,尋找複制人的制造者,希望生命能夠繼續下去。然而,最終複制人羅伊還是被追捕死了,在他死之前,羅伊做出了影片最動人的一句話:

我所看到的,你們人類永遠不敢相信。

我看到軍艦沿着獵戶座的盡頭燃燒,

我看着C射線在唐·懷瑟門附近的黑暗中閃耀,

所有這些時刻最終都會消失在時間中,就像眼淚消失在雨中一樣。

死亡的時刻已經到來。

我見過你們這些人不會相信的事情。

攻擊獵戶座肩膀上的火船。我看到C型光束在Tanhauser門附近的黑暗中閃閃發光。所有這些時刻都将在時間中消失,就像雨中的眼淚一樣。是時候死了。

這句話說明了羅伊對生活的了解。他認為,生命的光輝不在于長度,而在于所經曆的一切。

四年可能太短了,但100年足夠長嗎?還是200年足夠長?如果沒有如此美麗華麗的時刻,100年、200年又有什麼意義呢?生命的力量可能不在于長度,而在于所經曆的和經曆的,如果它真正持續下去,"漫長的生命時間用于什麼?永生之後,每個人在世上追求、創造、與世人同生活,難度更大。

什麼是愛,生命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這些問題,"明天之前"沒有得到肯定的回答。

也許,對于愛情和死亡,人類本身沒有最終的答案 - 無論我們是在與機器人還是人類打交道,選擇百年的生命還是永生。

但無論我們的答案如何,人類無法阻擋的技術進步正在将所有這些看似遙遠的問題帶給公衆,每個人都必須對最終問題有選擇和答案。

正如騰訊新聞制片人朱淩青所說:"用《明日之前》很難預測未來,但是我們可以用這部紀錄片讓觀衆從現在開始,知道未來的可能性,思考如何應對,然後關注這些事情的發展,當我們覺得事情即将出錯的時候, 我們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我們做這部電影的初衷。"

正如騰訊新聞所打造的品牌理念"眼睛就是生命",重要的事情未必是什麼,真正的未來可能并不是什麼,睜開你的眼睛,獲得更多的生活參考,通過讨論和思考激發使用者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系才是最重要的。

曾寶怡在節目錄制結束後感歎道:

"什麼是愛?"什麼是性?什麼是邊界?誰在我心中劃了一條看不見的線,誰有資格決定什麼是正常的,什麼是不正常的?這是我在路上反複問自己的問題,也許它不會有"正确"的答案,但我知道我選擇的價值觀最終會塑造我的世界。"

你呢?在明天到來之前,你如何看待世界?

(截圖來自《明日之前》和電影《她》)

作者: 敖

微信編輯/設計版式:敖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愛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