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時候起,美麗的月亮,就引起了人們無限的遐想。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揭開月亮神秘的面紗。意大利實體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過月球,看到了月球上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有許多的環形山。這些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呢?上學期在“登月之旅”這一科學課上,的科學老師就告訴了我們同學答案。
大約50年前,科學家們得出結論:這些環形山是由于流星和隕石撞擊而形成的。
課堂上,我們親自動手,做了一次模拟實驗,共同研究環形山的形成。我你實驗即将開始了,我們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盤子,細沙和大小不一的石頭。用沙盤來模拟月球的表面,石頭子來模拟隕石和流星。隻見同學們都躍躍欲試,老師交代的實驗過程和要求,實驗就這樣開始了。
我們小組的同學合作完成實驗。我們先把細沙鋪在盤子裡,先從不同的角度丢下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在從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完成了第一個任務時,我們選了四個較大的石頭,分别從不同的高度把石頭丢到沙盤子裡。随着一聲聲“砰砰”的悶想,四個石頭到落到了沙盤中。石頭一半埋沒在細沙中,一半露在外面。實驗進行的很順利,接下來隻要小心把石頭取出來就可以了。經過一番協商,組員們都同意把這個任務交給我。我胸有成竹的點點頭“沒問題!交給我吧!”我小心翼翼的從石頭邊緣把它們一個一個的取出,隻是的坑在取石頭的過程中,被一些細沙破壞了輪廓。不過并沒有影響大體形狀。
我們細細端詳了沙盤,發現雖然石頭的大小是相同的,但是這些坑竟然有的比較深,有的比較淺。我便于觀察,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用手電筒把光斜着射到細沙上的石頭坑。經過反複的研究,我們終于得出了結論:在不同高度的情況下,高度越高,坑就越來越深。高度越低,坑就越淺。第二個任務與第一個任務大緻相同,隻是改變了實驗的要求和條件。從同一高度丢下不同的石子,大石子形成的坑很大,兒小的石子形成的坑卻很小。同學們個個驚訝的瞪大了眼睛。耶!實驗成功了!們一邊交流着實驗的結論,一邊談論着成功的心得,個個笑逐顔開。經過這次實驗,讓我們了解了月球環形山的形成,也收獲了寶貴的合作與成功。
實驗可以幫助我們獲得知識,自己動手,還可以加深記憶,也是一種學習的方法,把“死”的東西“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