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産業觀察:吉利沃爾沃“七年之癢”,新能源大局強拆“西牆”

産業觀察:吉利沃爾沃“七年之癢”,新能源大局強拆“西牆”

集微網報道 (文/姜羽桐)當地時間1月10日,吉利瑞典發言人Stefan Lundin證明,吉利控股出售價值超70億瑞典克朗(約合6.85億美元)的沃爾沃集團股票,将持股比例從8.2%降至6.8%,仍為其第二大股東。這成為2017年入股以來,吉利首次減持沃爾沃集團。

無獨有偶。吉利控股于去年11月減持沃爾沃汽車股份,一次性出售約1億股沃爾沃汽車股票,折算金額約3.5億美元。這直接導緻沃爾沃汽車當日股價收跌11.14%,最大跌幅達14%。

曾幾何時,吉利“蛇吞象”收購沃爾沃被視作經典案例——2010年,吉利控股集團從福特汽車手中收購沃爾沃汽車(Volvo Cars);2017年,吉利控股從歐洲基金公司CevianCapital手中收購其持有的沃爾沃集團(AB Volvo)8847萬股的A股股票和7877萬股的B股股票,股權占比達8.2%。在此過程中,吉利獲得提升技術和品牌的良機,全球化程序提速;沃爾沃依靠資金迅速提振,擴大中國市場經營。如今兩輪減持、高達10億美元的動作,是“七年之癢”或“過度猜想”?

盡管發言人Lundin強調“吉利對沃爾沃的戰略性長期投資沒有變化”;吉利控股聲稱“按計劃釋放少量股份”,但其聲明還是透露了部分資金的流向:将用于支援公司旗下品牌發展。

産業觀察:吉利沃爾沃“七年之癢”,新能源大局強拆“西牆”

圖源:吉利官網

筆者梳理發現,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打造的龐大“汽車帝國”中,環繞着吉利、領克、寶騰、smart、極氪、路特斯、沃爾沃、極星、遠端、LEVC、雷達、銀河等各類品牌,簇擁吉利成為目前國内最大的汽車集團之一。但它們并不都是賺錢的,更何況過半品牌都身處高度傾軋的新能源汽車賽道。

依據極氪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送出的IPO(首次公開招股)招股書:2020-2022年及2023上半年,極氪分别實作營收約為31.85億元、65.28億元、318.99億元和212.7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别為1.04億元、-45.14億元、-76.55億元和-38.71億元。截至2023年6月底,極氪現金、現金等價物和限制性現金合計32.6億元。按其最近兩年半累計淨虧損160.4億元的速度,錢不夠燒了!

更嚴峻的是,吉利控股“拆西牆”貼補子品牌發展的同時,與沃爾沃的全面電氣化戰略出現“阋牆”。數年前,沃爾沃就提出2025年實作全球銷售120萬輛(50%為電動車)的目标,但進展緩慢,其基于純電平台打造的車型EX90也一再推遲量産。此外,領克(沃爾沃汽車、吉利汽車和吉利控股集團合資成立)在2020年釋出高端純電概念車領克ZERO,并透露将于次年量産上市。但2021年3月随着極氪的成立,領克ZERO被極氪ZEEKR 001取而代之。後面的故事就很熟悉了,極氪成為吉利控股集團旗下重要力量,在數輪融資後估值達到130億美元,計劃赴美上市。

但客觀地講,雙方也是想過好好“過日子”的。2020年2月,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宣布正籌劃重組,重組後沃爾沃汽車資産納入吉利汽車香港上市公司,并考慮在瑞典上市。5個月後頓生變數,沃爾沃汽車表示,由于吉利汽車計劃在A股科創闆上市,兩者合并計劃暫時擱置,拟在秋季恢複合并談判。2021年2月,雙方宣布達成最佳合并方案——“在保持各自現有獨立公司架構、實作戰略目标的同時,繼續拓展合作領域,在汽車新四化方面深化合作。”嘴上說着合并,背後都是分歧,雙方的全面擁抱就此告吹。

人事問題上同樣上演“權遊”。2023年8月18日,沃爾沃汽車宣布,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裁欽培吉尋求外部發展,繼任者為現任日本總經理潘鶴松(Martin Persson)。3天後,吉利控股集團進階副總裁楊學良連發兩條微網誌,表示欽培吉将出任吉利汽車集團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并對其予以高度贊揚:“欽培吉在沃爾沃汽車服務十二年,為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産業觀察:吉利沃爾沃“七年之癢”,新能源大局強拆“西牆”

圖源:新浪微網誌

雙方對于欽培吉的去向冷熱不一,而更大的分歧在于:潘鶴松的彙報對象由沃爾沃汽車宣布的“沃爾沃首席商務官安伯揚”改為“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進階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袁小林”。外界猜測,吉利意在奪回對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的控制權。

回溯7年前,吉利與沃爾沃的“聯姻”可謂珠聯璧合,是借助雙方資源實作自我躍升的并購典型。彼時中國汽車廠商在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上埋首狂奔,沃爾沃“安全”理念與内燃機技術為吉利一度帶來春風。但随着新能源汽車的異軍突起,沃爾沃高度承壓、吉利另尋出路,雙方如何将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共同的事業中去,顯然考驗着彼此的經營智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