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戰湘鄂邊,“牽敵”數十萬——紅二、六軍團鄂西兩次大捷策應中央紅軍長征

極目新聞記者 趙貝

通訊員 張益遊 李鑫

7月11日夜,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李家河鎮闆栗園大捷紀念碑身後的河道,因暴雨轟鳴了一夜。

天亮以後,雨停了,山洪也消失了,隻剩下一個深約40米的天坑,靜靜地收納山間的濁水。“這個天坑,我們這裡的人叫它陽河大洞,洞中是一個不規則拱形入口的暗河,水大時滿溢形成山洪。”闆栗園村村民覃慶海說,“當年紅軍在這裡的戰鬥,遠比這場山洪更驚心動魄。”

轉戰湘鄂邊,“牽敵”數十萬——紅二、六軍團鄂西兩次大捷策應中央紅軍長征

賀龍親筆題寫圍殲剿滅五峰團防孫俊峰的布告

紅軍在鄂西點燃工農革命之火

7月11日下午2時許,湖北省鶴峰縣湘鄂邊蘇區革命烈士陵園飄着小雨,21.8米高的紀念碑聳立在群山之中,紀念碑左側的烈士英名錄高大肅穆,右側的退役戰鬥機、火炮和坦克,見證着當年戰鬥的激烈。

細雨頌忠魂,白花祭英烈。湘鄂邊蘇區中心鶴峰縣,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策源地和戰略後方,同時也是湘西紅四軍誕生地及湘鄂西反“圍剿”鬥争主戰場。鶴峰縣各族人民跟随賀龍同志,進行了長達七年之久的鬥争。當年全縣僅六萬餘人,有近半數投身革命,其中有三千餘人犧牲。

“每一份文物,每一件檔案,都訴說着湘鄂邊蘇區的曆史,講述着紅色曆史的血與火篇章。”恩施州檔案館館長黃希俊說,恩施既是紅二軍團的搖籃,也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和核心地帶。

1927年“八七會議”後,賀龍、周逸群奉中共中央訓示前往湘鄂西發動武裝革命。桑植起義失敗後,賀龍率領隊伍進入敵人統治相對薄弱、便于遊擊隐蔽的大山,在他從小就熟悉的母親的老家、姐姐賀英的遊擊區——恩施鶴峰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開展遊擊戰。

1928年11月,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在鶴峰遇到較大困難,賀英送來了一批彈藥、棉衣、布匹、藥品和銀元等補給。同時,部隊在鶴峰堰垭進行整頓,雖然整頓後全軍隻剩下91個人、72支槍,但人員的思想覺悟、革命立場都有了較大變化,形成了黨的堅強上司,此後,部隊習慣稱為工農紅軍第四軍,這次整編也被稱為紅四軍建設和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1928年底至1929年春,紅四軍先後改編了鹹豐黑洞“神兵”、宣恩曉關“神兵”、鶴峰邬陽關“神兵”。1929年1月,紅四軍攻克鶴峰縣城,成立中共鶴峰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2月,紅四軍集結到鶴峰杜家村,在這裡進行了具有曆史意義的杜家村整編,按照中央訓示,正式将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杜家村作為紅四軍的誕生地載入史冊。後紅四軍相繼攻克建始、桑植等縣城,開辟了湘鄂邊革命根據地,紅四軍擴大到3000多人。

鶴峰縣蘇維埃政府是黨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建立并播下的第一個縣蘇維埃紅色火種,它的建立,标志着湘鄂邊乃至整個湘鄂西紅色政權鬥争的初步勝利。此後,恩施地區8個縣有5個相繼建立了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有40個區、243個鄉建立了黨團組織、蘇維埃政府和群團組織。其中,鶴峰縣全縣6萬人口,入黨、入團、參加紅軍、遊擊隊、赤衛隊、貧農團、婦女會等革命組織的達2.4萬餘人。

“1930年4月18日,紅四軍從鶴峰縣城出發,準備與紅六軍會師。4月20日,紅四軍主力抵達鶴峰縣五裡坪鎮,軍部設在此地。賀龍同志在此養傷期間,紅四軍還圍殲了五峰團防孫俊峰、孫子瑞部,為會師掃除了障礙。”鶴峰縣五裡坪鄉副鄉長歐陽志剛說,當時的軍部和蘇維埃政府舊址,如今建起了紀念館,成為當地的紅色勝地。

1930年7月初,紅四軍與紅六軍會師于湖北公安。随後紅四軍改稱紅二軍,紅二、六兩軍合編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賀龍任總指揮,周逸群任政委。湘鄂邊、洪湖兩個根據地連成一片,成燎原之勢。

忠堡大捷: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一次大勝仗

轉戰湘鄂邊,“牽敵”數十萬——紅二、六軍團鄂西兩次大捷策應中央紅軍長征

忠堡大捷紀念碑

1931年3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改編為紅三軍。1934年,紅三軍與戰略轉移的紅六軍團在貴州省印江縣的木黃會師。會師後,紅三軍恢複紅二軍團番号,軍團長賀龍,政委任弼時,副政委關向應。随後,紅二、六軍團開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發動湘西攻勢,掩護中央紅軍順利突圍和長征。

尤其是遵義會議召開前,紅二、六軍團攻打湖南常德、沅陵和桃源一帶,将圍追中央紅軍的十多萬湘軍吸引走。中央紅軍在遵義停留休整12天,正是這12天的安定,遵義會議順利召開,紅二、六軍團對遵義會議作出了重大曆史貢獻。

長征初期,紅二、六軍團為策應中央紅軍突圍,在湘西一帶輾轉戰鬥,以牽制湘軍主力。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後,紅二、六軍團牽制湘軍的任務也基本結束。

中央紅軍勝利突圍後,紅二、六軍團對湘敵采取守勢,對鄂敵采取攻勢,把主力轉向鄂西,在運動戰中尋找殲敵良機,取得數次大捷。經典之戰是發生在鹹豐縣的忠堡大捷和發生在宣恩縣的闆栗園大捷,“鄂西兩次大捷”均由賀龍指揮。

1935年6月9日,紅二、六軍團秘密前進至宣恩縣城附近,并對其實施包圍。敵鄂西“剿匪”總司令徐源泉得知宣恩被圍,急令所屬的第41師師長張振漢,率領部隊馳援宣恩。

轉戰湘鄂邊,“牽敵”數十萬——紅二、六軍團鄂西兩次大捷策應中央紅軍長征

徐源泉“追剿”湘鄂邊紅軍的快郵代電

然而,張振漢沒有料到,紅軍在他們出發前,就獲得了張振漢的整個作戰計劃。賀龍、任弼時等人将計就計,留下1個團繼續佯攻宣恩,監視和迷惑敵人,紅二、六軍團主力則趁着夜色,提前于11日出發,火速奔襲忠堡(屬鹹豐縣)以東地區。先頭部隊一天行軍130餘裡,搶在敵軍主力之前占據了忠堡附近有利地形,開展圍點打援。

6月13日清晨,忠堡城内的敵軍集中兵力向紅軍陣地進攻,企圖突破防線,策應被圍敵軍進行突圍。與此同時,從來鳳地區出發的敵軍也向紅軍陣地猛攻。紅軍打退了敵軍多次進攻,挫敗了敵軍的突圍企圖。

6月14日晨,紅二、六軍團集中了近5個團的兵力,從4個方向對被圍之敵發起了全面進攻。戰鬥從清晨一直持續到午後,到下午3時許,全殲了圍困之敵,并活捉了張振漢。

此戰,紅二、六軍團殲滅敵軍1個師部、1個旅和1個特務營,并予敵右、中兩路以沉重打擊,取得北進鄂西後的一次大勝仗,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和其他革命根據地的鬥争。

“忠堡戰役,以1萬餘人大戰敵軍11萬人,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以來殲敵最多、損失最小的一次戰鬥,後被編入解放軍軍史和紅二、六軍團的典型戰例,被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恩施州檔案館黨史研究人員介紹。1986年,鹹豐縣在忠堡大捷遺址修建了紀念碑,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廖漢生題寫碑名。2004年對紀念碑進行了修繕,并建起了烈士陵園,供人們瞻仰。

闆栗園大捷:湘鄂川黔根據地反“圍剿”牽制數十萬敵軍

轉戰湘鄂邊,“牽敵”數十萬——紅二、六軍團鄂西兩次大捷策應中央紅軍長征

闆栗園大捷紀念碑

覃慶海是宣恩縣李家河鎮闆栗園村的紅色故事宣講員,闆栗園大捷紀念碑的一批批瞻仰者,都被他深情細緻的講解感染。覃慶海的爺爺曾在此次戰鬥後參加紅軍,參與清理戰場,掩埋犧牲的紅軍戰士,并跟随紅軍隊伍輾轉湘鄂邊。

7月12日上午,覃慶海帶領極目新聞記者來到紀念碑後的河道,循着山洪沖刷過的方向,逆流而上,找到那個曾經戰火紛飛的天坑——陽河大洞。

“這是一個季節河,發山洪的時候才有水,河道的源頭是一個天坑,地形複雜。”站在天坑邊緣,落入天坑的濁水依然轟鳴,灌木和雜草遮蔽了視線,被山洪沖過的樹木,整齊地順着河道倒伏,覃慶海指着面前的山頭說,“當時,紅軍在山上,需要俯沖下來攻擊被包圍在峽谷地帶的敵精銳八十五師。因地形不利,必須繞過天坑,然後跨過這條河,才能發起近距離進攻。敵軍也意識到這一點,試圖從此處突圍上山,雙方發生激烈戰鬥,造成巨大傷亡。最終,紅軍取得勝利,全殲被圍之敵,敵八十五師師長謝彬在附近被擊斃。”

檔案資料顯示,1935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紅軍截獲破譯的電報中,賀龍得知敵第八十五師将從江西經四川到龍山“圍剿”紅軍。

經過缜密分析,賀龍、任弼時決定利用敵八十五師新到鄂西情況不熟的有利條件,以伏擊戰法殲其于途中。8月2日,紅軍撤離龍山,向沙道溝方向前進。8月3日清晨,賀龍指揮紅二、六軍團主力從沙道溝山間捷徑直奔伏擊點,從李家河插入闆栗園地區,将一條狹長谷地“利福田”作為伏擊點。

當天12時左右,敵人完全進入紅軍埋伏地帶,賀龍立即下達出擊指令,紅二、六軍團主力部隊從左右兩翼向敵人發起攻擊。在圍殲敵八十五師兩個主力團時,因敵軍火力太猛,紅軍多次發起沖鋒沒有攻下。黃昏前,賀龍親臨陣地指揮,經過一小時的激戰,将裝備精良的敵軍警衛營全部消滅。整個戰鬥至午夜11時許全部結束。

此次戰役,紅軍全殲敵八十五師師部2個團1個營,擊斃敵師長謝彬,3000餘人被紅軍殲滅,俘敵1000餘人,繳獲槍近1000支、迫擊炮6門、彈藥600餘箱、銀元6萬多塊。

此戰迫使鄂敵紛紛後撤,湘敵也收縮兵力轉入防禦,敵軍對湘鄂川黔蘇區的“圍剿”即告失敗。忠堡、闆栗園兩次大捷,均成為湘鄂川黔時期紅軍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和“圍點打援”的經典戰例。

“闆栗園之戰,不僅使湘軍、鄂軍徹底喪失了進攻的信心和勇氣,而且迫使蔣介石放棄了利用湘軍、鄂軍‘圍剿’紅二、六軍團的計劃,指令湘軍、鄂軍停止進攻轉入防禦。”覃慶海說,此戰之後,湘鄂川黔蘇區軍民實際上粉碎了敵軍的“圍剿”。

紅二、六軍團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先後經曆了大小戰役戰鬥數十次,部隊不僅沒有減員,而且發展壯大到2萬餘人,取得了反“圍剿”鬥争的決定性勝利。不僅牽制了數十萬敵軍,有力地支援策應了中央紅軍的長征和紅四方面軍在川陝邊區的鬥争,同時在不斷孕育、發展、壯大自身力量,為1936年7月奉命組建紅軍三大主力方面軍之一的第二方面軍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

(圖檔由湖北省檔案館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