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是先進國家,越重視儲存常識與記憶的“文明殿堂”

作者:近現代史論
越是先進國家,越重視儲存常識與記憶的“文明殿堂”

▲法國盧浮宮

我們失去的常識和記憶太多了,從何說起?今天,我們還是從繪畫說起吧。但是繪畫的範圍很廣,話題很多,我就以“美術館”為話題說說看,因為美術館開放給所有人。

二十年前,我為什麼去到紐約?不是為了移民、發财,而是為了到西方開眼界,看看油畫經典的原作。

當我走進紐約大都會美術館,上下古今的西方油畫看也看不過來,可是沒想到就在那裡,我從此開始了中國藝術中國文化的啟蒙,認清了我們民族從上古到清末的藝術家譜:

在紐約、波士頓、舊金山、華盛頓,倫敦與台北故宮,我所看到的中國藝術經典,竟是我在中國大陸所能看到的上百倍,而且十之八九是精品。

越是先進國家,越重視儲存常識與記憶的“文明殿堂”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珍藏敦煌《藥師經變》壁畫

那麼,中國大陸的藝術珍品和大量文物還剩多少?放在哪裡?僅以北京為例,據故宮古典書畫文物鑒定家單國強先生說,故宮所藏書畫約有九萬多件,他任職三十多年來,僅隻看過其中的三分之一,而1949年迄今,故宮展出的書畫總量不超過一萬件。

照此說法,中國人不出國境,就應該看得到大量炎黃祖宗的藝術品,從美術館得到美術的常識,由美術史牽連文化的記憶。但是,我們沒有足夠的錢财,缺乏太多裝置,更主要的原因,我們的心思根本不在這些事情上面。要好好清理國寶,以今日世界的高水準永久陳列,還不知道要過多久。

前年(指2000年)我回到北京定居,發現我又變得像出國前一般無知,在我們的故宮,在國家美術館,還是看不到民族藝術五千年的詳細脈絡,更看不到幾件經典的原作。

大家知道,繪畫是視覺藝術,看不到真東西,一切都是空談,就像一群聾子在那裡談論音樂,可是我們全國上下的千萬名畫家和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居然也就空口談藝術,談了半個多世紀,而像我這樣的無知,今天還要給無知的學生去上課。

兩個月前,我在紐約買到電腦精印的幾份珍貴手卷:晉代顧恺之的《女史箴圖》,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北宋李唐的《晉文公複國圖》,北宋李公麟的《海會圖》,清代王原祈的《辋川别業圖》,清代顧見龍的《春宵秘戲圖》。

越是先進國家,越重視儲存常識與記憶的“文明殿堂”

▲《朝元仙仗圖》局部

越是先進國家,越重視儲存常識與記憶的“文明殿堂”

▲《晉文公複國圖》局部

人但凡得了寶貝,忍不住要顯寶,我就捧着手卷給學生去上課,大家看呆了,别說沒見過,就是聽也沒聽說。上個禮拜,我又捧去給母校的老院長靳先生,新院長潘先生,還有老師兄老同學看,看過之後,靳先生一人就訂購了其中四套,而潘先生說五月訪紐約,要代中央美院買一批回來,用于教學。

這就是我們高等美術學院的“人文”現狀:我們要到國外去買民族藝術經典的複制品,假如不買,我們連這複制品也沒得玩。

可是以上手卷隻是中國藝術的滄海一粟。大家知道不知道,除了歐美數百座重要的美術館,全世界評選出十大美術館,現在,我來念一念:

· 梵蒂岡美術館

· 法國的盧浮宮美術館

·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

· 俄國的冬宮美術館

· 西班牙的普拉多美術館

· 墨西哥的馬雅美術館

· 美國的大都會美術館

· 埃及的開羅美術館

· 德國的柏林美術館

· 土耳其的君士坦丁美術館

偌大的亞洲,沒有,一座也沒有。

凡是先進國家,尤其是維持民族自尊的國家,都會高度重視美術館,那是國家的榮耀,國家的臉面。諸位有一天到羅馬、巴黎、倫敦、紐約去看看,美術館天天人山人海。諸位說說看:美術館為什麼那麼重要?美術館到底是什麼地方?

我們一天到晚說“世界”、“世界”,你怎樣認識世界?看世界地圖?讀曆史書?讀世界新聞?讀參考消息?讀雜志上關于世界的報道?不是,你要真正能夠感性地,全面地,實實在在地了解世界,應該走進美術館。

美術館的“美術品”,博物館的“物”,都不是頂要緊的,要說書畫,要說文物,我們有,而且有的是,可是,美術館不是挂幾幅畫,擺幾件文物的地方,也不完全是開展覽的地方,美術館博物館頂頂要緊的,是它的文化形象,是它的社會角色,是它的教育功能,是它在一個國家,民族和社會中活生生的作用,美術館,是一本巨大的活的百科全書,因為美術館的對象不僅僅是藝術家,而是所有人。

英國人約翰·伯格說過這樣的話,他說:“一個被割斷曆史的民族和階級,它自由的選擇和行為的權力,就不如一個始終得以将自己置身與曆史之中的民族和階級,這就是為什麼——這也是唯一的原因——所有過去的藝術,都是一個政治的問題。”

越是先進國家,越重視儲存常識與記憶的“文明殿堂”

▲英國大英博物館

美術館,以我的定義,就是提供文化常識,儲存曆史記憶的場所。

我在國外十多年,就眼看有自己美術館的國民,與沒有美術館的國民,很不一樣,大不一樣,太不一樣了。

二十年前,描繪機場壁畫的袁運生先生造訪西北敦煌,寫成一篇《魂兮歸來》的文章,呼喚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其實,魂是叫不回來的,西方人也叫不回希臘藝術與文藝複興的魂,我所要呼喚的,隻是"常識與記憶"。

為什麼呢,因為西方人似乎知道"魂不附體"這句古諺,他們精心留存着西方乃至世界文化的"體",隻要"體"還在,所謂文化"魂",就有個依附之所,要我說,文化藝術的"體",就是美術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