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语故事136:乘人之危丨东汉盖勋明辨是非,不愿为私怨谋害忠良

乘人之危(chéng rén zhī wēi),意思是趁别人有危难时,去要挟或侵害人家,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成语出自《后汉书·盖勋传》,“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成语故事136:乘人之危丨东汉盖勋明辨是非,不愿为私怨谋害忠良

盖勋,字元固,东汉敦煌郡人。盖勋不仅颇有才华,而且为人极为正直,出身官宦之家的他,年轻时经举孝廉入仕,后迁为汉阳郡长史。

汉阳郡隶属于凉州管辖,而凉州刺史梁鹄乃是盖勋的好友。平日里,梁鹄一旦在政务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往往都会去找盖勋商议。

时值东汉中期,朝廷吏治极度败坏,朝廷官员整日忙于党争,宦官、外戚、士大夫集团互相争斗不休,地方官员则是利用权力贪赃枉法、压榨百姓,以致民不聊生。

成语故事136:乘人之危丨东汉盖勋明辨是非,不愿为私怨谋害忠良

武威郡太守黄峻,依仗着自己在朝廷中有权贵撑腰,在当地横行霸道、鱼肉乡里、贪污腐败、无恶不作,弄得百姓们怨声载道,对其恨之入骨。然而,无论是武威官员,还是凉州官员,都因为知道黄峻在朝廷有人,对其敢怒而不敢言。

然而,凉州从事苏正和,却是位不畏强权、性格耿直的官员,他对于黄峻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眼见无人敢于将其绳之以法,便亲自调查收集黄峻的罪证,准备上书朝廷请求严惩黄峻,为百姓们除掉这个恶棍。

成语故事136:乘人之危丨东汉盖勋明辨是非,不愿为私怨谋害忠良

苏正和调查黄峻的消息传到凉州刺史梁鹄的耳朵里后,梁鹄却是慌了手脚,他担心追查黄峻的罪行,会涉及到朝廷的高层官员,从而连累到自己。为了不与朝中权贵发生冲突,梁鹄数次找到苏正和,让他放弃调查,然而皆被苏正和严词拒绝。

见到苏正和如此“不懂事”,梁鹄为了保住权位,便想通过除掉苏正和的方式,阻止其继续追查下去。然而,苏正和虽是他的下属官员,但毕竟也是朝廷命官,私自杀害朝廷命官罪同谋反,这让贪恋权位的梁鹄一时间也下定不了决心。

成语故事136:乘人之危丨东汉盖勋明辨是非,不愿为私怨谋害忠良

当时,盖勋与苏正和之间也是素有矛盾,于是便有人将刺史梁鹄有意诛杀苏正和之事告知了盖勋,并建议盖勋乘机劝说刺史杀了苏正和,如此一来可化解上司的烦恼,二来正好乘机除去仇敌,岂不是一箭双雕,两全其美。

盖勋听后,却是连连摇头,义正言辞地说道,“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意思是说,为了一己私怨,去谋害忠良,是为不忠;趁着别人危难之际,去予以加害,是为不仁。

成语故事136:乘人之危丨东汉盖勋明辨是非,不愿为私怨谋害忠良

不久,苦无良策的梁鹄,又想到了自己的好友盖勋,遂前往汉阳郡拜访,想要与盖勋商议除掉苏正和的办法。

盖勋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劝说梁鹄道,“饲养鹰鸢,训练它们,就是为了让它更加凶猛,这样才能帮助您捕获猎物。然而你如今已经将它训练好了,却又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那你还为什么要喂养鹰鸢呢?”

梁鹄听罢,幡然醒悟,遂放弃了杀害苏正和的念头,并同意苏正和弹劾武威太守黄峻。

成语故事136:乘人之危丨东汉盖勋明辨是非,不愿为私怨谋害忠良

后来,苏正和得知了这件事,对盖勋十分感激,亲自登门道谢。然而,盖勋却是闭门不见,派人给苏正和传话说,“我劝梁鹄不要杀你,乃是为梁使君谋划,而并非为你。”

盖勋就是这样一位是非分明之人,“黄巾起义”爆发后天下大乱,盖勋因在抵抗羌族叛军中死战不退,因功升任汉阳太守。中平二年(185年),凉州发生饥荒,盖勋带头拿出家中存粮,救济百姓,存活千余人,之后盖勋又入朝为官,先后担任讨虏校尉、拜议郎。汉灵帝驾崩后,朝廷爆发内乱,董卓入京专权,眼见朝廷如此盖勋颇感失意。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盖勋因旧伤复发,病逝于长安,终年51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