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时,这3人留在南方没走,后来的地位却堪比开国大将,在那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有不少将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也有一些中共领导人虽未参与长征,却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就是被誉为"闽西三巨头"的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这三人在艰难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屡建奇功,被公认为是大将级别的人物。令人惊讶的是,即便没有参加长征,他们最终获得的位份竟然堪比开国大将,甚至可能超越部分将领!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所谓"闽西三巨头",指的是在那个革命年代,负责领导闽西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中共领导干部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这三人在1929年起就活跃于福建地区,在中央红军驻扎于井冈山后不久,他们就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福建境内发动农民暴动,为红军在闽西另立根据地做了大量的前期扫荡和动员群众工作。
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时,闽西地区还有近三万名红军战士,其中有将近两万多人最终献出了宝贵生命。可见这个根据地对于红军转移途中的大补给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正是由于"三巨头"们的辛勤耕耘,才能为长征主力部队提供如此之多的人力物力补给。
长征后,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并未跟随红军远走高飞,而是选择了留在在南方各地开展游击战争。凭借在福建创建根据地的丰富经验,他们很快在闽西重新拉起了实力雄厚的游击队伍,成为抗日战争期间南方八省游击队中的中坚力量,为抗日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全面抗战爆发后,三人所领导的游击队伍被编入新四军,和国民革命军重新合作对抗日本侵略者。到了艰难的解放战争时期,"三巨头"在华中以及华东地区担任着军区司令员、政委等重要职务,实际上就是主力野战军军长级别的领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谭震林更是进入了淮海战役总前委五人组,和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是战场上的直接上下级关系。相比之下,粟裕在华中军区只是一名副司令员,而张鼎丞和邓子恢则是他的直接领导。由此可见,"闽西三巨头"的地位实在是高得离谱!就连家喻户晓的开国大将之首粟裕,地位都不如这三人高啊。
用朴素的话语来形容,"闽西三巨头"确实是位高权重、功勋卓著。建国后,张鼎丞出任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邓子恢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和全国政协副主席,谭震林则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这些都是副国级的领导职务。在那个年代,能够位列副国级,可谓是权力和声望的最高体现。
即便是在1955年那一次大刀阔斧的评级晋衔中,他们三人都未能获得相应的军衔,但这并非是对他们贡献的否定或忽视。相反,正是由于他们在政治上的重要职务,才不方便参与授衔。据可靠消息透露,如果让他们三人参与此次评级,绝对都是开国大将级别,甚至有人能冲一个"元帅"的头衔!
可见,没有参与过长征,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作出卓越贡献。对于"三巨头"而言,长征固然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但他们在之前和之后所做出的努力,同样也是功勋彪炳、赫赫有名。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就是无冕之王,虽无王冠加冕,却拥有超乎寻常的地位和权势。
或许有人会怀疑,革命年代乱世为家,各自为政,他们能否真正尽显大将风范?其实不然,张鼎丞等人在战火纷飞中,对广大群众和百姓生活照顾有加,时常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有一段佳话流传甚广:1935年,张鼎丞率部在红军腹心地带遭重围,老百姓惶恐不安。为了稳定民心,张鼎丞亲自到村里向老乡们解释,并承诺部队绝不伤及无辜。还说啥来着,"老子打仗就是为了保家卫国,怎么可能欺负自家老百姓?"这番朴实无华的话语,直击人心,使民众倍感亲切,对革命队伍由衷生出敬重之意。
同理,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邓子恢和谭震林也都曾严格要求部队,决不许对手无恶意,做到有理有据、有喝有数。这三位领导做事作风民主亲和、作风扎实朴素,因而在当地群众中赢得了极高的人气和威望,故有"三巨头"这一美誉。
那个年代环境非常恶劣,即便很多开国将领都未能免俗、染上一些不良嗜好,但张鼎丞等三人却从未有丝毫的失态。他们一心为民、克己奉公,对于手下官兵更是严格要求,杜绝了不少腐化现象的发生,令部队向心力实实在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三位就是"原生家教"的完美传承者,兼具坚韧与人格魅力,素有"君子人品"之称。#头条首发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