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

作者:文彙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這一重要概念,并與“兩個結合”聯系起來。他指出:“‘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國式現代化的表征,是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的具體展現,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

實作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馬克思在《資本論》序言中稱之為“鐵的必然性”。但每個國家的曆史傳統、社會制度、外部環境等因素不同,是以實作現代化的道路各不一樣并由此呈現出不同的文化表征,即現代化的文化形态不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并把中國特色概括為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等五個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麼不一樣?為什麼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這一重要論斷不僅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現代化,更加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兩個結合”所強調的“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形态既具有普遍性和整體性,又具有直覺性和具體性,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形态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

增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信心

近代以來,中國被動進入世界曆史體系,也被動進入現代化的程序。自從學會了馬克思主義之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才有了科學的思想指導。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斷得以拓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研究部署,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初步建構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的認識。而道路、制度、理論的集中展現是文化,可以說,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理論體系以及為中國式現代化實作提供保障的制度體系的整體反映,集中展現為“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曆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态觀”,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實踐推進拓展的必然結果,具有曆史與邏輯的必然性。“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不僅反映了我們對“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也表明我們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信心達到了新高度,并将進一步堅定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信心。

揭示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這一重要論斷既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為什麼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也事實上說明了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傳統的國家不僅可以實作現代化,而且可以把深厚的曆史文化傳統轉化為實作現代化的優勢,這顯然有助于深化和拓展對人類實作現代化途徑的認識,尤其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實作現代化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怎樣對待本國曆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作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這一重要論斷具體說明了中國如何實作現代化,這就進一步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現代化道路,是由其曆史傳統、社會制度、發展條件、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決定的。國情不同,現代化途徑也會不同。”中國式現代化确實是由西方現代化的“外因”引發的,但是中國的固有傳統,特别是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内因”也起着重要作用。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22日緻約·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我們自己創造着我們的曆史,但是第一,我們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條件下創造的。其中經濟的前提和條件歸根到底是決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條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們頭腦中的傳統,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雖然不是決定性的作用。”

拓展“兩個結合”的重要意義

“兩個結合”是一種理論、一種實踐,還是一種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殷墟遺址時明确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據此而論,“兩個結合”既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也是建構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的根本途徑。“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這一重大論斷無疑指出了“兩個結合”是建構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形态的根本途徑,突出展現為“兩個結合”破解了“古今中西之争”,鞏固了中華文化主體性,這是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建設的整體性、根本性、方向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長期努力,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有條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現代化起源于西方,中國在被迫向西方學習現代化的道路上,有些人曾把中國沒有實作現代化的根本原因歸結為文化問題,進而對傳統文化進行了過激的批判,甚至認為隻有與傳統文化“徹底決裂”才能實作現代化。“兩個結合”破解了實作現代化的文化形态所需要解決的文化沖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有機統一起來。随着現代化在中國的不斷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必将經由“兩個結合”而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并為民族複興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

文:陳方劉(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市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教授。本文為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專項課題階段性成果)

編輯:于穎

繼續閱讀