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先忧后乐传千古,清正廉明载汗青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先忧后乐传千古,清正廉明载汗青

一代名相范仲淹:心怀天下忧与乐,志在社稷安与危

范仲淹(989 年 10 月 1 日 - 1052 年 6 月 19 日),字希文,曾用名朱说,谥号文正,被后世称为“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吴县)人,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州市)。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庆历新政”的发起者。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先忧后乐传千古,清正廉明载汗青

范仲淹画像

一、生平事迹:

- 幼年经历:范仲淹先祖为唐朝宰相范履冰,唐末时家族移居南下。其父范墉为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宋太宗端拱二年(989 年)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次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范仲淹幼年丧父,其母谢氏改嫁长山朱氏,他更名朱说。范仲淹自幼好学,生活勤俭,曾求学于应天府,师从戚同文,昼夜苦读,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自己。

- 仕途生涯:大中祥符八年(1015 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考中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期间因直言敢谏多次遭贬谪。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庆历和议达成有卓越贡献。庆历三年(1043 年),范仲淹因西北边事缓和被召回京城,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主持新政变法,因新政反对声浪过大,于庆历五年(1045 年)正月自请赴地方任职,新政失败。此后先后在邓州、杭州等地任职。皇祐四年(1052 年),范仲淹在前往颍州赴任途中病逝于徐州,同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县尹樊里万安山下,加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后屡次加赠为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楚国公、魏国公。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先忧后乐传千古,清正廉明载汗青

范仲淹画像

二、做官为官思想:

- 以民为本:范仲淹关心百姓疾苦,主张为官者应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如他在地方任职时,积极组织民众兴修水利、治理灾害,解决百姓的生活难题。

- 清正廉洁:他以身作则,坚守清廉,不贪图私利,对贪污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认为官员应做到廉洁奉公,对得起自己的俸禄和百姓的信任。

- 直言敢谏:范仲淹不畏权贵,敢于向朝廷直言进谏,指出朝政的弊端和问题,即使面临被贬谪的风险也毫不退缩,如多次上疏劝谏皇帝改革吏治、减免徭役等。

三、主要贡献:

- 政治方面:发起“庆历新政”,针对内忧外患的现状,提出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十项改革纲领,虽然新政最终失败,但开创了变法革新先例,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铺垫了道路。

- 军事方面:在宋夏战争中,与韩琦共同负责西北战事,采取有效战略巩固边防,培养了狄青、郭逵等名将,使得边境局势得到稳定。

- 文学方面:他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风格清新、刚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作《岳阳楼记》,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展现了他的高尚情怀和远大抱负,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先忧后乐传千古,清正廉明载汗青

范仲淹画像

四、后世影响:

- 精神榜样:范仲淹的高风亮节和高尚节操,如“先忧后乐”的思想,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楷模,激励着无数人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不息。

- 文学典范:他的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和学习,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政治启示:他的为官理念和改革精神,为后世政治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于推动政治体制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经典事件:

- 修筑海堤:在泰州西溪盐仓监任上,范仲淹痛陈修筑海堤的利害,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后征集兵夫四万余人兴筑海堰,虽在母亲病逝时辞官守丧,但仍将工程托付给他人,最终海堤由张纶主持完成,当地人将其称为“范公堤”。

- 直言劝谏:天圣七年(1029 年)冬至,范仲淹上疏劝谏宋仁宗不应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认为此举贬低皇帝权威、于礼法不合;天圣八年(1030 年),他又上疏劝太后刘娥还政仁宗;明道二年(1033 年),刘娥驾崩后,宋仁宗想立养母杨太妃为太后并让其参与军国大事,范仲淹劝谏说频立太后会让天下怀疑皇帝不能亲自主政;同年七月,江淮及中原等地爆发旱灾和蝗灾,范仲淹上疏直谏质问宋仁宗,并负责赈灾工作,还将灾民用于充饥的野草带回朝廷警示王公贵族戒除骄奢之风。

- 景祐党争:范仲淹不满宰相吕夷简独断专行、把持朝政、培植党羽等行为,与之爆发冲突。他写出《帝王好尚》《选贤任能》《近名》《推委》四篇奏章,批评吕夷简用人规则,并劝谏宋仁宗制定官僚任免制度。后向宋仁宗进献《百官图》,对吕夷简言行进行批评反驳,因言辞激烈触怒宋仁宗被罢黜,外放到饶州任知州,此事件中众多为范仲淹说话的大臣也遭贬,影响颇大。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先忧后乐传千古,清正廉明载汗青

范仲淹画像

六、现代意义:

- 为官之道:其清正廉洁、直言敢谏、以民为本的为官思想,对现代官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和政绩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提醒官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从政,敢于担当责任。

- 社会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激励着现代人们在面对社会问题和困难时,要有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 教育价值:范仲淹勤奋好学、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对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意志具有启示作用,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努力学习,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不懈奋斗。

七、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精神激励与道德引领:

- 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标杆,激励着无数人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地担当起责任,为了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努力。比如,在近代中国,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行为中就体现着“先忧后乐”的精神。

- 促使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贡献,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 士风与文化塑造:

- 改变了宋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使得当时的士大夫往往正直敢言、遇事争先、积极有为。这种风气影响了宋代的政治生态和文化氛围,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思想的交流碰撞。例如苏轼、苏辙等在文学和政治上的积极表现,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继承。

-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为后世文人争相传承。从王安石对其精神的赞扬与继承,到明代李贽主张求新求变,再到清代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与范仲淹忧乐思想的一脉相承,都体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近现代,这种思想对胡适、钱穆等学者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毛泽东也号召人们以天下为己任,敢做敢为,这都与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

- 政治理念与实践启示:

- 对后世的政治家和官员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提醒他们要心怀天下,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在制定政策和施政过程中,要以大局为重,考虑长远利益,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尽心尽力。

- 为社会改革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每当社会面临变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先忧后乐”的思想都能激发人们的勇气和决心,推动改革的进行,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先忧后乐传千古,清正廉明载汗青

范仲淹画像

八、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和精神对现代人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具体如下:

- 培养社会责任感:

- 激励人们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福祉,而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得失。在现代社会,无论是面对环境问题、社会不公平,还是公共卫生等挑战,都需要人们具备这种以大局为重、为社会整体利益着想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 促使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坚守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比如,教育工作者以培养优秀人才、推动教育进步为忧,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乐;医护人员以患者的病痛和健康为忧,以能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和护理为乐,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

-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引导人们在面对物质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先忧后乐”精神提醒人们,不应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名利,而是要将精神追求和对社会的贡献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追求内心的充实和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 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感恩之心和知足常乐的心态。让人们懂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同时也关注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人改善生活,从而营造更加和谐、温暖的社会氛围。

-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 教导人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当遭遇逆境时,不被困难所打倒,而是像范仲淹一样,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够克服困难,为未来的美好而奋斗。

- 在顺境中也能保持谦逊和冷静,不骄不躁。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有助于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避免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 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 有利于减少社会中的自私自利行为和冲突矛盾。当每个人都能以“先忧后乐”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就会更多地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在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中更加包容、理解和互助,从而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融洽。

- 推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先忧后乐”精神的人,往往更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思维,他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到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需求,并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方案,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和支持。例如,一些科技工作者为了突破关键技术难题,解决国家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甘愿默默奉献、刻苦钻研,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先忧后乐传千古,清正廉明载汗青

九、范仲淹的经典诗词有很多,以下是部分作品:

-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词是他在西北戍边时所作,拓宽了词的境界,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开豪放词之先声,对之后的苏轼、辛弃疾等词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 《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是一首写羁旅乡愁的词,范仲淹写出来却气象阔大,上片写景,下片触景生情,展现了他词作中柔媚的一面,在艺术性方面对后代颇有影响。

- 《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此词写秋夜离人相思之苦,情寓景中,婉转细腻,一往情深。

-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他“先忧后乐”的思想一脉相承。

-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这是范仲淹在被贬之后,在酒席上和欧阳修所写,看似有些心灰意冷,实则透露出内心的苦闷。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先忧后乐传千古,清正廉明载汗青

范仲淹雕像

十、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人生态度,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他对个人得失和境遇的超脱。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现出一种豁达淡然、不为外界所扰的心境,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展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体现了其爱国爱民、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十一、《岳阳楼记》的创作过程如下:

- 时代背景:宋初以来,大地主兼并土地日益剧烈,景祐以后,宋夏战争爆发,加以契丹渝盟,军费与岁币增加,农民负担更重,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严重。庆历年间,以范仲淹为首的知识分子不满以夏竦、吕夷简为中心的大官僚地主,要求实行政治改革,史称“庆历新政”。但由于遭到许多贵族、旧臣、滥官污吏的不满和攻击,庆历五年,范仲淹等人被迫离开朝廷。

- 写作缘由:范仲淹的昔日好友滕子京受朝廷里腐败官僚的攻击,被贬到岳州。到岳州后,滕子京政绩显著,第二年就重修岳阳楼,扩大原来的规模,并把唐朝名人和当代的诗赋刻在上面,还向范仲淹写了《求记书》,请他为岳阳楼“作文以记之”。滕子京后来又派人将《求记书》和《洞庭秋晚图》送达邓州(范仲淹当时被贬在此地)。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参考滕子京派人送来的这些资料,写下了《岳阳楼记》。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先忧后乐传千古,清正廉明载汗青

范仲淹雕像

十二、范仲淹的作品在宋代文学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 散文方面: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散文家。他的《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文辞优美,结构严谨,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崇高,体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担当,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众多仁人志士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标杆,也为宋代散文树立了典范,推动了宋代散文的发展。

- 诗词方面: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边塞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开拓和推动作用。他一生虽仅留下五首词,但风格多样,独具特色。比如《渔家傲·秋思》,用唐代边塞诗的创作手法来填词,全词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开了宋词写边塞之先河,其中诸多名句广为流传;《苏幕遮·碧云天》大气唯美又带有儿女情长,是宋词向着“婉约”转型的作品。他的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宋初词坛的沉寂,为后来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以及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的发展起到了铺垫和启示作用,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先忧后乐传千古,清正廉明载汗青

十三、范仲淹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 主题与思想方面:

- 家国情怀的深化:他的“先忧后乐”思想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标杆,此后许多文学家在作品中纷纷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如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等,这种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 道德品格的倡导:范仲淹作品中体现的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心怀天下等高尚品德,成为后世文人追求和效仿的典范,影响了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道德价值的宣扬,有助于培养和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与道德风尚。

- 风格与手法方面:

- 散文创作的典范:范仲淹的散文风格质朴自然、流畅明快,骈散结合,既有散文的自由灵动,又有骈文的工整对仗。他的《岳阳楼记》等散文作品为后世散文创作提供了优秀的范例,推动了散文艺术的发展,后世如欧阳修、苏轼等散文大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

- 诗词风格的丰富:范仲淹的诗词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沉郁之作,如《渔家傲·秋思》,展现出边塞的壮阔与将士的情怀;又有婉约细腻之篇,如《苏幕遮·碧云天》,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他的创作丰富了诗词的风格类型,对后世诗词风格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文学流派方面:范仲淹大力推动诗文革新运动,反对当时流行的华而不实的文风,主张文学作品要反映现实、言之有物。他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北宋时期的文学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对后来的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宋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先忧后乐传千古,清正廉明载汗青

范仲淹雕像

十四、范仲淹的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 主题与思想方面:

- 深化家国情怀:范仲淹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为后世文人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典范,使家国情怀在文学作品中得到进一步深化。许多作家受其影响,在创作中纷纷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如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等,这种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 弘扬道德品格:他作品中体现的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心怀天下等高尚品德,成为后世文人追求和效仿的榜样,影响了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道德价值的宣扬。后世文学在刻画人物时,注重展现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有助于培养和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与道德风尚。

- 风格与手法方面:

- 散文创作的典范:范仲淹的散文风格质朴自然、流畅明快,骈散结合,既有散文的自由灵动,又有骈文的工整对仗。他的《岳阳楼记》等散文作品为后世散文创作提供了优秀的范例,推动了散文艺术的发展。后世如欧阳修、苏轼等散文大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在散文的语言运用、结构布局、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借鉴和创新,使宋代散文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 丰富诗词风格:范仲淹的诗词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沉郁之作,如《渔家傲·秋思》展现出边塞的壮阔与将士的情怀;又有婉约细腻之篇,如《苏幕遮·碧云天》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他的创作丰富了诗词的风格类型,为后世诗词风格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后世词人在创作中,既可以学习他豪放词的雄浑大气,也可以借鉴他婉约词的细腻柔情,从而使诗词风格更加丰富多彩。

- 文学流派方面:范仲淹大力推动诗文革新运动,反对当时流行的华而不实的文风,主张文学作品要反映现实、言之有物。他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北宋时期的文学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对后来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宋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的影响下,宋代文学更加注重现实意义和文学的社会功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推动了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 教育与文化传承方面:范仲淹重视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主张“劝学育才”,恢复制举并使之与教育相衔接,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提倡“宗经”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实用人才。他身体力行,兴办学堂,如在应天书院执教时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培养了大批人才。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文化的传承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使得优秀的文学传统得以延续和发扬。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先忧后乐传千古,清正廉明载汗青

范仲淹雕像

十五、历史评价:

范仲淹在中国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得到了众多正面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杰出的政治家:

- 他为官清正廉洁,体恤民情,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改革。比如在地方任职时,积极改善民生,像在泰州西溪盐仓监任上,他倡议并参与修筑海堤,成功抵御海潮灾害,保护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和农田,此堤被后人称为“范公堤”;在苏州知州任上,他组织民众疏通河渠、兴修水利,解决水患问题,并开辟“南园之地”为郡学,传播文教。

- 他直言敢谏,不畏权贵,多次因进谏而遭贬谪,但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例如,他曾上疏劝谏宋仁宗不要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认为此举不合礼法;又曾劝太后刘娥还政仁宗;还对宰相吕夷简独断专行、把持朝政等行为提出批评。

- 他具有卓越的政治眼光和改革精神,主持了“庆历新政”。虽然新政最终因反对声浪过大而失败,但它开创的变法革新先例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铺垫了道路,对北宋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政中,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改革吏治、裁汰冗员、整顿官僚机构、推行科举制度等,以图解决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增强国家实力。

- 伟大的文学家:

- 他的文学成就颇高,诗词散文俱佳,作品风格清新洒脱、刚健质朴,充满了哲理和智慧。他的《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不仅表达了他自己的高尚情怀和远大抱负,更成为了后世仁人志士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标杆,激励着无数人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 他的词作也别具特色,如《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展现了他在戍边时的家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拓宽了词的境界,对后世豪放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出色的军事家:

- 在宋夏战争爆发后,范仲淹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负责指挥西北战事。他在军事上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积极加强边防建设,巩固军事防御,成功抵御了西夏的进攻,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为庆历和议的达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智慧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总之,范仲淹以其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尊崇的人物,他的功绩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的杰出代表,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他的“先忧后乐”思想和高风亮节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不懈努力。

(图片源于网络。创作不易,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