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市界

2024-05-30 14:19釋出于北京市界官方賬号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全世界對OpenAI情感最複雜的,非馬斯克莫屬。積累了10年的恩怨情仇,從蜜月到對簿公堂,馬斯克終于下定決心,親手承擔起“幹翻OpenAI”的使命。

5月27日,馬斯克宣布:其創辦的大模型公司“xAI”完成了60億美元的B輪融資,市場估值達到240億美元——這已是目前OpenAI約800億美元估值的三分之一。

能一夜之間為xAI拉滿血條,除了馬斯克身上的創業光環,還有他自信能穩定地擷取英偉達的晶片。

5月,在社交媒體“X”(此前名為Twitter)的路演活動上,馬斯克對投資者宣布:xAI目前正在約2萬顆英偉達H100晶片上,訓練自家大模型Grok 2.0。未來,他要建造一座“計算超級工廠”,用10萬顆英偉達H100 GPU晶片,訓練Grok 3.0。

在這位全世界最任性,創業也最不計成本的老闆支援下,成立雖不滿一年,xAI一夜便挺進到了巨頭行列,變身為全球AI第二大獨角獸。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5月23日,在巴黎“歐洲科技創新展覽會”上,馬斯克在視訊連線上再次怒怼OpenAI)

雖然馬斯克豪言,xAI的使命是為了解宇宙本質:将專注于開發真實的、代表全人類最大利益的AI系統;Grok将具備“嚴謹、真理與趣味性”,而不是像OpenAI那樣隻顧着“政治正确”。但在創業路上,馬斯克能屢屢涉險而過,就因為他從不是個會單純“為愛發電”的夢想家,而是有深谙營銷的精明。最近,馬斯克便表示:xAI将通過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公司銷售Grok,而自動駕駛将成為Grok最重要的應用場景。

一切回到在商言商時,味道變得熟悉起來。

但不看好馬斯克做AI的也大有人在。5月28日,馬斯克在“X”上為xAI高調招兵買馬時,遭到了“AI教父”、現任Meta首席AI科學家Yann LeCun(楊立昆)毫不客氣的回怼:“如果你能忍受這樣的老闆,請加入xAI:聲稱你正在做的事情明年就能解決;聲稱你研究的東西會殺死所有人;聲稱要‘最大限度地追求真相’,卻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散布瘋狂的陰謀論。”

而面對馬斯克的攻勢,OpenAI也迅速拉起防禦。5月29日,OpenAI在官網宣布:已開始訓練下一代前沿模型,他們會在通往AGI之路上達到更高的能力水準。5月30日,OpenAI又宣布,所有ChatGPT 免費使用者現在都可以使用浏覽、視覺、資料分析、檔案上傳和GPTs等原付費功能。這也意味着,對付費使用者,ChatGPT仍有後手大招。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圖源/網絡)

01、靠資金上桌,靠算力點菜

成立于2015年的OpenAI,經過多代模型的疊代,才借助ChatGPT走入了大衆視野,融到140億美元。而馬斯克的xAI能一夜之間拿到了OpenAI接近一半的融資,是哪家金主,支撐起了馬斯克的宏願?

據外媒報道,60億美元的出資者,既包括馬斯克的多年盟友,特斯拉和SpaceX的首批投資者Valor Equity Partners,也有實力雄厚的迪拜投資公司Vy Capital——耐人尋味的是,OpenAI的投資方紅杉資本、a16z也赫然在列。

這也不難了解。一方面,近日矽谷各方巨頭都在投入巨資訓練下一代模型,AI的商業化落地也一觸即發;另一方面,OpenAI團隊“宮鬥”頻繁,有理由相信,資本方也并不願看到OpenAI一家獨大。

除了到手的60億美元,馬斯克的底氣還來自與英偉達的良好關系——在5月英偉達一季報業績會上,談及下一代旗艦晶片Blackwell的客戶名單時,除了OpenAI、亞馬遜、谷歌等大客戶,英偉達還特别提到了馬斯克的xAI。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2015年,馬斯克與黃仁勳在GPU技術會議上)

據The Information報道:馬斯克對xAI的投資者表示,融來的大部分資金,将用于租用 AI 晶片。他向投資者暗示:自己是全球少數幾位能籌集足夠資金、搞到晶片、與頂尖AI公司競争的人選之一。

馬斯克表示,承載起xAI算力的“超級工廠”會由他親自負責,它由10萬顆英偉達H100晶片組成,将于2025年秋季建成。而目前已知的最大規模GPU叢集屬于Meta,該叢集由2.4萬顆H100 GPU組成——Meta在訓練Llama 3時,使用了兩個這樣的叢集。

不過,即便是強勢如馬斯克,如今要想從強勁對手的環伺中“搶到”足夠算力,壓力依然不小。

據“北拓資本”測算,英偉達2024年H系列GPU的出貨量,大約在223~266萬片,B系列GPU出貨量約在 21~29 萬片。近期,微軟追加下單了12萬台伺服器,其中包括96萬片H100、32萬片B200;Meta下單了35萬片H100、6.96 萬片B200。

上述兩家,已經占去了英偉達大半的供應量——這還未将谷歌、亞馬遜、甲骨文等廠商的訂單量計算進去。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2023年英偉達H100出貨量測算,圖源/Omdia)

國内一家知名算力供應商負責人對「市界」坦言:“市場到底需要多少算力?這是一個很難預計的數字。目前OpenAI在使用至少6萬卡以上的叢集,這個數字還會持續增加。不排除有的企業最終會找到模型壓縮的方式,可以小叢集幹大事。”但在此之前,算力的争奪和内卷,仍是大模型發展的前提。

某種程度上,馬斯克隻能為xAI快速充值,卻不能幫它長出肌肉——算力正在限制着Grok的成長速度。

目前Grok1.5能夠實作128K tokens的長文本了解和進階推理能力。業界認為,要想短時間内達成如ChatGPT般絲滑的對話效果,在10萬塊GPU叢集上加速訓練是必須的。

是以,近日馬斯克也親口承認:Grok與OpenAI和谷歌的競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xAI已是甲骨文最大的H100晶片租賃客戶,使用了後者1.5萬塊 H100 晶片。未來,xAI或将繼續與甲骨文合作,建造超級計算機。

02、與OpenAI的十年罵戰

在拿到60億融資以前,馬斯克還沒忘記抓住一切機會,拉踩老對手。5月23日,馬斯克在巴黎舉行的“VivaTech技術大會”上,再度将矛頭指向OpenAI和谷歌,批評他們為了“政治正确”,在生成内容的準确度、真實性上大打折扣。

不過,考慮到馬斯克與OpenAI已積累了長達10年的恩怨情仇,他的怒火恐怕不那麼單純。

今年3月1日,美國舊金山法院官網上更新了一份46頁的起訴檔案,顯示馬斯克将OpenAI及其現任CEO山姆·奧特曼等人告上了法庭。原因是馬斯克認為OpenAI違反了創業時的約定,并列出了包括合同違約、承諾違約、違反信托責任、不公平商業行為、會計審計問題等多條罪狀。

沉寂了5天後,OpenAI選擇反擊,在自家官網上釋出了名為《OpenAI與埃隆· 馬斯克》的長文,一一駁斥了馬斯克的指責,并從自己的角度梳理了雙方的恩怨。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令人歎息的是,雖然馬斯克現在與OpenAI已成死敵,但最初,他們對AI世界抱有同樣的願景。

2023年出版的《埃隆· 馬斯克傳》中,這樣描述過OpenAI的創辦背景:從2012年開始,馬斯克逐漸意識到了AI發展的潛在危險,但在尋求合作的過程中數次碰壁。直到他向時任著名孵化器YC總裁山姆·奧特曼談起想法,兩人最終達成了共識。

2015年,OpenAI正式創立,馬斯克與奧特曼均擔任聯席董事長職位。此後,馬斯克陸續向OpenAI注資了接近4500萬美元,并運用自己的聲望和人脈,為OpenAI招攬了大量人才。

但随着馬斯克陸續啟動了Neuralink、特斯拉自動駕駛等AI項目,雙方的共識開始被打破。到2017年底,馬斯克産生了将OpenAI與特斯拉整合的想法,并開始謀求對OpenAI的控制權。

這自然遭到了奧特曼和管理層的反對。在2018年2月的一次員工會議上,馬斯克宣布辭去在OpenAI的職務,對外則聲稱特斯拉與OpenAI之間存在利益沖突。同時,馬斯克帶走了OpenAI的核心人才Andrej Karpathy,任命其為特斯拉自動駕駛首席架構師。

是以,市場一直有猜測,馬斯克成立OpenAI的初衷,除了發展開源AI,或許也是為了給特斯拉積累技術,并儲備AI行業頂尖人才。

有趣的是,正因為馬斯克的離去,OpenAI不得已轉投微軟,并重新制定了生成式AI的發展方向,才得以因禍得福,一飛沖天。而在分道揚镳之後,馬斯克顯然沒有放棄對AI的興趣,最終入局,成為了OpenAI的對手。

種種恩怨背後,馬斯克與OpenAI雙方,也衍生出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罵戰。馬斯克、奧特曼、xAI、ChatGPT等認證賬号,常常在社交媒體平台上你來我往、唇槍舌劍。

在xAI融資60億消息披露之後,馬斯克的招聘推文下,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也下場拆台評論,兩人的互噴在X上引來了3000萬人的圍觀。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圖源/網絡)

今年3月,馬斯克與OpenAI對簿公堂時,便有AI從業者對「市界」指出,不論是罵戰還是起訴,馬斯克對OpenAI的窮追不舍,都有營銷和市場需求。“我和身邊的朋友交流,一緻認為馬斯克的起訴論據并不充分。這個時間點很特殊,正好是在Grok-1.5馬上要釋出之前。”

03、60億美元多少是為了特斯拉?

從短期來看,馬斯克融到的60億美元,雖然讓xAI上了第一梯隊的牌桌;但考慮到馬斯克在AI行業内的人望,以及AI創業之激烈,他的這次入局,也遠遠談不上衆望所歸。而xAI被拉起的高昂估值,未來也可能會成為一場“紙面富貴”。

據 The Information報道,微軟和OpenAI已經準備好,到2028年時要投入超1000億美元打造一個資料中心項目,其中包括一台名為“星際之門(Stargate)”的AI超級計算機,配備了數百萬個專用伺服器晶片,為OpenAI實作AGI提供動力。

這一遠景如果成真,AI的創業競賽,或許會成為隻有巨頭玩得起的算力軍備遊戲。而馬斯克此刻砸下的60億美元,也代表了他對于“掉隊”的擔憂。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從去年11月,xAI推出了首個聊天機器人Grok-1之後,它就一直在巨頭後面苦苦追趕。半年多來,xAI陸續釋出了Grok1、具備長文本了解能力的Grok-1.5、首款多模态大模型Grok-1.5V,疊代速度已不算慢。

但與ChatGPT每次的驚豔亮相相比,Grok還有不小距離。現在,Grok被外界認同的最大亮點是,訓練資料主要來自于馬斯克2022年收購的社交媒體平台“X”,是以,Grok也被稱為“叛逆”版的ChatGPT,生成式回答更具幽默感。

另一方面,馬斯克對大模型的執着,很大程度上離不開與特斯拉的協同考慮。

2022年底,特斯拉自動駕駛部門的工程師曾向馬斯克提出建議,可以借鑒ChatGPT,讓神經網絡通過學習人類駕駛員的訓練素材,來實作路徑規劃。

2023年11月,Grok-1剛剛釋出時,馬斯克便開始暢想将它接入特斯拉汽車的未來。

他發帖稱:“如果我們的車載AI計算機能夠運作Grok,特斯拉将可能擁有地球上最多的、真正可用的推理計算機。即便是在計程車上,汽車每周也隻需要用1/3的時間規劃行駛任務,剩下2/3的時間可用于分布式推理計算。比如 SETI(搜尋地外文明計劃)。”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畢竟訓練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同樣需要資料與算力。此前,特斯拉就被曝出到 2024 年底,投入遠超 10 億美元打造一台「Dojo 項目」的内部超級計算機,用于處理資料和視訊。在馬斯克眼中,大模型與自動駕駛不如雙腳并行。

在Grok的使用場景上,馬斯克也将其和X平台嫁接起來,并開始構想它的商業化未來。

2023年12月,結束了早期beta測試的Grok,開始為每月付費16美元的“Premium +”會員提供服務。作為對比,ChatGPT Plus 的訂閱價格是每月20 美元。

2024年3月18日,3140億參數級大模型Grok-1正式對外開源開放。3月底,馬斯克表示Grok将向X平台上每月付費8美元的“Premium”會員全面開放;“Premium+ ”使用者則會獲得Super Grok的瘋狂娛樂模式。

另外,此刻馬斯克高調下場,或許也有一點要給OpenAI落井下石的因素——畢竟他們正陷入“宮鬥”第二季的漩渦當中。

近期,OpenAI超級對齊部門集體離職、不當股權協定等事件頻出。5月16日,OpenAI超級對齊(Superalignment)團隊負責人、OpenAI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宣布離職。緊随其後,該團隊另一位負責人Jan Leike、OpenAI安全政策研究員Gretchen Krueger也被曝将離職。

2023年7月才成立的“超級對齊”團隊,至今還不滿一年。該團隊旨在確定AI發展符合人類利益,計劃未來4年投入20%算力,用“AI監督AI”的方式,保證AI的目标與人類價值觀和利益一緻。

如今主要成員紛紛離職,據外媒報道,是OpenAI不願給予團隊足夠的算力支援。

幾乎同一時期,OpenAI被曝要求離職員工簽署保密協定,承諾絕不發聲批評公司,否則就無法獲得薪資包中的股權部分。曝光檔案顯示,該協定正是由山姆·奧特曼親自簽署。

凡此種種,OpenAI曾經高喊的“OpenAI is nothing without its people”(沒有員工,OpenAI便一無是處)的價值觀開始出現裂縫;不少員工對其奔赴AGI的信念,或許業已崩盤。相比全力奔赴目标的xAI,用内憂外患來形容OpenAI,并不為過。

而從馬斯克可以輕易獲得60億美元融資來看,資本市場也正在尋求OpenAI之外的新的plan B。

作者 |董溫淑

編輯 | 李 原

營運 | 劉 珊

檢視原圖 57K

  •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 馬斯克也給英偉達打工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