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元初北方书画交易活跃,而收藏家个体材料少而分散往往埋没无闻。收藏家史兰谷仅于少数古代书法作品题跋中被偶然提及,且称谓各异,他是如何收藏相关书法作品的?
«——【·流传情况·】——»
按题跋时间前推十年,约大德八年(1304),赵孟频得《善见律》于苏州,到皇庆二年(1313)归之“兰谷”,而兰谷其人无名无姓,至今未见考证。
近读颜真卿《刘中使帖》,偶见第六开田衍题跋一则,前段跋赞颜书,赵孟频为田师孟本人及其母亲写墓志铭,另有赠诗三首、赠别序一篇,均见于《松雪斋文集》《三希堂法帖》存有赵孟频致田衍书信四件。
至元三十一年(1294),赵孟额在济南被罢职贬官,田师孟曾解困于倒悬。二人相与莫逆,四交游重叠,故两个“兰谷大概率是同一人,分别为名印和表字印。
可确证《刘中使帖》均为同一个人所藏,又可查,清代顾复著录的唐代钟绍。百余年间,史兰谷其人已经完全不可考证,《灵飞六甲经》竟然被猜测是南宋权相史弥远家旧藏由此总结。
«——【·史兰谷的官爵与家世·】——»
《秘书监志》四卷九详列有秘书监各职官题名,应属一般古籍版本的常见错讹。正是这个版本错误,致使历来研究者不知史德珪其人。“太监”是一种职官名,并非明清以后特指的宦官、阉人的意思。
泉府司,是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在元朝所设斡脱的基础上所立,也就是说,至大二年(1309),田衍跋《刘中使帖》时所称的“兰谷大卿”史兰谷,其职品已到正二品。
皆用大臣奏荐,选世家名臣子弟为,而泉府司掌管皇室营利,地位高于户部,亦必亲信、权势之人。与许多世家子弟一样,史兰谷入职的秘书少监职品虽低。
但其资品已经是正三品,这个起点很高,又能在世称“侯”,其家世绝非等闲,由此可以将世系范围大幅缩小。元代史姓高官显贵,不外乎史秉直家族最盛,史家次之。
按赵孟频所作《田师孟幕志铭》,田衍起步职位较低,最初为中书椽、礼部及吏部主事、兵部员外郎。《三希堂法帖》有四札“致田师孟”,第一帖书于赵孟颊外放济南前,称田师孟为“外郎”。
赵孟频、田衍、史兰谷三人的职品相仿,又有共同的收藏爱好,早期交往的可能性是大概率存在的,而田衍很可能成为赵孟频、史兰谷交往的桥梁。《文渊阁四库全书》辑存《陈秋岩诗集》二卷。
按诗集,陈义高还有至元十七年(1280)随驾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二次抚边、元贞二年(1296)十月随晋王领降兵入京朝觐等事迹未见于墓志铭"吏部赵子昂”应为误记或者误刻。
据杨载为赵孟频所撰行状,拟授吏部侍郎是在六月以前,应为夏季,就只能在赵孟频任兵部郎中以后了。史兰谷的秘书少监职务始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陈义高随晋王抚边则是至元二十九年(1292)。
元贞元年(1295)史兰谷升章佩太监。由此,赵孟频、陈义高、史兰谷三人的交往应在赵孟频任兵部郎中时期,陈义高亦可作为赵孟频、史兰谷交游的桥梁。
内府观画,赵孟频存世早期书画题跋中,有两件提到观看内府书画的经历。一件是至元二十九年(1292)闰六月十五日跋欧阳询《梦奠帖》,向在都下,见《劝学》一帖,是集贤官库物。
集贤院、翰林院虽作为秘书机构,但并无收藏书画的职能。《元史》卷八十可以和《元史》卷九十《百官六》中秘书监的职能描述作对,秘书监是元代宫廷古代书画收藏的专门机构。
《秘书监志》关于书画收藏的记载比比皆是,以主题词频率统计,元仁宗时期,赵孟频就题写了答条和题跋书,如延祐五年(1318)奉救题跋《快雪时晴帖》。元文宗时期新建了奎章阁,这是后话。
宋元之际的散文家力倡古文,积极进行古文创作。程钜夫作为寒元之际文士领袖,以古文相号召,推动了散文复古的兴起,莫定了元代散文复古的基础。
赵孟瓶作文崇尚六经,东南文章大家故表元也以古文见长。其他作家如方回、吴澄、袁桷刘辰箱、刘将孙等人,都是宋元之际散文复古之风的倡导者、推动者。
《秘书监志》关于书画收藏阅览的管理较为严格,由此可见,确有必要性,即家族背景和奏荐可以起到担保作用。所以,集贤院单独设官库收藏书画,实在是一种没有必要的隐患。
赵孟频题跋中两次提到观看书画所称的“集贤官库”,更可能是有所顾忌而这一时期史兰谷为秘书少监。内府观画,需要史兰谷提供方便。也为赵孟频、史兰谷二人创造了交往的机会。
«——【·史兰谷与《刘中使帖》在元代的递藏·】——»
史兰谷在秘书监中的官职与《刘中使帖》的递藏问题关系颇大。《刘中使帖》现装卷形式为册,但原装为卷。大德十一年(1307)七月,史兰谷的兼职从秘书少监升到秘书监。至大初,王芝卒。
《刘中使帖》第五跋是白斑所书,无年款,但可考。白斑中岁曾游历北方,元初自至元二十二年(1285)太子真金病逝后,大德九年(1305),元成宗病中立德寿太子然而太子仅数月便天折。
大德十一年(1307)六月,元武宗海山立兄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即后来元仁宗)为皇太子,至此才有“仁宗皇帝在东宫,收用文武才士”的事情。至大三年(1310 )正月既望,白斑作《淮云通上人化缘序》。
所以此跋只能书于大德十一年(1307)到至大二年(1309)间。至大二年(1309)中秋,田衍题第六跋时,《刘中使帖》仍为史兰谷所有能够证明张晏收藏的是第七跋,即张晏第二跋。
跋中记有“时于明窗净几展玩之余收卷三叹”“书于劝学斋”。可见,张晏经常于自己的“劝学斋”展玩此帖,又在原跋三纸上添盖骑缝收藏印“端本家传”。
比较张晏与史兰谷的任职情况,史兰谷从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至大二年(1309)这20年间一直在秘书监任职和兼职,张晏则无此经历。《秘书监志》中关于张晏的记录仅有两条。
分别是延祐三年(1316)和延祐六年(1319),一条是集贤大学士李叔固传旨秘书监少监阔阔出时张晏在场,一条是秘书监为官员画像裱褙,仁宗命张晏从司农司“子粒钱”中支钱。
这八本中并没有《刘中使帖》。显然,王芝任职而张晏到江浙。张晏回到大都,王芝驰驿渐东,屡失交。大德九年(1305)十月,张晏才第一次见到《刘中使帖》初跋中重列所见颜书八本。
剔除了《祭侄文稿》卷跋中“在一豪贵家”可能并未见到的《太子太师告》,增补了《刘中使帖》,又罗列观感,引述前贤,自始至终未见入藏信息。
按旧定递藏顺字和前面的分析,大德九年(1305)左右张晏才入藏《刘中使帖》,到至大二年(1309)前即已转归史兰谷。大德末期,二人资品均为正三品,职品均在二品,未免太过仓促。
«——【·结语·】——»
综合题跋内容、交往顺序与亲疏,可以认为,《刘中使帖》最合理的传递路线是王芝转给上司史兰谷,史兰谷再转给张晏。
信息来源:
《赵孟颍网知济南考》
《平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