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起來求真|為什麼說食療治病不靠譜,這麼避坑更安全

「那要怎麼吃」「能不能吃這個那個」「有沒有食療方子」是很多人得病之後的第一反應。

把飲食視為治病的重要環節,是傳統的繼承,也不是中國人所獨有的。

中國人在吃豬腳姜醋去除瘀血、喝菊花茶消除疲勞的同時,日本人也相信酸奶是酒後良方,美國的蘋果醋排毒同樣被追捧。

古今中外,大家都把治病強身的希望寄托于看似簡單,易于實施的食物偏方。有些吃法确實背後也有科學證據,但林林總總未必都能幫助到我們的健康。

食療偏方為什麼會出現?如何鑒真去僞為我所用?還得系統捋一捋。

食療的出現是曆史的必然,也藏着局限性

在古代,醫療技術不發達,或者說人們根本就不能用科學的方法認識疾病和健康。利用經驗觀察,利用有限的材料解決醫療問題就成了不得不的選擇。食物本來就是生活必需,再附加一點兒健康價值就更好了。

正如《禮記》所言:君子之食也可以飽,可以禦寒,可以養生,可以治病。

這些食療有的來自經驗,一直到今天還有一定價值,比如中國人偶然發現大黃、印度人發現番瀉葉等含蒽醌植物的通便作用。有的是有一定意義的以形補形,比如吃動物不同部位的肉來改善人體器官功能,有時候可能也算是有營養角度的契合。

但更多的以形補形,聯想就很牽強了。比如中國古代的紅棗補氣血強心,南美人把特定形狀的辣椒作為壯陽利器,還有牛油果養護子宮……

還有一些食療建立的基礎是文化,是物以稀為貴,也談不上真正的健康意義。

即便是能看到一定效果的食療,因為古人壽命短,不能長期觀察,到現代也有可能變成長期使用的隐患。

進入現代的食療偏方又有「進化」

随着科技的發達和醫學技術的進步,現代醫學的發展已經可以初步認識人體和疾病,成為指導我們把握身體健康的關鍵。現代醫學對食物的認識不再是單一的食物種類,更多是将食材分為大類,健康膳食趨向于合理吃夠某些大類,而不是具體哪一種。

然而,過去的幾十年裡,食療偏方不但沒有消亡,還有更多新的食療傳言傳播了出來。

有的就來自醫療「專家」或者公衆人物,為了吸引關注或者獲得利益推薦看似神奇的食療方法,畢竟找到一些片面的證據支援也不難,公衆也容易被這樣的宣傳一葉所障目。

有的則是另辟蹊徑,逆向挖掘現代藥物,比如從八角茴香中提取了抗流感藥物,就有茴香可以防流感的說法。但現代藥物的提取很複雜,直接吃原料食物很可能不會有用處。

同時,人們對健康的高度重視,與醫學實際解決問題之間還有差異,有很多不是太舒服但醫學難以給出詳細解釋的「亞健康」空間。(注:亞健康并不存在,很多是正常現象被誤以為異常或者精神心理情緒導緻的軀體症狀沒有被識别)這些正規藥物之外的「食療偏方」就有了肥沃生存土壤。

某社交平台上的熱門食療

「食療偏方」不一定有危害,但更難有幫助

為什麼我們要強調不要看食療偏方,并不是這些偏方一定有壞處。實際上,舊偏方如果危害明顯,多數會被淘汰,傳播新偏方的人也很清楚,保證安全性才能更好地收獲利益,是以不會有太危險的偏方流傳。

但指望它們有幫助,那就更難了。在衆多流傳下來的食療中,如果真有很獨特的價值,一定會成為現代藥物的寶庫。現代醫學的很多藥物也是從自然食物中萃取提純而來。萃取成為藥物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規避其他混雜成分的影響。

即便有點兒效果,相較于現代藥物來,食物的療效要相對較慢,如果某些疾病已經到了需要嚴格控制的狀态,那麼最好還是要選擇現代藥物進行治療,把精力放在食療上可能會影響本來的治療計劃。

對待食療偏方,這麼做更安全

1.  在面臨一些不适症狀的時候,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尋求醫生的治療和飲食建議,而不是聽信那些傳統食療或者特意推薦某種明星食物的人所說的食療偏方,健康的膳食很少需要一種明星食物。

2.  我們不應該在食療中輕易嘗試平時不在我們食譜裡的食物種類,因為這些不常見的食物種類對身體的影響不是很了解,不必要的風險可能性更大。或者說要確定這個食物是平時吃的,在食品櫃買的,而不是藥品或者其他地方。

3.  如果你沒有特定的疾病需要特殊膳食,隻是為了營養攝入或者某些「防病強身」美好願望,那麼最好的做法是參考膳食指南,保持均衡的多樣化飲食。一定要使用食療的話,不要超出膳食指南的相應食材要求。

這才是需要注意的食療

好的。參考前面說的标準,我們出了幾道食療偏方題目,你來判斷一下到底要不要聽食療偏方的。

1.  為了提高免疫力,推薦每天吃一個蕃薯、一個土雞蛋。

解答:可以聽。盡管雞蛋并不是非要求土雞蛋,但現在這個推薦還是在膳食指南範疇之内,不會影響健康。

2.  鲟魚子醬配菟絲子可以治療不孕症。

解答:不要聽。疾病治療不要考慮偏方,要相信正規醫院。另外,不要選擇正常食物之外的食材,規避不明風險。

3.  每天吃半斤核桃、半斤豬腦改善腦供血不足。

解答:不要聽。半斤核桃、半斤豬腦(高脂肪)明顯超過了膳食指南的食物量要求,可能對健康産生損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