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作者:黑驢叔叔

上周科技日報報道的一則喜訊,非常科幻,涉及生物合成技術。不過這個高大上的成果,讓人差點看的心理和生理上都要吐了。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具體報道是這樣:

科技日報北京6月23日電,“雞肉米、豬肉米是細胞培育肉與大米、小米和紫米有機結合生成的一種組合食品。主要是利用雞、豬肌肉和雞、豬脂肪細胞貼壁生長的特性,将大米、小米及紫米進行預處理後作為支架,為豬、雞細胞生長提供微環境,使細胞在其表面增殖和分化,最終形成的一種營養均衡和成分可控的組合食品。”以上是某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某食品科學研究院推出的最新科技成果。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這些“食品”科學家赫然推出的這款“未來食品”,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食品。我自己對傳統食品很有體驗,中國從沒幹過農活的隻占少數,我屬于多數人群。自古以來,在乃至上萬年裡,人和作物共生,經曆自然和人工選育,才有了今天的糧食作物。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僅以中國而論,水稻、黍、小米、大豆、荞麥,輔以栗、白菜、荔枝、棗、龍眼本土水果蔬菜,和漢代引入的葡萄、苜蓿、黃瓜、大蒜、胡蘿蔔、蠶豆、莴苣,宋代引入的占城稻,明代引入的玉米、洋芋、南瓜、西瓜、花生、向日葵、辣椒、蕃茄、香蕉、芭蕉芋、蕃薯,以及現代中國農業科學家開發的雜交稻、雜交玉米、雜交小麥、海水稻,這些是自古以來,今天真正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的飯碗,現在是,在可見的未來,仍然是。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在糧食作物之上,人與家養動物發展出共生關系,甚至涉及到精神層面的寵物關系。人類喂養的六種家畜馬、牛、羊,雞、狗、豬,廣義的也包括鴨鵝等家禽。豬、狗、雞和人一樣是雜食動物,特别容易和人類建立親密關系。它們的馴化與人類的自我馴化大體同步,也就是說人類在馴化它們的過程中完成了自我馴化。人類在幫助動物生存的同時充分利用動物改善自己的生存,從中獲得了輔助動力和足夠的動物蛋白營養。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作為人類,從未把家畜個體看成有用的部分和沒用的部分,用的從來都是類似 “豬的全身都是寶” 這種整體的褒義詞,這才是人性應該有的價值觀。反觀現代食品工業,出現了從來不見太陽光的肯德基的速生白羽雞,健美豬,萊克多巴胺牛肉,這類投機取巧的“食材”。正是在新陳代謝領域的研究,才有了生産這些玩意兒的技術;造福人類的研究被用在危害健康的技術上,真是滑稽且危險。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更高一級的研究,類似組織培養、細胞培養、分化調節、幹細胞分化,應用在育種上,最初是從克隆羊開始,英國克隆羊多莉在1996年出生,一生都待在羅斯林研究所。她沒有父親,但有三個母親,一個提供DNA,另一個提供卵子,還有一個負責代孕。2003年多莉死于肺病。綿羊通常能活12年左右,而多莉隻活了6歲,死前經曆了典型的老年綿羊的關節炎和肺部感染。克隆技術到底是提供了永葆青春還是直接進入中老年,在科學界還是一個懸念。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多莉羊

動物的克隆實驗,失敗率很高,一個成功的背後是無數次失敗。其中,動物和人的溝通也是一個因素。

這裡必須提到克隆人的問題,克隆人最大的限制就是倫理、法律,而不存在技術上的限制。這種技術相比動物,實際上難度更低:孕婦比動物容易溝通的多。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條:将基因編輯、克隆的人類胚胎植入人體或者動物體内,或者将基因編輯、克隆的動物胚胎植入人體内,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特别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這條法律,應該放在大學專業課堂上,畢竟它屬于業外人士不可能接觸的領域。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單純從技術上來說,現代基因工程、克隆技術、幹細胞移植等,正處在一個突破時期。沒有這些技術,人類面對癌症、遺傳缺陷、瘟疫等就會束手無策。新冠時期獲批使用的疫苗有,國藥集團2款滅活疫苗,科興生物滅活疫苗,康希諾開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康泰生物開發的滅活疫苗,智飛生物開發的重組蛋白疫苗以及醫科院生物所研發的滅活疫苗。這些國産疫苗在使用規模上很大,在技術水準上被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BIONTEC壓過一頭。Biontec開發的mRNA疫苗,具有突破性意義:它可以根據大資料揭示的病毒突變方向預設突變點位,提前伏擊病毒的突變。和傳統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比,mRNA疫苗整體是新的一代。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兩位mRNA領域的先驅和創始者:卡塔林·卡裡科和德魯·魏斯曼。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卡塔林·卡裡科和德魯·魏斯曼

但是從社會倫理角度看,生物技術還是要關進籠子才好。霍金也曾在遺作《大問小答》中表示,法律能禁止人類編輯基因,但人性無法抵抗誘惑。有錢人将改良自己和子女的基因,創造更聰明和長壽的“超級人類”。馬斯克認為,如果社會隻是在延長老年人的生命而沒有有效解決癡呆症、身體衰退等老年問題,那麼這将需要社會投入大量資源,并可能導緻“社會窒息”。在他看來,過度延長生命會讓社會被過時的觀念所束縛,進而阻礙進步。最聰明的和最聰明且最有錢的人,說的話肯定有道理啊。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馬斯克:過度延長生命會讓社會被過時的觀念所束縛

再回到篇頭的“豬肉米”“雞肉米”,實際上采用的技術就是細胞培養,有微載體骨架的細胞培養。這屬于正常的細胞培養操作,沒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是這倆詞突破了心理承受力。

先聲明一下,這個“豬肉米”不是“米肉”,後者屬于很惡心的一種東西,這個詞讓人很難不産生不良聯想。好消息是,現在但凡正式的菜市場都已經杜絕了這種東西。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再一點,但凡實驗室出來的“産品”,不應該是“食品”。有過實驗室經驗的人,都懂得,在實驗室内不可以有飲食行為,尤其是生物實驗室。能産生“食品”的,應該是符合GMP和食品生産标準的工廠中的房間、生産線。

另外還有一個疑問,這種“科技成果”能轉化嗎?有市場嗎?有成本效益嗎?如果這些都不用考慮,那麼研發方向在哪裡?尤其是涉及細胞培養,一般都要用到昂貴的血清,隻有無血清培養才适合大規模培養要求。總之,成本超高,一般人想都不要想,根本負擔不起。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用錢打水漂

面對這種“未來食品”,懂點行的人非但不會覺得未來可期,反倒是心驚肉顫,感覺像窮人進了米其林餐廳一樣。

來看看他們的宣傳,如果允許有不同聲音的話,本人就貢獻倆字:胡扯。

“細胞培育肉技術不僅僅是食品安全問題,更是未來食品個性化定制化問題的答案。”

“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營養健康問題備受重視的當下,培育肉技術的營養價值定制化特性将會迎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資源緊缺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持續發酵的背景下,培育肉技術作為一種高度可持續的食品生産方式,其在全球食品供應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也将逐漸凸顯。”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有實驗室工作經驗的人,本能的都要嚴格區分實驗室樣品和食品兩個概念。尤其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為了防止出現污染,需要加入抗生素以防萬一,就此一點,這些樣品永遠都不可能被看成“未來食品”。

專業從事細胞培養的從業人員,都知道哺乳動物細胞株系的概念,為了實作細胞株系的穩定性,避免傳代次數過多出現不穩定性狀,一般都使用“不死”的細胞株系,也就是轉化了的細胞株。提到這個,專業人員絕對不會再拿這些細胞本身當成“食品”,都是提取純化細胞産物來使用。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很多人以為這種特殊的“食品”是為了适應未來特殊需要,是以有存在的理由。實際上,按人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粗茶淡飯、營養均衡、積極鍛煉、充分休息,保持合理的新陳代謝率,才是身心健康的基礎。對選擇食物來說,五谷雜糧勝過山珍海味,粗茶淡飯勝過人參大補。再荒唐的“個性化定制食物”,也不可能跳出這個規律以外。

實驗室的研究樣品,冠冕堂皇的當成“未來食品”,别是個評職稱剛需吧。

至于新型動物蛋白的開發,公認成功的有兩種,都是非常棒的: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是以工業尾氣中的一氧化碳為碳源、氨水為氮源,高效生産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一步實作了無機物向有機物的轉化,實作萬噸級的工業生産能力,獲得了中國第一張飼料原料新産品證書。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另外一種是可食用昆蟲,有3000多種昆蟲可供選擇,可以食用可以藥用。在網上,金蟬養殖戶通過直播平台銷售金蟬,說明野生的早就不夠吃了。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炸螞蚱

天坑專業的生物技術,能不能别做“未來食品-雞肉米、豬肉米”

炸竹蟲

本文為原創頭條首發,抄襲必究。

素材來自網際網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