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金华(国防战士)
边关是战士的第二故乡,哨所是边关战士的家。
初秋时节。我来到被称为“云上警务室”的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勐龙边境派出所勐宋警务室,去看望战斗在那里从边防武警转隶为移民警察的战友。
工作之余走边关、写战友是我这个退役老兵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那些位于高山峡谷之上,在界河关隘之间的那些哨所和执勤点,是让我忍不住要去一探究竟的重点地方,这些地方富有诗意的环境就足够让我充满神往之情。
云上警务室,顾名思义就是建在高山之巅,常年被云雾笼罩,风景优美但相对偏僻孤寂的那些警务室。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有许多这样的警务室,他们是保卫祖国边境安宁的钢铁哨所,是服务边疆各族人民的温馨之家。
我们走过一片片有着百年沧桑的古茶园和龙竹林,经过一个个新楼矗立,街道宽敞整洁的村寨,在优美的哈尼山歌和布朗三弦的引导下,来到了勐宋“云上警务室”。
我们来到“云上警务室”的时候,已经是正午时间,雾早已经散去,蓝天白云下,一座独立的小楼矗立在丛林之中。
“那座二层小楼,就是我们的云上警务室,那些开着紫红色花朵的野花,是杜鹃花的一种,秋天盛开时格外惹眼。”陪同我的警务室负责人小陈警官,给我介绍着云上警务室的情况。
远远望去,警务室的哨楼镶嵌在边境大山深处的丛林中,一片火红的杜鹃花,和天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把哨所装点得格外灿烂,警务室的前面是一个平整漂亮的高山坝子,有两座水库像明镜似的镶嵌在坝头和坝尾,那些漂亮的村寨就像美丽的花盘,排列在翡翠般的小坝子周边,让人感觉这个小小的边关前哨虽小但不失庄严。
我的到来,让驻守云上警务室的民辅警兴奋不已,抢着向我讲述警务室内外的事儿。从他们热情纯朴的话语中听得出,他们既有对山外世界的向往,也有坚守边关、戍边卫国的豪迈之情。
警务室的防区有18.67公里的国境线,12个村小组,是通往境外的重要通道。有数条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通向边境。六七十度的陡坡,藤蔓缠绕,荆棘塞途的原始丛林,除了野牛和野猪,人是很难走过去的。有一年,一名大学生驴友“任性” 了一把,擅自进入密林,想挑战传说中的西双版纳雨林,但进去以后迷了路。幸亏在手机电池耗尽之前,他到一处有手机信号的山顶打了报警电话,警务室的民辅警名赶到现场,将他带离了险境。
他说,是祖国边境线上的五星红旗和绚丽的杜鹃花把他带出森林的。
在密林中找人,对一般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这对于常年穿行在密林中,攀爬于陡壁翘崖间的他们来说不算难事。因为那些落入法网的走私偷渡分子,就尝到了云上警务室和配合他们作战的边境综治联防队员的厉害。
我跟随警务室的民辅警,以及村综治中心的联防队员,走进了森林中的巡逻路。
雾是大自然的杰作,好像是一场醒着的梦,明明我们是白昼行走在森林中,却如月色朦胧的迷幻感觉。
山中烟雾浓密,弥漫在茂密的森林中。创造而来一种从来没有见到的雾中的山水画。画的背景都是白雾,在白色烟雾之中的山林彰显雕刻出很多树木的轮廓,宛若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在画家眼中这宏伟壮阔的巨幅山水画卷,是大自然呈现出来的另一种美丽的容貌。而对那些见不得阳光的违法犯罪分子而言,这雾又是隐藏遮蔽罪恶的霾帐。而对于守边护边的民辅警和综治队员来讲,他们像穿云破雾的利剑,让一切人间丑恶都暴露在阳光之下。
两年前,就在这样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四十多名偷渡人员企图趁夜色浓雾掩护偷越国境,还在不同的小路上搞些动静,作出有人越境的详动假象,警务室民辅警和综治队员,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张网以待,将其一网打尽,并成功打掉一个犯罪团伙。
多少次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这样的天气中与违法犯罪分子周旋,多少次把上千斤的走私物品运回来,上交打私部门,有多少次他们在暴风雨中排险救援,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部队转隶前,边境派出所的民警来自全国各地,在遥远的边关眺望远方星空下的故乡,是每一位边关战士都经历过的痛苦。
综治队员们虽然都是本地人,但却很少有时间照顾家里和开展自己的营生。这些年茶叶价格好,寨子里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村里的综治联防队员都是壮劳力,他们如果出去打工,一天到晚的收入,比他们的误工补贴要高得多。
“为什么这样拼命呢? ”我的问题既充满好奇,又显得有些幼稚。
“说实话,拿那么一点点报酬,去做那么艰苦危险的工作,一般人是不会去做的,大家凭的是对国家的一种责任,组织的培养出的一种信念!”从部队退伍后任村支部书记,武装干事,综治办主任的老吴这样回答我。
“每次看着警务室前那片杜鹃花。就会想起我的老家浙江温州,那是一片物产富饶景色秀丽的土地,我父母都是做家电生意的,如果为钱的话,我是不会来这个地方的。”小陈警官军校毕业就在边防工作,爱人和两个孩子远在老家,每年只有短暂的休假才能和家人相聚。
“西双版纳是我的们第二故乡,边关警务室就是我们的家, 无论再苦再累我们也要把祖国美丽的边疆守护好。
挂在墙上的锦旗和感谢信,记录着守边人的荣耀与寒暑辛酸,也有人民群众对新一代守边人的认可、信赖和期盼。
走进勐宋的每一个村寨,有“黄金叶”之称的古茶树,随处可见,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是硕果累累的沙罐梨,像风铃一样在风中摇曳的棠梨。路边的野樱花已经结满花苞,再有两个月,就会出现满树缤纷的盛景。大门口是在太阳光下火热绽放的杜鹃花,就像边防官兵一样不 惧风霜雨雾,不挑任何环境,牢牢的扎根边关,常年奉献出一片火红的热情。
小陈警官对辖区的群众已经像家人一样熟悉,他已经学会当地方言,能用简单的民族语和群众交流。二地和桂红夫妇正在装修自己家的房屋做民宿,小陈警官告诉他们除了要安装消防设施和防盗监控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确保饮品食品安全。爱动脑筋的村民“小辣椒”利用勐宋丰富的鸟类资源,开办了“拍鸟塘”,小陈警官提醒他要注意保护好环境还要保护好拍鸟客的安全 。事无巨细,话语蕴藉,让人暖心。
看着民警们与村民们亲密无间的关系,了解到他们在接处警的同时,到村寨里宣传政策法规,动员辍学儿童回学校读书,帮助老人或其他身体不方便的村民上门办证。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边防军也是这样走村串寨向群众传播先进思想,在夜校教群众学习文化,掌握拖拉机等农机使用技术的情景。如今,时代不同了,但热情为群众服务的初心没有变。我忽然觉得他们就是杜鹃花,把火热的情和爱带给了这里的每一位老百姓。
“有一户村民养的羊去吃人家的热情果,不幸被栅栏的铁丝勒死了,请‘阿波老吴’去帮看看。”“阿波”是哈尼语“爷爷”的意思,五十岁不到的退伍兵老吴,被人称作“阿波”,他在寨子里的威望可见一斑。被寨子里的人尊为长者的“阿波老吴”,口齿伶俐,能用流利的少数民族语言,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是调解各种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
“寨子的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电瓶车插着钥匙停在街边不会打失,手机遗忘在公共场所会有人马上送还给你,调解最多的是喝酒闹事和夫妻拌嘴吵架那些鸡毛蒜皮的事。”
老吴似乎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也表现出非凡的信心。他的一言一行,让我又想到那些在边地随处生长的杜鹃花。
云上警务室边关丛林中的哨所,代表伟大祖国的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守边人的戍边故事就像长在山间的杜鹃花一样漫山遍野。我不由得一次次抬头仰望“云上警务室”,向五星红旗,向所有的守边人致以军人的敬礼,那漫山的杜鹃傲然挺立,任凭风吹雨打,依旧花开烂漫,它们不就像坚守 在哨位上的守边者吗?
摄影:刘思功 段军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