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短命的后汉王朝㈣

刘崇的长子刘赟(音yūn)因深受刘知远喜爱,被刘知远收养为自己的儿子,此时正担任徐州节度使。既然亲生儿子死的死,病的病,那就让亲侄儿兼养子的刘赟做接班人吧,于是郭威让老宰相冯道等人前往徐州,打着李太后的旗号,说是迎接刘赟到汴京来继承帝位。一向比较圆滑世故、不轻易表态的冯道已经揣测到这不是郭威的本意,竟然直率地问他:“你这样做,是真心实意么?”郭威指天发誓:当然是真心实意了。可是冯道刚一离开,郭威就对身边的人说:“我一向不说谎话,今天却是言不由衷了。”

那边的刘赟呢,满怀着做皇帝的期望,跟着冯道从徐州走到宋州(今河南商丘)时,郭威的澶州兵变已经发生,他准备自己做皇帝了,就派大将郭崇威带着军队赶到宋州,挡住了去路。刘赟大为惊恐,询问郭崇威是何用意。郭崇威答道:“澶州发生兵变,郭大帅担心陛下误会,派我来加强警卫,没有别的意思。”

四、短命的后汉王朝㈣

尽管刘赟尚未正式登基,郭崇威已经恭敬地称他为“陛下”了,可是刘赟心中明白:来者不善,别说皇帝当不成了,只怕性命也保不住呢。刘赟的亲信董裔认为看这个架势,郭威一定是自己要做皇帝,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率领侍卫亲军出其不意地劫持郭崇威,然后逃往太原投奔老爷子刘崇。郭威刚刚做皇帝,汴京的局势尚未稳定,一定没有余力追赶。刘赟犹豫不决,而时机却稍纵即逝,郭崇威当夜就说服刘赟的亲军将领归服了郭威,刘赟想逃也逃不掉了。不久,郭威给刘赟写了信,诉说自己受将士们逼迫,身不由己的“苦衷”,又让冯道先回去,留下副手侍候刘赟去汴京朝见李太后。冯道告辞时,刘赟责备他说:“我之所以跟着你西上汴京,就因为你冯先生是数十年的老宰相,因此坦然不疑啊。如今我的卫队已全被郭崇威控制,情况危急,你说我该怎么办?”冯道从李嗣源称帝时就开始当宰相,二十多年间历经数朝数代,宰相的地位一直没变,可是他哪有能力、哪有实力救护落难的刘赟呢,只能是默默无语了。刘赟的另一个亲信贾贞,多次向刘赟使眼色,要他杀掉冯道。刘赟倒也比较厚道,制止道:“你们不要鲁莽,这不干冯先生的事。”而郭崇威就没这么厚道了,他毫不客气地杀掉了董裔、贾贞等刘赟的亲信,又将刘赟软禁起来——当然,这是秉承郭威的意旨。没过多久,李太后的“懿旨”到了:

“先前,枢密使郭威立志安定刘家的江山社稷,建议拥立一位年长的君主,因此我传旨召徐州节度使刘赟入京师继承大统。可是懿旨虽然颁发,军心却不服从,天意已指向了北方的郭公,人心也不归附于东方的刘赟,只得‘应天顺人’,降授刘赟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之职,爵封湘阴公。”(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北汉三》)

表面文章确实做是不错,刘赟仍然拥有一系列显赫的职位与封爵。可惜仅仅过了二十天,来年正月中旬,湘阴公刘赟就被郭威派人杀害了。刘知远的堂弟刘信也没有好结局,郭威很快就派军队进入忠武军的总部许州(今河南许昌),刘信惊恐万状,自杀身亡。只有那个李太后,郭威一直对她很尊敬,并声称要把她当“慈母”一样对待,虽然已经改朝换代,却仍然尊她为“昭圣皇太后”。李太后也很配合,她自知没有能力追究亲生儿子刘承祐的真正死因,更无法惩办真正的凶手,只得承认了郭允明杀害刘承祐的“事实”,又以自己的名义代郭威颁发出一道又一道“懿旨”。最后一道懿旨则盛赞郭威“功烈崇高,德声昭著”,对郭威待自己如同母亲更是“感认深意,涕泗横流”(《新五代史·汉家人传》),给郭威称帝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于是,她平平安安地一直活到郭威死后,于周世宗柴荣在位的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三月因病去世,总有四五十岁了吧?由于她比较爱护老百姓,用自己在后宫中的积蓄来代替老百姓的赋税,使后汉王朝拥有了一项难得的“善政”,人们对她比较感激,在民间传说中她成为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如根据民间传奇改编的越剧《白兔记》中,李氏名三娘,与刘知远可是一对患难夫妻。刘知远投军后,李三娘受兄嫂虐待,于磨房间产下刘承祐,她忍痛用嘴咬断脐带,因此,刘承祐小名“咬脐郎”。为防兄嫂加害,李三娘托人将咬脐郎带给了刘知远。经过种种曲折,16年后,母子俩不期相遇;1又过了两年,夫妇母子得以团圆……

刘知远的长女永宁公主嫁给了义成节度使宋延渥。只不过据《五代会要》所载,到了隐帝乾祐二年(公元949年)十二月,刘承祐追封这个姐姐为秦国长公主,说明当时她已经不在人世了,估计最多也只有30岁左右吧。至于刘知远还有多少女儿,她们的命运、结局又都如何,均已无从考证了。

隐帝刘承祐除了早逝的耿夫人外,还娶大臣张彦成的女儿为妻——当时刘知远尚未称帝,张彦成的职位也仅仅是一个行军司马。由于是儿女亲家的缘故,刘知远对他特别亲热。郭威做了皇帝,张彦成也继续做官,并于郭威的广顺三年(公元953年)病逝,享年60岁。由此可见,他的女儿张妃如果还活着,估计郭威乃至其继承者柴荣,也不会与一个弱女子为难吧?至于只活了20岁的刘承祐有没有儿女,有多少儿女,他们的结局如何,都已不得而知——这个王朝灭亡得太快,有谁会去特别留意那些“龙子凤孙”们呢?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648)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