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IP“一鱼两吃”,为何总是不能各自精彩?

又是一年暑期档,几家欢喜几家愁。去年乌尔善导演的《封神》,依靠粉丝的“自来水”绝地逆袭,最终拿下了26亿的票房,可惜今年他却未能复刻这种好运,《异人之下》上映后,口碑两极分化格外严重,不少粉丝质疑片中体现出的原作精神和角色人设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偏离与“魔改”,目前看来,票房能不能超过两亿都是未知数,其6.1的豆瓣评分,更是远远低于去年上线的网剧版,惹得不少原著粉吐槽“看来剧版的含金量还要继续增加”。

IP“一鱼两吃”,为何总是不能各自精彩?

为何大热IP影剧“双轨”并行,总是不能“互为映照,各自精彩”,今天,就让我们借着这个机会来深入分析一下。

两小时还原“大”IP注定局促,垂直内容难以获得普遍共鸣

下图是近半年来上线的“一鱼两吃”IP的电影版,与曾经剧版的评分对比,可以发现,除了两版《三大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外,其它的IP,影版对比剧版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IP“一鱼两吃”,为何总是不能各自精彩?

为何“同IP不同命”成为了一种“魔咒”?这背后的原因十分值得深入去挖掘,奥妙或许就藏在各种细节里。

第一,上文中提到的IP基本都是剧情体量庞大,人物繁多的类型,电视剧的篇幅有机会把内容尽量完整精彩的还原出来,电影仅靠130分钟的时长,相对就有些局促了。

影版《异人之下》,乌尔善在复杂世界观的建构上其实已经很有效率了,但迫于电影的体量,故事无法容纳原作中最精彩的“罗天大醮”(异人大会)部分,所以整体观影体验缺乏亮点,也是可以预料的。同时,作为一部电影,必然要具备“起、承、转、合”的完整结构,不可能戛然而止,所以影版增加了“全性四张狂”的戏份与核心战斗桥段,冯绍峰饰演的沈冲更是成为了第一部的终极BOSS。

IP“一鱼两吃”,为何总是不能各自精彩?

这样一来,原作的战力体系被彻底打乱,女主冯宝宝被严重削弱,男主王楚岚则一路开大,彻底引发了原著粉的口诛笔伐,有关“魔改”“人物OOC”的质疑不绝于耳,极大的影响了电影的口碑。

还有影版《三叉戟》和《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这两部作品也是“操作空间”问题引发了内容的“变形”。《三叉戟》过于自信“这部分人物关系和情节大家应该在剧版了解过了,我们就不展开拍了”,导致片子叙事七零八落,逻辑全无,观众看得云里雾里。《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则为了精简情节,删掉了剧版中的重要角色,让慕名而来的剧粉十分的失望。

第二,纵观这些“一鱼两吃”的IP,先与观众见面的作品一般都会更有优势,特别是剧集“先行”的IP,长时间的视听轰炸,使得观众有机会与角色建立深刻的情感链接,“先入为主”,哪怕后来影版演员的演绎同样可圈可点,也会让观众觉得差了点什么。

例如在观众心中,“小骨”的形象已经等同于赵丽颖,陈都灵这样近两年大火的“古装美人”,也无法覆盖当初的美好。《异人之下》影版的选角也是如此,珠玉在前,就算李宛妲和胡先煦对人物的塑造算得上是基本贴合原著,大家也难免会生出“有比较才有差距”的感觉。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和剧集的受众并不完全重叠,剧集特别是网剧的受众更加垂直,而电影要想取得一个相对不错的成绩,光靠垂直市场绝对是不够的,内容必须要做到能够引发绝大多数人,特别是下沉市场的共鸣。

上文中这些IP之所以影版成绩不佳,有一些和题材的“拖累”有很大关系。以《异人之下》为例,它的原作《一人之下》虽然被称为国漫巅峰,有着超300亿的点击量,但这种“二次元”的内容,在电影领域总归属于小众,大开脑洞的现代奇幻故事,在年纪稍长的观影群体中也很难受到认可,票房输给普适性更强的《抓娃娃》,也是情理之中。

不是所有IP都适合“双轨”开发,精确取舍与提炼是关键

热门IP“双轨”并行,却频频折戟于大荧幕,究其本质,还是资本趋利却“吃相敷衍”,看到被市场验证过的电视剧不仅拥有口碑和流量,还拥有足够强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就觉得推出影版一样会收获满堂彩,却忘记了用心推敲内容。纵观上文中的案例,除了影版《三大队》和影版《异人之下》,剩下那几个不到6分的作品都有消费粉丝情怀,割粉丝韭菜的嫌疑。

IP“一鱼两吃”,为何总是不能各自精彩?

那么,在一次次“扑街”的教训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有关IP“一鱼两吃”的规避风险指南呢?

首先,电影的内容体量注定比电视剧要简短,所以创作者在内容的取舍与提炼上,必须更加精确、到位,真正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这一点上,影版《异人之下》做的显然就不如剧版。该IP原作是一部典型的男性向漫画,为了吸引男性粉丝,早期连载中不乏有一些充满男凝恶趣味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漫画这种垂直领域里或许无伤大雅,但用到影视作品中,如果不做出调整,很容易受到当下女性观众的苛责。

剧版聪明的把这类恶趣味内容完全剔除,而在影版中,乌尔善拍摄女性角色的方式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从观众的反馈来看,充满“男凝”意味的镜头过多,也成为了为该片减分的一个主要因素。

其次,一个IP是否适合“双轨”开发,创作者要审慎的选择与考量。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一鱼两吃”的IP不仅要故事足够精彩且主题具备普适性,内容篇幅得当和有进行“工业化”包装的余地都非常关键。

例如,《三大队》的原著只是一个不到一万字的短篇纪实小说,和电影的体量非常匹配,而对于电视剧版本的创作来说,只要不是编剧业务能力有限,疯狂注水,根据故事主线扩充内容,也远比把“大部头”精减到不到两小时容易得多。

而从《流浪地球》到《封神》,“工业化”一直是近年来国产电影的主旋律,毕竟都已经花钱进电影院了,追求的就是和电视剧不同的视听体验,所以哪怕影版《异人之下》再被诟病,观众也会承认,特效比起剧版确实是肉眼可见的经费燃烧,为观众送上了各种震撼人心的异能打斗大场面,观赏性极强,商业性拉满。

另外,影剧由同一出品方操盘,同步开发,或许也是一个保证影剧各自精彩的好办法,上线时间相差不到一周的两版《三大队》就是一个现成的案例。一来,既然开发同步,创作者就不会抱有割韭菜、卖情怀的侥幸心理。二来,比起让两个完全独立的公司分别开发,同一出品方操盘在审美风格上肯定会趋同,品控上也会更加平均稳定,不会出现令人大跌眼镜的两极化观感。

总的来说,释放诚意、精雕细琢,创作高质量的作品,才是影剧联动成功的关键。未来,内娱市场还会继续迎来一波爆火IP的“一鱼两吃”,例如电影版的《赘婿》《狂飙》,还有剧影同步开发的《繁花》等等,谁能率先击中观众的审美“神经”?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