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差強人意,如果隻看字,按照咱們現代人的了解,感覺意思是及格線以下,距離令人滿意還有一段距離。
但是,“差強人意”的出處是南朝·宋·範晔《後漢書·吳漢傳》。當時劉秀的軍隊接連打敗仗,不要說士氣低迷,就是很多将領都垂頭喪氣,想擺爛幾天緩一緩。
劉秀看到這種情況自然很生氣,就派人去看吳漢在做什麼。侍衛回來說,吳将軍帶着将士整理武器,檢視兵馬,做攻城器械。劉秀長歎一聲:“吳公差強人意,隐若一敵國矣。”
意思是,吳公頗能振奮人的意志,他的威望抵得上一國軍隊。後人評論說,差強人意雲者,乃‘甚強人意’之謂,非‘稍強人意’之謂也。
是以,差強人意絕對不是不滿意,也不是勉勉強強剛及格。劉秀對吳漢特别滿意,如果同義詞替換,也應該是心滿意足、稱心如意之類的。
吳漢是雲台二十八将之一,可以說他的一生,都令劉秀非常滿意。
吳漢的開局,和劉邦挺像的。劉邦是亭長,他也是。劉邦押送服勞役的人去骊山,很多人中途跑了。劉邦認為以這樣的逃跑速度走到骊山都沒人了,自己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直接就單幹了。
吳漢也是亭長當得好好的,自己沒有作奸犯科,但是賓客犯法,王莽的新朝政府要抓他。為了保命,他逃到燕薊之地販馬為生,結識了各行各業的牛人,也漸漸打響了自己的名氣。
後來,天下徹底亂了,各路起義軍都在搶地盤搶人才。劉玄心腹韓鴻聽說吳漢有能力,就以劉玄的名義任命吳漢為安樂縣縣令。一年之後,劉秀經略河北,吳漢多方面分析後,認為劉秀是潛力股,就勸漁陽太守彭寵和自己一起歸降劉秀。
彭寵這人首鼠兩端,他自己也想歸降劉秀,但是下屬都不願意。當時還有一個人叫王朗,自稱是漢成帝之子,在邯鄲起事,也派人到河北招降。彭寵的下屬都想追随王朗。彭寵哪邊的好處都想占,一直猶豫不決。
上司舉棋不定,吳漢沒有放棄。他遇到一個餓昏了的儒生,把人救活後,吳漢就派人仿造劉秀筆迹,以劉秀的名義寫了一封勸降信,讓儒生給彭寵送過去。
這個儒生也喜歡劉秀,他認為劉秀所到之處,郡縣歸心。各地隻有歸降劉秀,才有出路。是以見到彭寵之後,儒生就各種誇劉秀,還說其他郡縣都望風而降,咱們若是去晚了,恐怕就沒有好位置了。
彭寵一聽也着急了,終于同意歸降,他派吳漢帶兩千騎兵追随劉秀。
吳漢在追随劉秀的路上,順手斬殺了很多王朗的将帥。是以他剛到劉秀軍中就是有功之臣,不僅帶來了地盤,還有敵人的人頭,直接被封為偏将軍。接着吳漢又率騎兵圍攻邯鄲,邯鄲城破後,他被封為建策侯,算是在劉秀軍中站穩了腳跟。
接着,就是戎馬倥偬的一生。吳漢橫掃河北、征讨關東、攻伐隴右、平定蜀地,一直沒有讓劉秀失望。
接近二十年過去,劉秀早已稱帝,當年的各個政權早就灰飛煙滅,但是國家依然不消停。吳漢就如同東漢的滅火隊長,哪裡有隐患他就出現在哪裡。
轉眼吳漢就到了晚年,别人都頤養天年了,吳漢因為業務能力超強,上司用着放心,不讓他退休。
在他去世的前兩年,蜀郡守将史歆謀反,自稱大司馬,進攻太守張穆。張穆跑了,地盤直接被史歆占領,實力大增。一時之間,多地響應,眼看着西南就不穩了。
劉秀認為史歆曾經是岑彭的護軍,精通軍事,普通人過去恐怕打不過。思來想去,隻有吳漢合适。于是老将軍吳漢再次披挂上陣,率領一萬多人前去讨伐。
吳漢到達蜀地後,征發廣漢、巴、蜀三郡兵力圍困成都。不久成都城破,史歆自殺。吳漢又乘船南下,當時跟随史歆造反的勢力直接土崩瓦解,吳漢斬殺了200多名将領,蜀地徹底平定。
兩年之後,吳漢病重,劉秀親自去探望,問他還有什麼願望。吳漢沒有為自己争取任何好處,他說自己愚鈍,隻希望陛下不要輕易赦免罪犯。
劉秀想到吳漢二十多年沒閑着,一直為了自己的江山奔波,特别感動,賜谥号忠侯。還效法大将軍霍光的喪禮,發北軍五校、兵車、甲士為其送葬。吳漢的子孫也都承襲了爵位,一門顯赫。
一個差強人意的将軍,生前南征北戰為皇帝分憂,死後一身軍功為子孫鋪路,妥妥的成功人士。是以,差強人意是褒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