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021年安徽省重點文藝項目,由安徽省徽平劇院複排的大型徽劇《劉銘傳》(複排)11月26日晚在安徽大劇院首演。該劇曾獲中宣部第六屆“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曹禺戲劇獎、文化部文華獎等國家級獎項,此次演出是該劇繼1997年推出後的複排首演。
劉銘傳是安徽合肥人,清朝末期淮軍重要将領,洋務派代表人物,台灣省首任巡撫,被稱為“台灣近代化之父”。徽劇《劉銘傳》講述了他抗法保台、建設台灣、晚年歲月的人生最後十年(1884年至1895年)經曆。此次複排公演的徽劇《劉銘傳》是在1996年創作的原本上進行修改複排,在保留原劇特色基礎上,創新運用了國家級非遺——安徽池州傩戲、青陽腔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唱腔,結合光電聲響等現代技術,為古老徽劇注入新的活力。
複排版《劉銘傳》共分為巧計赴台、基隆應變、危難同心、血灑婚禮、滬尾壯歌、悲憤問海,并有一個序幕和一個尾聲。演出當晚,安徽大劇院座無虛席。跌宕劇情的生動呈現、優秀演員的傳神演繹,成功刻畫了足智多謀、英勇無畏、深明大義的劉銘傳形象。特别是《尾聲》一章,“劉銘傳”一連串“十問大海”的唱詞慷慨激越,表達了甲午戰敗、割讓寶島後的内心悲怆,更傳遞出熾熱的愛國情懷,深深感染了每一位觀衆,劇場裡的熱烈掌聲和叫好聲經久不息。
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劉銘傳》榮獲中宣部第六屆“五個一工程”獎和中國曹禺戲劇獎•劇目優秀獎;1998年《劉銘傳》榮獲文化部第八屆文華新劇目獎,同年,安徽省徽平劇院演員董成憑主演此劇榮獲第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此番安徽省徽平劇院複排這部經典徽劇作品,由徽平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憑借徽劇《驚魂記》摘得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首獎的汪育殊擔綱主演。時隔20多年,兩代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演員接力主演《劉銘傳》,唱響了傳統徽劇赓續傳承、創新發展的佳話。此番複排《劉銘傳》的出品人、安徽省徽平劇院院長趙純鋼直言:“24年以後,我們再拍這個戲,這個題材永遠不會過時。我們請了很多省内外的專家來看,可以說是一片叫好聲。”
劉銘傳是沒有争議的民族英雄
汪育殊拿下這個角色可圈可點
“我請了安徽的包括外省的幾個專家來看戲,上海戲劇學院的劉明厚教授,包括中國劇協的秘書長崔偉,中國戲劇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王奎,大家對這個戲是一片叫好聲,就是說24年前金芝老師編劇的這個戲,現在看來依然是經典。整個舞台的呈現,包括70後汪育殊、羅麗萍為領銜主演,80後張凱他們都是主演,包括90後和00後們都參與了這台戲,他們覺得舞台整個兒呈現非常好看。”趙純鋼表示,複排首場演出獲得了觀衆和專家的高度認可。他表示,并不是刻意選擇一個時間點來複排這部作品,作為經典的《劉銘傳》在任何時候複排都是非常合時宜的,“因為台灣同胞把劉銘傳捧得非常高,他們都非常敬重劉銘傳。安徽這百年裡,出了這麼多名人,有些是有争議的,而劉銘傳是一個沒有什麼争議的民族英雄,是我們安徽的驕傲。”
“作為汪育殊和董成,兩個人都是梅花獎榜首,他們倆在表演上,在唱方面,各有千秋。當時董成唱這個戲的時候是41歲,汪育殊現在已經快50啦,很盡心,很努力地把這個戲完成了,拿下了,可圈可點。”徽劇兩朵梅花獎首獎演員接力傳遞徽劇精神,“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兩位梅花獎首獎演員,自然是有過人之處。”
精益求精控制長度和情節密度
徽劇原創《劉銘傳》不會過時
“我希望這個戲能控制在兩個小時十分鐘,連謝幕兩個小時一刻鐘。”首演過後,《劉銘傳》出品人趙純鋼已經在思考,如何濃縮掉多出來的十分鐘的戲,“比如說大家都覺得舞會那場戲長了,包括阿裡山的舞蹈長了,劉銘傳兒子結婚場面,有些戲是需要調整和加工提升的。還有些就是覺得劉雲帶,感覺去了台灣隻會談戀愛,我們想,跟着劉銘傳後邊的三個将士傳達的一些主要資訊,就交代給他兒子劉雲帶。”趙純鋼表示,其實“十問大海”是在“尾聲”,但是看到“尾聲”,觀衆感覺到是不是結束了,“實際上,最精彩最感人的戲,還是在那個十問大海,是以我就想把尾聲兩個字去掉,就六場戲,一個序幕,那個六場戲。大家都反映,後半段的戲還挺抓人,前邊就感覺都是叙述性的,前半場的戲比較松,是以還是需要我們做調整。”
趙純鋼透露,複排中法國兵的服裝、山胞的服裝、公使夫人的服裝都是二十幾年前的服裝,重新理了一下,“還有些服裝,因為我們最近演的清朝戲比較多,比如說《程長庚》,《一文錢》和《徽班》,這次也僅僅就是給劉銘傳和兩三個人做了兩三套服裝。”物盡其用低碳環保,絲毫沒有影響該劇的舞台呈現,也從側面證明這些年徽劇創作筆耕不辍佳作疊出,同時觀衆和專家的回報也讓趙純鋼本人對這部戲充滿期待,“因為之前這個戲已經獲得中宣部的五個一工程獎了,也獲了曹禺劇本獎和文華的新劇目獎了,我們也會努力沖一沖其它的獎項。24年以後,我們再排這個戲的時候,仍然覺得這個題材永遠不會過時。”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 記者蔣楠楠
編輯 張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