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車域無疆

2024-06-09 18:26釋出于廣東汽車領域創作者

2024年,汽車行業整體庫存壓力加大,新一輪“價格戰”掀起,整個行業陷入了“内卷”的狀态:卷價格、卷配置、卷速度、卷流量,甚至卷老闆。都知道,在新能源的賽道上國産品牌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那内卷對市場成長到底有沒有幫助?長期來看消費者到底受不受益呢?

針對這個問題,在2024中國重慶汽車論壇上,汽車行業大佬們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認為,‘卷’是良币驅逐劣币的過程,‘卷’本身意味着追求卓越,這會卷出中國品牌的新高度,會卷出使用者利益的最大化,為使用者真正創造價值。相信未來十年,必将會有更多的中國品牌‘卷’成世界級品牌。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同樣認為,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競争,“卷”的本質就是競争。所有的企業家要擁抱、參與這種‘卷’,這是一個自然規律。國内的家電、手機行業的巨頭企業也都經過優勝劣汰,逐漸發展成世界級品牌,汽車行業同樣也要經過這樣的過程。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則認為,車市内卷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如果市場化水準高,法律健全,執法嚴格,透明公平競争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壞事。任何産業的健康發展都必須表現在投入産出比方面實作較好的經濟效益,無窮無盡的内卷,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其結果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不合規的無序競争。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與上述掌門人觀點不同,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則提出,“卷”下去并不是辦法。他表示,當新能源汽車純電占比達到50%時,建議相關部門研究一下“油電同權”。企業目的是盈利,是為國家作貢獻,為社會作貢獻,交稅、就業。沒錢賺、沒有效益,企業不可能生存。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上述的四個車企大佬都來自于傳統車企,都曆經過“躺”着就能賺錢的年代。如今市場環境變化,大家都承認了“内卷”的合理性,以前是拼先發優勢、資本優勢,但下半場得依靠産業鍊體系、快速的應變能力,以及差異化的産品/服務取勝。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價格戰”的内卷,實際上就是新能源向燃油車挑戰。要知道,油車産品更新換代相對較慢,産品智能化程度不高,更多依賴于價格上的優惠來持續吸引客戶。而随着碳酸锂價格下跌、電池成本降低,新能源的造車成本有所下降,其終端價格進一步下探,會給燃油車廠商緻命一擊,加速新能源化的程序。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但大家都知道,那些挂綠牌的新能源汽車,買的時候不用交車輛購置稅。在一些大城市裡,它們還能享受不用排隊買車、不用看日子出行的特權。而且,汽油裡面含有養路等一系列稅費,而電費是不含這些費用的。既然是市場經濟,随着新能源滲透率的上升,那麼油電同權也應該被提上議程。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國内汽車市場進入下半場,這場突圍的遊戲變得越來越激烈,不少品牌将市場佔有率看得比短期利潤更加重要,畢竟站不穩腳跟随時會被淘汰,這是生死存亡之戰。隻有經過這樣充分甚至有些殘酷的競争,國内汽車市場才會完成“洗牌”,實作優勝劣汰。對此,你怎麼看?歡迎關注“車域無疆”,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檢視原圖 383K

  •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 國内汽車市場價格“内卷”,背後的原因是“油電不同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