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座談會現場。商務印書館供圖
中新網北京6月26日電 (記者 應妮)《汝信文集》出版座談會26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舉行。八卷本的規模幾乎收入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哲學家汝信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在各種報刊和出版物上發表的絕大部分文字。
書封。商務印書館供圖
汝信先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原副院長。1948年12月,汝信還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就在上海加入了地下黨。上海解放後,他毅然投筆從戎,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為解放初期上海的穩定做了許多具體工作。後來,汝信跟随部隊跨過鴨綠江,在北韓戰場的炮火洗禮之中磨練了革命意志,并抽空自學哲學。1955年他轉業到當時的中國科學院幹訓部,在參與起草中國的研究所學生培養制度的過程中,萌生了從事哲學研究的念頭,并于1956年考取哲學所副博士研究所學生,師從當代著名哲學家、翻譯家賀麟先生攻讀西方哲學,在老一輩學術大家的傾力培養下,走上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之路,長期從事西方哲學和美學研究,是知名的美學家、黑格爾專家、克爾凱郭爾和尼采研究的先驅,曾擔任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中華美學學會、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的理事長或會長。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八卷本《汝信文集》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卷)、《西方哲學史》(上)(第二卷)、西方哲學史(下)(第三卷)、《現代西方哲學和中西哲學對話》(第四卷)、《美學》(上)(第五卷)、《美學》(下)(第六卷)、《人文縱橫》(第七卷)、《譯文卷:論車爾尼雪夫斯基(普列漢諾夫著)》(第八卷),收入了汝信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在各種報刊和出版物上發表的絕大部分文字,是汝信長期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從事研究工作的一個真實的記錄。
汝信表示,有人稱我為"哲學家"、"美學家",我實在愧不敢當。其實,我隻是半路出家的"雜家"。他謙虛地表示,“我大半輩子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談不出有什麼成功的經驗,教訓倒不少。真正要做學問、研究科學,不僅要淡泊名利,甘心坐冷闆凳,還要心無旁骛、專心緻志,才能攀登科學高峰。”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當代中國所所長、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姜輝說,汝信先生不僅是成就卓著的學者,他還是一名傑出的管理者。從1982年至1998年,汝信先生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一職,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管理制度的恢複和建設,為恢複和推動國内外學術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汝信先生任副院長的16年間,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的數量由1977年的10餘個發展至30餘個,由社科院直接管理的學術社團達到百餘個,有效地推動了社科院的學科建設。
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顧青說,汝信先生與商務印書館有着深厚而久遠的友誼。早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汝信先生就與商務印書館建立了聯系。改革開放以後,在我國加強對外文化和學術思想交流的大潮流下,商務印書館着手翻譯出版外國哲學和社會科學著作。此間汝信先生曆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他以開闊的視野、明智的判斷、包容的胸懷、謙和的性格,對商務印書館的工作給予了極大的支援和幫助。(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